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乾琳 刘春慧
摘要:本文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护理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旨在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中医护工作者的相关事迹,进行系统化的职业认同教育,探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教育的方法。研究发现,进行职业认同教育后护生职业认同问卷总分(66.81±9.64)比职业认同教育前问卷总分(64.13±10.30)显著高于统计学水平(t=9.84,p<0.05)。结合疫情相关素材对护生进行职业认同教育能够全面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其方法是可行的,这为以后护理教育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新冠疫情;护生;职业认同;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15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探究与实践”(项目编号:CWKY-2020Y-26)研究成果。
随着国民健康需求的不断升级,医护资源不足仍是我国护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强调,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缓解医学类专业人才紧缺现状,将加大对卫生与健康事业各类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面对护理人才的高流失率,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关注,其中护理人才对本职业自身价值认识缺失、对本职业认同感低是很重要的一方面[1]。本研究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探索在对护生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中可实施的具体实践方式,以期为未来对护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某医学类院校大一护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采样。数据剔除标准:答卷时间<80s。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本研究问卷选择郝玉芳编制的护生职业认同问卷[2]。该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827,折半信度为0.842。2.调查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星无记名发放问卷。本次共发放337份问卷,剔除答卷时间<80s的后,剩下279份。有效率82.8%。3.职业认同教育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结合此次疫情中医护人员的事迹,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和评价护理工作,从而培养积极的职业自我认知。同时,邀请抗疫护理人员分享抗疫故事,传播抗疫力量,激发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邀请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分享他们的经验,提高学生积极性;邀请疫情期间的学生志愿者分享志愿工作和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对职业认同教育前后调查对象的职业认同感得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
二、结果
(一)职业认同教育前后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异
对护理专业大一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教育前后,在各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均发生显著性改变(t(男生)=2.613,p<0.05;t(女生)=9.503,p<0.05;t(独生子女)=4.591,p<0.05;t(非独生子女)=8.763,p<0.05;t(城市)=4.881,p<0.05;t(农村)=8.548,p<0.05;t(自愿选择护理专业)=7.549,p<0.05;t(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6.312,P<0.05;t(担任班干部)=7.853,p<0.05;t(没有担任班干部)=6.113,p<0.05)。见表1。
(二)职业认同教育前后的差异
进行职业认同教育后学生在职业认同问卷总分显著高于职业认同教育前(t=9.84,p<0.05),且各因子得分也均高于职业认同教育前各因子得分〈t(职业自我概念)=8.491,p<0. 05;t(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7.133,p<0.05;t(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6.825,p<0.05;t(职业选择的自主性)=4.436,p<0. 05;t(社会说服)=9.08,p<0.05〉。如表2。
三、讨论
(一)职业认同教育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现状分析
不管是在教育前还是在教育后,非独生子女得分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上均不如非独生子女,当他们面临困难时,更容易束手无策并且产生情绪上的困扰,从而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形成较低的职业自我认同感。由于我国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与选择较晚,不太了解各行各业,高考后专业选择时,大多听从家长或其他长辈的意见,对所选专业缺少职业认同,这也是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之一[3]。本研究发现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的职业认同感比普通同学显著更高。这些同学本身较为优秀并且自信,看待问题更积极,也会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
(二)职业认同教育前后的比较
职业认同教育后,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各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如此,在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问卷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上也出现显著提升。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收集疫情期间感触最深的图片和故事,请他们在课堂中向大家讲述;邀请疫情期间学生志愿者分享志愿工作和感受,通过让学生更主动地探索和讨论医护工作者在这次疫情中发挥的重要意义,提高对专业选择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学生积极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态度和情感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积极的职业自我评价[4],提高護理学生职业认同感的个人维度和社会历史维度。邀请“抗疫”护理人员向学生分享抗疫故事、传播抗疫力量,邀请高年资的学校和临床护理教育工作者大家分享护理故事,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的人际间维度,替代性经验、榜样力量[5]、社会说服、人际间职业积极信息[6]、前辈的鼓励等因素,均有助于学生对专业价值、文化、情感等方面产生认同。
参考文献:
[1]肖锋.组织和职业认同视角下D医院护理人员流失问题治理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5.
[2]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3]邹雨,杨艳杰,邱晓惠,等.哈尔滨市医院护士心理资本、职业认同、组织承诺对离职意愿的影响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0,33(01):116-119+142.
[4]张雯,王俏然.应对方式在护理实习生积极心理品质与职业认同感间的中介作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05):374-378.
[5]陈素锦,丁玉兰,颜雅红.社会宣传对提高护士职业认同的作用及改进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9):1135-1137.
[6]唐静,李秀云.部队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及其相关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05):32-34+54.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