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教师科研绩效量化管理的优化

2017-02-23 12:13梁东兴郜卫荣
文教资料 2016年31期
关键词:量化考核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梁东兴+郜卫荣

摘    要: 科研量化管理的原初改革语境在于增强管理的规范性和激励性,不能因为以往不合理量化方法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否认量化管理思路本身。按照这一预先逻辑架设,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模块单元、要素集成、施行模式、系统管理的合理设计,实现基础课教师科研量化管理的优化。

关键词: 基础课教师    科研管理    量化考核    信息系统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1]高校的科研水平是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如何有效对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进行合理的考核和科学的管理,是摆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宏观科技政策改革以来,科研量化考核逐渐取代以精神激励和价值内驱为主的软性考核,并在浓厚高校科研氛围、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总的看,这些科研量化考核的制度和实践着眼于整个高校层面的多,而具体到每个各具特点的下属单位应如何对接和操作则几近空白,这使得这些改革往往因指向模糊和导向偏差而饱受诟病。[2]近几年来,我们在系统参阅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基础课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逐渐探索并优化基于信息系统的基础课教师科研业绩管理的量化分析与要素集成。

一、基础课教师科研量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应然性分析

管理工作的任何制度变更都或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仔细审视比较科研量化考核的原初改革语境并对其应然性进行预先逻辑架设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一)必要性分析

基础课教师科研量化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在于为合理的利益分配提供客观透明的依据。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其完成的好坏自当成为教师之间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从以往的情况看,教学工作的考核有着长期的实践经验累积易于施行,且教育部已颁布一整套较为完整的量化办法供高校各自参照。而科研工作的量化由于各高校类型不同、水平相异,确定指标和参数面临选择性困难,迄今为止尚无统一的计算标准。但在各高校的日常管理中,有大量的利益分配皆与教师的科研业绩密切相关,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工作状况是发展使然、大势所趋。合理解决这一两难选择的有效途径,就是各单位主动依据自身情况,实施科学的量化考核,形成客观透明的依据,既解决科研管理的现实所需,又有效克服利益配置客观性缺失可能导致的操作腐败和评者垄断。

基础课教师科研量化管理的必要性,还在于为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供稳定有力的导向。长期以来,高校的科研工作以自发式、任务式的方式运行,业绩的模糊和压力的缺失使一些教师将科研活动当作教学以外的业余工作,认为科研是可干可不干的,甚至出現有的教师十几年不搞科研、一字不写的局面。这种倾向在基础课教师中尤为明显,由于他们所从事的科研往往与专业关联弱、经济效益差、研究周期长,科研的内驱力不强,如果不施行量化管理,一些人将长期疏于钻研问题,跟不上本领域理论发展的前沿,创新能力和奋斗精神持续减弱,很大程度上制约整个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因此,实行科研量化管理,既可以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又可以根据量化评价的结果,将教师的科研业绩与责、权、利合理结合,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学科带头人评审等的依据,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广大基础课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

(二)应然性分析

科研量化管理的原初改革语境,在于增强管理的规范性和激励性,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欣欣向荣,不断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然而从以往的实践看,某些不合理的量化行为导致学术垃圾剧增、学术心态浮躁,其负面效应甚至持续放大。因此,我们在理性看待科研量化管理,坚持量化管理思路的同时,应充分开展预先逻辑架设,科学优化设置量化方案。

规范性的逻辑架设要求设置的量化方案必须素科学、程序明确。要素科学是指量化考核的统计选择项要科学。首先,要摸清本单位涉及哪些科研活动并理清相互关系。如从大的方面说,科研活动一般有:发表论文、出版编著、课题研究、调研报告、申请专利、学术交流等,每个大项下面可能还有若干子项,到底应当设计哪些统计项,各统计项、子项处于哪级层面既要周而不漏,又要便于施行。其次,要科学界定哪些科研活动才算科研业绩并列入统计选择项。如学术交流大项中,哪一级的才算?需有什么样的证据或贡献才算?担任各类科研活动的评委等算不算?不同的单位情况不同,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界定。程序明确是确保量化考核有效施行、落到实处的关键,程序明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明确量化考核的具体步骤,明确量化考核的实施主体,明确量化考核的具体对象,明确量化考核的申诉裁决,明确量化考核的维护方式等。

