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责,也是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培养,并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将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4-0030-02
引 言
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助力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中需要全面考虑的重点内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总结如下:其一,教师不注重问题驱动。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唤醒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手段[1]。但是,从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不注重问题驱动,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影响到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其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激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但是,从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依然沿用传统化和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思路得不到启发、学习兴趣严重不足,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其三,教师忽视实践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师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但是,从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其四,课堂活动较少。有效化和丰富化的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唤醒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的基本手段[2]。但是,从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的活动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了对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以上这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对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继而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强化问题驱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有效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作用和价值,积极地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问题驱动,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问题定位,有效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3]。例如,在教学“插入超链接”这一内容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概括性、启发性和指引性的问题,如“播放幻灯片时能不能像访问网页一样实现自由跳转?”“超链接对象和链接目标分别是什么?”“哪些文件类型可以作为超链接的对象?”“如何修改链接路径和链接目标?”等等,让学生以问题为指引,通过网上交流、合作探究等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对策,对这些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和解决。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引,如帮助学生指引问题的解决方向、点拨问题的解决思路等,从而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强化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二)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在展示和应用上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对于梳理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计算思维等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体验,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信息思维,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助力班级每位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Scratch单元“吃豆精灵”小节内容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对本课控件模块的使用和程序设计思路进行细化梳理和具体展示,指导学生分析游戏中的角色及相应动作,对角色进行程序设计,运用侦测和随机函数创作游戏,让学生在搭建、调试和运行过程中,掌握利用编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让清晰的展示和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并引发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性和有效化的课堂提问,询问学生如何借助信息资源进行创新性程序设计,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选择最优的学习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助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三)有效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数字化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开展数字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画圆形和方形”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积极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设计PPT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画圆形和方形的步骤。同时,教師可以设计相应的微课操作演示视频,引导学生按照具体的操作来上机进行操作练习,通过数字化资源学习来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引导学生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继而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和学习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四)开展丰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信息社会责任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把握该阶段小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化的课堂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活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进而助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网络文明小公民”小节内容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信息责任我来说”为主题的讨论活动,按照特质互补的基本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不同的讨论小组,并选择出本组的小组长,以协调成员进行讨论,维持课堂的学习秩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危害,以及如何健康上网、绿色上网进行全面化和认真化的讨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案例,如某人因网络造谣被抓、某人因发布攻击国家安全的不当言论被批捕等,辅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这样开放式、自由化和趣味化的讨论活动中加深认识,强化自身的信息责任意识,为后续的绿色健康上网打好坚实的基础。
结 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联合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同行,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和探索,并在具体的核心素养培养实践中强化问题驱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计算思维;有效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数字化学习;开展丰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信息社会责任。通过灵活采取以上策略,教师可以真正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助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郭秀霞.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3-94.
陈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7(10):44-45.
成燕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111-112.
作者简介:田甜(1985.10-),女,江苏南京人, 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