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锴
摘要:推优入党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是团组织发挥党的助手与后备军作用的集中体现。“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同时也是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工作平台。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为例,充分分析了推优入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优化推优入党工作中的教育引导和建立量化考核机制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推优入党;量化考核;大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05-03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交通大学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程重点难点专题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正式公布以来,为高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形势和新要求。推优入党工作是高校共青团政治属性和重要职能的集中体现,在保障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方面起到了基础性作用。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带团建”工作要求、提升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是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1]。重新审视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的现状,精准做好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中的教育引导和量化考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专业大类培养下改进推优入党工作中教育引导和量化考核环节的必要性
推优入党,即共青团组织积极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青年做党的发展对象,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是团组织发挥党的助手与后备军作用的集中体现[2]。党中央的指导具有全面性,但具体的实施手段需要高校在实践中摸索;学界的研究具有科学性,但仍需要各高校结合校园环境开展深入研究。高校的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是一个现实课题,伴随着地域的不同,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有所差異。因地制宜,做好在专业大类培养下改进推优入党工作中教育引导和量化考核环节,顺应时势搞好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对有效保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3]。
二、当前在专业大类培养下推优入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公布,为高校推优入党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深化高校基层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问题。而只有了解现阶段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现状,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各地高校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标准在总体把控方式上有所差别,大部分高校将无违纪、无挂科作为推优的必要条件,有些高校将获得奖学金、学习成绩作为必要条件,有的则是将学生参与学生工作和参与党支部活动的情况作为主要参考标准[4]。而这些都不包含对党的认识的考核,导致有些经过共青团推优的学生在成为学生党员之后,虽然自身条件极为优秀,但对党的政策并不了解,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同时也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突出问题,如个别团干部对推优工作的熟悉度不高、对推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推优制度及程序不够规范、推优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党团组织培养衔接不够、推优工作缺乏有效监督等,也存在部分入党申请人入党动机日趋功利,考察过程重视硬性指标轻视软性指标及入党前考察多、入党后教育少等现象[5]。
(一)基层团组织在推优入党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足
基层团组织在推优入党工作中存在着工作程序不规范、团支部只会推但不懂推、只管推之前不管推之后,只注重发展不注重培养教育等问题。以入党申请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后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间的这段时间为例,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团组织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发挥团组织的引导与培养作用,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培养考察方案对入党申请人进行引导教育与评价考核,从而导致团支部投票推优入党过程中“人缘票”“私心票”的存在。
(二)专业大类培养下高年级与大一年级的客观差异
在专业大类培养的背景下,大一年级的共同课程及集体活动较多,使得面向全年级的推优入党工作教育引导体系化、常态化成为可能。大二年级专业分流后,由于专业的分流以及班级的重组,新的基层团组织的组建,同学们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新的集体,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导致新的基层团组织对班级的集体活动重视不够,推优入党工作更是没有被纳入团组织的重点工作。
(三)大一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团员比例不高
以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本科生为例,2019级新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为164人,占新生团员总数的36.77%,全院440人,占比29.49%。纵观近四年来大一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团员比例可见,虽然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团员比例在逐年上升,但整体的递交比例仅在30%~40%之间,还不及入学当年新生人数的一半。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诸多变化,其中入党意愿不强、入党动机多元和功利趋向等问题较为突出。这类问题是高校推优入党工作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也是高校要不断努力的方向;二是机械电子工程(国际班)学生的特殊性。机电学院从2014年开始设置机械电子工程(国际班),有些学生产生了“出国不入党”的思想;三是缺少关于党的思想理论与先进性的教育引导。现阶段,学院对大一新生关于党的思想理论与先进性的教育引导还不够完善。
(四)高年级同学基本不再递交入党申请书
因为年级、专业、课程等情况的不同,尤其是第二学年开始进行了专业划分,这部分同学很难做到统一的教育引导,随着教育引导的减少或不到位,高年级学生对党的认识与理解越发不完善,这导致高年级同学基本不再递交入党申请书。同时,高年级团支部对推优入党的重视程度不足,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
(五)入党申请人放弃入党现象时有发生
入党申请人放弃入党现象时有发生。这部分同学大多未能顺利通过党课考试,从而对入党一事产生了抵触情绪。另外,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团员在了解整个入党流程的严格性与完整性之后,部分同学出现了消极面对与放弃入党现象。归纳其原因,多是入党申请人思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粹,入党意愿不强、入党动机多元和功利化的体现。这也侧面反映了基层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仍不够完善。
三、推优入党教育引导工作开展细则
(一)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
一是充分利用新生教育大会。如邀请校院关工委老师或老党员为新生上第一堂党课,通过讲师个人经历分享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二是利用年级大会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开展入党流程培训。例如,新生辅导员向新生强调树立正确入党动机的重要意义,讲解新生撰写入党申请的书写规范和相关要求,讲解学院推优入党工作的具体开展流程,解答学生入党疑惑。三是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新生班级的班主任助理,各支部选派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党建联系人,引导新生向党组织靠拢。四是团支部积极引导新生撰写入党申请书,对新生撰写入党申请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解答。
