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众所周知,高中数学题型复杂多变,解题思想方法较多,其中数形结合思想能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效率以及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教学对策,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使其掌握这一解题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形结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6-0008-02
收稿日期:2020-11-25
作者简介:陈华兰(1976.5-),女,福建省寿宁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与“形”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形”能直观的看到“数”间的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计算,而运用“数”可对“形”进行精确的计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解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答数学问题时能够选择最佳途径,促进其解题能力以及水平的提高.
一、结合教材,打牢数形结合基础
数形结合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其中“以形助数”指借助图形分析数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对该方面较为熟悉,如借助函数图像解答相关问题.“以数解形”通常将“形”放到平面或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通过“数”的运算解决相关“形”的问题.授课中引导学生重视教材,牢记教材中各种方程、函数对应的图像,并能根据定义域范围准确的绘制出相关图形.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当拓展,使其能够准确绘制出一些特殊的图形.另外,“以数解形”,构建坐标系时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应认真观察图形,建立合适的坐标系,降低计算量.
在讲解三角函数知识时,通过学习教材学生对y=sinx、y=cosx以及y=tanx已经比较熟悉,能灵活绘制对应图像并采用数形结合法解答一些题.但一些习题中往往涉及稍微复杂的函数,为使其能够运用函数性质,绘制正确的图像,教学中应结合以往经验适当对函数图像进行拓展.比如以下函数,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画出其图像:y=sin|x|,y=x+sinx,y=xsinx.
显然针对y=sin|x|可知其为偶函数,学生可先绘制出y=sinx(x>0)的图像,而后将其关于y轴对称即可,难度并不大.但对于y=x+sinx,y=xsinx两个函数图像的绘制难度较大.授课中为学生讲解图像绘制技巧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函数的奇偶性,找到其关键点进行绘制.分析可知y=x+sinx为奇函数,y=xsinx为偶函数.对两个函数而言,原点、(π,0)是关键点.最终经过不断的尝试学生成功的绘制出两个函数图像,如图1(甲)、图1(乙)所示,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讲解例题,提高数形结合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例题的筛选、讲解,提高学生数形结合意识,使其遇到相关题目,能够自然的想到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答.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例题后,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时间,看学生能否解答出来.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与学生一起分析解题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题干的转化、图形的绘制、图形的分析等过程,给其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让其具备数形结合应用意识.同时,完成解题分析后,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解题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而后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其对照自己的结果,以检验其是否真正理解.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再集中讲解.
讲解三角函数知识后,可为学生讲解如下例题:已知关于θ的方程为3sinθ+sinθ+a=0,假设在θ∈(0,2π)上有两个不同实根α、β,求a的取值范围以及对应的α+β的值.
授课中与学生一起分析解题思路,即需要根据给出的方程进行化简,而后绘制出其在(0,2π)的图像,借助图像分析a的取值范围和α+β的值.课堂上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解题步骤.经过该例题的讲解,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意识,最终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正确解答出了该题,解题步骤如下:
对原方程进行化简、移项得到新的方程为sin(θ+π3)=-a2.绘制出y=sin(θ+π3)在(0,2π)的图像,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要想满足题意,则32<-a2<1或-1<-a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