激励性的逻辑架设要求设置的量化方案必须导向正确、利益关联。导向正确是指通过设置的量化方案真正引导考核对象置身科学研究、乐于钻研问题,最终达到单位整体创新能力、学术影响力提升的目的。导向正确要求在要素科学、程序明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和优化量化的细节。首先,如何量化?如调研和交流活动,是重视过程按时间量化还是重视结果按篇数、次数量化?其次,量化周期。是每年统计量化一次还是几年一起综合统计量化?再次,量化权重。不同的科研活动、不同的实施主体、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如何确定记分的分值和影响权重?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导向、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利益关联是指必须科学发挥科研量化的实际作用,既要保证科研量化对利益分配有合理的影响,促使教师重视科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全面提高,又要防止出现过度量化导致教师压力性疲惫和导向性扭曲。

二、基础课教师科研量化管理的模块单元与要素集成

合理设置基础课教师科研量化管理的模块单元和科学进行要素集成,是达至科研量化管理应然性目标的关键。按照规范性和激励性的预先逻辑架设,我们开展了大量的试样比对和实践工作。目前,我们试行的方案如下。

(一)模块单元的设置

我们共设置了四个模块:

1.科研项目。(1)当年承担的各纵向科研项目;(2)本年度实际入账的横向项目。

2.科研成果。(1)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性期刊、学术性集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公开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及文艺作品类书籍等;(3)通过组织评审鉴定的科研成果(仅指不允许和不适宜公开发表或出版的科研成果);(4)决策咨询类成果;(5)技术转让、科技开发成果。

3.获奖成果。(1)获得的各级政府的科研奖励;(2)获得的其他科研奖励。

4.学术活动。参加答辩会、论文评审、课题评审、课题鉴定、学术团体活动等具体学术交流活动。

(二)要素集成的优化

首先,明确了各类科研工作定量考核依据及记分标准。包括:

1.科研项目记分标准。(1)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记分标准;(2)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记分标准;(3)合作课题研究人员在项目得分中应占比例。且规定科研项目记分办法为:(1)个人科研项目计分公式:X=Xa+Xb+Xc+Xd+Xe;其中:X——个人科研项目总得分;Xa,Xb,Xc,Xd,Xe——分别为个人所获的各类科研项目得分;个人科研项目记分以三年为一个计算周期,一个周期内总得分可以按年度得分情况分配到各年度分数中;(2)单位科研项目计分公式:Tx=Σxi;其中:Tx——单位科研项目总得分,Xi——该单位某个人科研项目总得分。

2.科研成果记分标准。(1)学术论文计分标准;(2)著作类成果计分标准;(3)评审鉴定成果(含专利)计分标准;(4)决策咨询报告类成果记分标准;(5)获奖科研成果类记分标准。且规定:(1)科研成果的计分的依据是正式发表或出版、鉴定(评审)、获奖的各类科研成果的类别、性质和学术水平。(2)科研成果分为学术论文、著作、获奖科研成果、鉴定或评审类成果(含专利)、技术转让和科技开发类成果等。(3)科研成果计分公式:G=Σgi;G—科研成果的科研工作量总得分;Gi—各类科研成果的单项科研工作量得分。

3.获奖科研成果计分标准。规定:获奖科研成果仅指通过学校科研部门组织申报、标注我校为完成单位所获得的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不分等级的获奖成果均按同类奖的二等奖计分(须以颁奖文件为依据)。同一成果多次获奖,以最高奖计分,不重复计分。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不是我校的,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的省部级以上获奖科研成果,按我校参加者在获奖证书上的成果完成人署名排序名次确定计分比例。作为第二完成人计分比例为25%;第三完成人计分比例为15%;第四完成人计分比例为10%;第五完成人及以后的计分比例为5%。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可计算至第十完成人,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可计算至第三完成人。

4.学术活动记分标准。经上报备案的参加答辩会、论文评审、课题评审、课题鉴定、学术团体活动等具体学术交流活动,每次记5分。

其次,制定了科研工作量考核计分公式。

公式为:H=H1+H2+H3。其中:H——科研工作量得分;H1——纵向、横向项目及其他外来经费项目得分(各类项目数*对应分值之和);H2——科研成果得分(各类成果数*对应分值之和);H3——科研成果奖项得分(各级奖励成果数*对应分值之和)。

最后,考虑了最低科研工作量定额及其调整系数。包括:

1.个人年度最低科研工作量标准定额。个人年度最低科研工作量定额标准根据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工作性质确定。初级职称合格的标准定额为10,中级职称合格的标准定额为30,副高级职称合格的标准定额为50,正高级职称合格的标准定额为70。不同岗位人员科研工作量定额调整系数:体育类教师编制人员为0.5,兼任领导、机关工作的教师编制人员为0.5,人文社会科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师编制人员为0.7,除上述类别以外的教师编制人员(如物理、化学、数学等)为1。

