职业本科《建筑概论与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1-09-10 07:22陈翠婉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陈翠婉

摘要:针对建筑设计启蒙教学存在的问题,本课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进行了积极地应对和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希望能够提高职业本科建筑设计专业的《建筑概论与设计基础》的教学效果,推动教学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本科;建筑概论与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概论与设计基础》是职业本科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到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课程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设计的启蒙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水准的绘图表现技能,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概念及思想方法。《建筑概论与设计基础》源发于普通本科五年制建筑学的《建筑初步》课程,考虑到职业本科的建筑设计专业学制只有四年,且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和普通本科不一样的,主要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不能完全的生搬硬套,应该结合职业本科的特点进行改革。

2.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思路

该课程的改革应从职业技能方面入手,加强了学生对于手工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设计类软件在基础课程当中的运用。努力将符合实际情况的建筑设计团队合作方法运用到早期的设计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计划的制定当中。最后为了提高设计基础课程内部训练环节的联系性,以及增加本课程与其他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有机关系,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以起承转合的教学思路为主要大纲。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结合市场的工作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的处理,强调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基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初步》(第四版)教材但是不拘泥于教材的目录序列,对部分章节进行调整和模块化处理,五大章节形成四大模块,构筑建筑设计启蒙教育的新模式,并强调模块间的联系性,力求做到起承转合、循序渐进。模块一是初识建筑(起),模块二是中西方古典建筑基础知识(承),模块三是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转),模块四是现当代经典建筑作品分析(合)。其中模块一和模块二的内容与教材的第一章节、第二章节分别对应,模块三的内容与教材的第四章节对应,模块四的内容为教材的第三章节和第五章节的内容的整合。

模块一的教学首先会通过问题导入:什么是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师应当具备什么基本素质?跟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然后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筑与技术、建筑与艺术的关系,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模块二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了解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掌握西方古典柱式及柱式的组合。

建筑设计专业的生源美术基础薄弱,增加了专业教学的难度。在《建筑概论与设计基础》课中引导学生理解建筑的形式美法则、从美学角度认识建筑尤为重要。因此针对实际情况,在模块三的教学中,结合作业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对色彩的采集、归纳以及重新构成,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色彩的组织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色彩应用到设计中去。

模块四是以解析建筑设计大师的经典代表作品为主题,让学生深入的分析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建筑的平面规划、空间构成、外观形式、设计理念之后,用尺规作图对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进行绘制,选取合适的材质,搭建手法后按比例搭建手工模型。让学生在建筑模型的实践制作中,对空间规划、建筑结构、创作理念、材质性能、制作技法、比例运用等有更直观的认识,对设计更深入的理解,最终完成模型的搭建和组合。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把建筑设计从二维图纸或者实体建筑转换成具有三维的立体形态,提高学生对建筑形式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法。

此外,教学内容的设置为了强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应该更加突出行动体系而非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行动中自我建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在探究性的活动中养成。大多的职业能力,尤其是一线的岗位能力需要知识的支撑,但未必是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技能的习得。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落实到课时分配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为1:2。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填鸭式”、“灌输法”教学法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调研能力相对较薄弱。采用案例教学法,即选择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它为“案例”进行讲授、讨论、研究,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扩展课堂教学空间,提升学生创造力。过去的教学是把学生封闭在校园内、教室里,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学生置于书海之中,空洞的理论把学生与外界隔绝,可能仅有的创新火花也在书海中熄灭了。因此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向外延伸,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向生活,使得学生能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观察、创新。

同时也注意到在传统的课程过多的安排了图纸类的学习方法和设计训练,例如铅笔线条,钢笔线条,水彩晕染等等;但是在四年制的职业性建筑设计学习过程当中,还应该更多地去增加手工制作的能力,案例分析的能力,空间解析的思路。而这一设计内容,学习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都是有所欠缺的,其效率也是低下的。因此,在最后一个模块的作业训练将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训练同学们小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与以后在建筑设计院或建筑设计工作室的工作方法相匹配。

2.3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的改革尝试打破以往只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在教学设计中,每一模块的教学环节都会由五个部分组成:理论讲授、学生实践、学生匯报、学生互评、老师总结。课程教学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而不再是仅仅依据作业成果的质量给出成绩。每一模块里,学生都会对作业成果进行展出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重新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升思维的逻辑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在公众场合汇报的能力。此外,其他学生在观摩交流中能够获得新的设计经验。与以往更关注结果相比,现在更关注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经验。

3.结束语

《建筑概论与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是以“起”、“承”、“转”、“合”为主线,强调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各个部分联系紧密、循序渐进。它是建筑设计专业的启蒙教育。基于“模块化”的《建筑概论与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封闭性,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今后的建筑设计课程做好铺垫。此外,该课程的改革初探所引发的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思考,希望能够对职业本科的建筑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白旭.对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09).

[2]刘京华,刘煜.悉尼科技大学建筑初步课教学方法启示[J].华中建筑,2009(7).

[3]郭新,葛为,李自力.注重互动,“教”“学”相长———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A].中国建筑教育2008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