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富 刘晨辉 王志鹏
摘要:现如今,校园文化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应如何改进相关校园文化建设以适应国家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和新工科建设对高校的要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文化的维度看新工科建设,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深入探讨,结合各类文化的特點和潜在的联系分析,阐述目前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以期达成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助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关键词:新工科;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72-02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双一流”大学新工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教育文化是在新工科建设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是工程教育“新理念”的升华。大学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继承者,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辐射源[1]。身为先进文化的传播机构,大学对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研实力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工科教育文化的四个方面
新工科教育文化包含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同心圆结构。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展现的是新工科教育文化的物质载体,散发的是新工科教育文化的内涵与魅力[2]。其通过大学文化空间氛围的营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功能导向。
行为文化是校园主体在教学、学习、校园管理及日常行为活动中所产生的,是个人思维与品格的动态体现。行为文化具有持久性,它会长久地影响着一所大学,甚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走向,因此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持续发展的超前引领。
制度文化是以其管理和规范保障大学组织内各种行为活动正常运行,以确保充分实现其特定功能的文化。对内,它处理师生、行政及后勤等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外,它处理大学、政府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对组织团体的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维系作用。
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意志指向,是个人道德情感的表达及人生态度的展现,是一所高校的教育观念及精神氛围的结合与结晶[3]。精神文化是办学治校的核心,大学通过强化精神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其文化内涵。
新工科教育文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要领,制度文化为保障体系,在物质文化的前提下,实现各主体的行为文化。因此在新工科教育文化建设中,应统筹兼顾好各部分的关系,更好、更平衡地促进新工科的建设。
二、目前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不足是自身文化特色的缺失[4]。例如,从众现象比较严重,校园内各学科教学楼的外在形态没有大的区别。有些学校只注重面子工程,高楼宏伟,但教学设备及场地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如某综合性大学内的公共建筑设置了健身房、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校学习、休息场所配套设置陈旧且不完备,大型试验设备及精密仪器的配置达不到要求,对研究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这些“偏科”“偏向”现象终究难以使综合性大学实现百花齐放的目标。
目前高校的行为文化大多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例如在道德行为方面,少数人怀有事不关己的心态,对身边的不良行为显出冷漠的态度;在法纪行为方面,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违规乱纪时有发生。并且一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教育意义不鲜明,没有文化品位,甚至有些高校开始举办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背离了行为文化建设的初衷。如某职业专科院校联合校外相关企业在校园内举办宣传性讲座活动,并通过班级群、年级群加大宣传力度,诱导学生签署相关合同,背离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初衷。
大学制度的建设,在外需协调好大学与政府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然而,高校对政府会形成一定的依赖,忽视了自身的主旨及实际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在高校内部,管理者虽然也十分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但是也没能处理好制度的强制性与自觉性的关系,使制度仅仅是控制了执行人意愿的制度而缺失了主体性[5];也有些高校在制定制度政策的时候缺失了民主性,没有协调好组织内部的关系,从而造成了机构的矛盾激化、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丧失。
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的历史传统及文化内涵体现的不明晰,人文精神气息不浓厚,批判性不强,学校的科学精神没有得到有效发扬;学科缺乏专业特色、创新精神欠缺、学术性不强,从而没有核心竞争力。例如某高校由于建校时间短,历史积淀少,在建校上忽视传统文化建设,对地方文化资源认识不清晰,而盲目照搬研究型、综合性知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没有自身校园文化品牌特色。
三、新工科背景下校园教育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极具特点的新工科教育物质文化除了可以得到学者及学生的青睐,起到招贤纳士和扩张生源的积极影响,还可以凭借丰富的人文环境及教学设备促进文化的健康成长及发展创新。
因此,一所大学在建设物质文化时,应当敢于创新,以吻合自身的历史特征与文化传统为前提,不断改造旧物质,创造新物质,加强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建成极具风格的各类型建筑为目标。对于校园内的各种硬件装备和设施,如体育场所的运动设施、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等,应当增加资金投入比重进行更新和补充,以适应新时代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全面型人才的需要。
学校应创设校企联合教育和产教融合教育所关联的双导师制的授课组织环境。在举办活动时,高校应当紧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使活动饱含教育意义。此外,受行为文化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及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起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不文明现象及违规乱纪行为要严厉管控,制定相关的惩治措施,做到教育得当,教育得体。如某高校土木工程这门课的教学中,授课老师积极和校外施工企业相联系,与有施工经验的企业师傅和理论充沛的老师共同讲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必不可少的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也穿插于教师和师傅的教学过程中。
制度文化的建设需要实现大学自治,政府作为大学的管理者,对其有着领导和监督的权力,但政府应当放权,使大学成为更加独立的办学实體;大学也应当增强自主办学的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其次在校园内部,高校应该实行民主的管理制度,激励新工科教育文化建设有序健康发展。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日常的管理规范和严格的大学文化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师生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高校要用文化认同推进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让校训、校风、学风等核心价值渗透到教育教学、科研开发等制度建设中,激发广大学生树立理想、刻苦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广大教师提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包含了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内化于心,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追求;外化于行,它体现了高校的人文精神及综合素养[6]。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高校要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大力加强德育文化建设。高校应充分突出学科的专业性,融合地域文化、人文气息,将思政精神融入课程教育,建立学校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求知欲望。例如,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某高校教师积极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对照控制系统评价的过程分析,认识自身评价体系,从“思想道德素质”“学习成绩素质”等方面对自己进行综合测评;同时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增加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认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新工科教育文化既是对传统工科教育文化的改造和发展,又是对传统工科教育文化的突破和扬弃。本文从新工科教育文化出发,以文化的维度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出发,阐述了目前高校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并分别探讨了高校应该响应的举措,以期对新工科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新形势下的新工科建设必将助力于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也必将成为建设高教强国和实现中国成为世界经济“领跑者”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扈卓然.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2]葛振,许红祥.浅析高校校园物质文化[J].网络财富,2010(08):95-96.
[3]张凡,高田钦.大学文化力审视与培育[J].江苏高教,2018(05):64-67.
[4]张德生,韩立越.儋州院校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02):108-112.
[5]李树芳,张宏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1):90-93.
[6]李晓.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与和谐教育观的构建[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