2.个人的年度最低科研工作量定额。個人科研工作量定额计算公式:A=Z*K(Z为某类人员标准定额,K为人员类别系数);某一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量定额:Ai=Zi*Ki。

3.单位的年度最低科研工作量定额。某一单位科研工作量定额T=∑Ai。

三、基础课教师科研量化管理的施行模式与系统优化

通过摸索和实践,我们对基础课教师科研量化管理的操作程序、考核办法、结果使用等作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形成了通过计算相对分值,各单位对个人自主考核、学院核算并对各单位进行总体考核,年度定期考核与长期综合考察相结合的施行模式。同时,我们还依托相关资源,对科研量化的信息系统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具体施行模式

首先,明确了考核的对象及具体实施单位。规定科研工作定量考核的对象包括:(1)科研工作定量考核的人员:全院在编教师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2)科研工作定量考核的单位:①学院各二级单位;②各学术研究团队。规定科研考核由各二级单位对每个教师的科研工作量进行登记、核实、计分、汇总。考核结果均以分值表示。学院只核算各二级单位的科研工作量总分,计算相对分值。

其次,明确了个人科研工作定量考核办法:(1)个人科研工作定量考核是教师年度综合考核的一部分,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2)考核程序:个人科研工作定量考核于每年12月初由各二级单位学术考核组执行。(3)登记过程中如有争议,可报院学术委员会裁决并备案。

再次,明确了各二级单位、学术研究团队科研工作定量考核办法。各二级单位、学术研究团队年度科研工作定量考核结果以相对分值表示;各二级单位、学术研究团队年度科研工作相对分值=该二级单位、学术研究团队科研工作量总分/该二级单位、学术研究团队科研工作量定额。学院将参照各二级单位、学术研究团队年度科研工作相对分值的高低,确定该二级单位、学术研究团队年度科研工作考核等级。其中相对分值达到2以上的为优秀;1.5~2之间的为良好;1~1.5的为合格;小于1的为不合格。

另外,还明确规定,科研工作量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参照。同时坚持年度定期考核与五年为一个周期的任职综合考察相结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信息系统管理

为促进科研量化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及时、准确、动态地反映每名教师、科研团队和二级单位的科研状况,我们还采用模块化原理,建构起相应的數据库系统。

根据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考虑系统的功能为:(1)可实现科研管理数据基于校园网的动态管理,比如信息的录入、分类、修改、校验、共享和交换等;(2)可以实现教师科研工作量的量化统计和数据集中管理,从而使得数据实时更新及数据备份、恢复的模块化,并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功能;(3)可根据需要实现对系统代码进行编辑,以及根据业务变化自定义系统中的考核、统计指标;(4)可实现对任意人员、任意二级单位、学术研究团队、任意时间及科研管理工作类别等进行快速查询,并将查询结果、统计报表等数据以EXECL格式导出;(5)可提供学院、二级单位和科研人员多级用户管理功能,使系统在校园网能安全保密地运行[4]。

为此,我们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1)初始化模块,包括:启动画面、数据库连接以及相关的错误处理;(2)信息录入模块,包括:教师基本情况录入、科研项目情况录入、科研成果情况录入、获奖成果情况录入、学术活动情况录入;(3)系统维护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对数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修改数据的空间,比如插入、删除、更改、校验、共享、交换等;(4)统计查询模块,该模块利用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可按要求进行科研情况的核算、统计、排列、检索、查询等,随时掌握科研动态;(5)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完成用户的管理、用户权限的管理、用户密码的修改等工作,规定哪些用户可以对本系统进行浏览和查询,谁是本系统的管理者,有权对本系统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新用户的设立和密码的修改等;(6)打印输出模块,该模块提供给用户各种报表的功能,用户可以打印各种与科研有关的查询、统计信息[5]。

虽然我们建构的数据库系统还是初步的,很多地方需要提高和改进。但总的看,科研量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既方便教师掌握和管理自己的科研信息,也大大提高了科研统计和科研量化考核的效率。同时,全面、规范的科研量化统计信息,使科研管理工作在自动化、规范化、高效化、系统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为科研管理和科研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其良好作用已日益显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到2020年时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D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5-30/doc-ifxs

qykt9994383.shtml.

[2]朱文辉.高校科研评价制度量化之得失[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3]姚乐彦.高校科研工作量化统计的若干问题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2).

[4]蔡利民.科研工作量量化考核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5]张辉.高校科研信息量化考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沈阳大学学报,2004(4).

猜你喜欢
量化考核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量化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衡水模式”量化管理的弊端
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
量化考核机制在联合站站降本增效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