(二)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一是积极发挥基层团组织在推优入党工作中的作用。首先,严格按照校院下发的学生推优入党工作要求,在团支部内召开团员推优入党大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依次发言,阐明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今后的奋斗目标,并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投票方式确定推优名单。其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教育引导活动,例如,组织集体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和景点,实际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提高入党新生的党性修养;组织集体参与至少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践回馈社会,发扬青年大学生团员的奉献精神。二是细化新生党支部工作。第一时间确定递交入党申请书新生的入党培养联系人,培养联系人按照要求审阅其入党申请书并与之进行至少一次的谈话并对其如实记录,了解其思想状态、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给予新生帮助;党支部安排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参与支部活动,与党员面对面交流学习,加强其对党组织的认识,帮助其明确努力方向。三是对于高年级新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本着长期引导和定期发展的原则。党团组织和培养联系人在组织其参加各类针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开展教育引导活动的基础上,要认真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长期关注其思想状态,定期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考察记录,组织其参与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帮助其认识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三)入党积极分子到确定为发展对象阶段
一是团支部主动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鼓励积极分子担任班级和团支部委员的工作,把他们放到实际工作中锻炼,通过负责、参与团支部日常建设、优良学风班建设、五星文明宿舍建设和团日活动等工作,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觉悟;每半年至少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一次“学党史跟党走”的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实际参观学习、党课讲授、自我探索与交流、感悟总结与拓展宣讲等活动,以及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奉献意识。二是党支部培养人联系人要定期通过谈心、观察日常表现、听汇报、征求周围群众意见等形式及时掌握积极分子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状况,并对其给予指导和帮助。每季度至少要形成一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意见并向党支部汇报,并将其综合考察结果和评价记入考察档案;入党积极分子经党支部推荐参加每学期学校党校组织开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系统的学习全面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四)确定为发展对象之后
一是团支部结合新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现阶段参与团支部理论培训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和承担、开展工作的情况,对新生发展对象进行客观综合的考核评价。对于考核合格及優异者,推荐其参加校党校开展的发展对象培训班;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继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养工作。二是党支部结合培养联系人的培养记录情况形成对发展对象的综合考察意见,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继续教育。对于参加发展对象培训班的发展对象,组织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或模拟考试,帮助其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熟悉考试题型和流程。三是学院根据《机电学院本科生团支部推优入党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发展和表现情况进行翔实记录,每学期形成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考核成绩,辅导员对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入党积极分子展开谈话,了解其想法,帮助其找出自身差距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四、推优入党工作中教育引导和量化考核环节在专业大类培养下的改进方法
(一)引入公益学时指标制度,确立量化考核指标
为精准做好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中的教育引导和量化考核,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和践行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面向全院本科生试行《机电学院本科生公益学时规定》。学院团委下属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考评中心统筹负责公益项目的规划、开发与培育工作,并负责全院本科生公益学时的认定与考核工作。本《规定》首先确定公益学时认定范围,如学校、学院及合法的社会公益机构组织的大型会议、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帮助他人、义务支教、紧急救援、敬老爱幼、慈善服务、专业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假期返乡参加农村、社区、企业或公益机构的义务劳动或志愿服务工作;学校、学院组织或认定的对他人进行无偿的学业帮扶、照料陪护、心理疏导等公益性工作。继而,针对各级学生不同的学习生活情况,设置不同的公益学时基本要求。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学年所参加的公益学时必须满足基本要求。公益学时不满足基本要求的,认定为思想行为表现未达标,给予“警示”一次,当年党员民主评议结果不得为“合格”及以上等级,预备党员暂缓转正,积极分子暂缓推优入党。党员评议、团员评议时,学生须报告上一学年参加公益学时的情况,作为体现个人社会服务的量化指标。
(二)形成《机电学院本科生团支部推优入党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为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入党思想引导、基层团支部具体开展工作方面的活力,学院建立了学生申请入党后到确定为发展对象后的量化考核指标内容和标准,尤其创造性的引入公益学时指标制度,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实施,为考核标准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形成《机电学院本科生团支部推优入党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设置思想政治表现、学习能力、社会工作、人文修养与身心健康、科研学科竞赛及奖惩情况模块,各模块下细分多个环节,六位、多环节一体,量化推优入党考核标准。同时指明,针对以下情况进行一票否决:①受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者;②在宿舍表现不佳者,如违章用电用水等;③有不文明行为者,如抽烟等;④有旷课、赌博、酗酒等现象者;⑤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者;⑥学习成绩(平均学分成绩)不达60分或一年考察期内有补考科目者;⑦校内外群体事件参与者;⑧党校未结业者。
(三)开展“学党史跟党走”本科生入党积极分子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结合时代需求和自身特点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和塑造正确价值观的目标,教育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入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机电学院组织本科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党史跟党走”的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以机电本科新生入党积极分子(每期50人左右)為主体,设置主题明确形式多样活动,包括:体验式教学、主题党课、入党集中宣誓、拓展交流、感悟总结和党员宣讲六项实践活动,共计40学时教育时长。设定“积分认定”的考核方式,结合指导老师的评价和其他成员的互评结果,以及完成的学习实践心得体会、主题思想汇报、微党课的质量等,将每一项活动实际获得的对应学时如实记录在《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学生成长记录册》内,每学期末根据《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细则》的认定办法给予积分认定。
(四)制定实施《机电学院推优入党引导教育工作实施细则》
为使学院推优入党工作和推优过程中的教育引导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切实提高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参考前期调研报告、实践等环节,结合机电学院的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了《机电学院推优入党引导教育工作实施细则》。着重强调了针对大学生入党目的不明确、入党动机不纯洁、缺乏党员连续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等问题,分年级、分阶段实施推优入党教育引导工作的细则。
参考文献:
[1]李晓婉.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2):13-15.
[2]邱晓飞,杨蕾.高校共青团组织“推优”入党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与问题解决[J].北京教育(高教),2011(02):49-51.
[3]高静.高校基层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20(06):18-21.
[4]尚冰聪,等.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现状分析[J].才智,2017(07):10.
[5]高正亮,蔡安成.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流程中的问题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6(18):110-111.
(荐稿人:潘显钟,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