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新一代爱国敬业的祖国建设者是开发基于地方红色文化教育的德育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甘肃省平凉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教师应将这一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运用到中小学德育教育中,营造红色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为丰富学生红色精神履历和情感体验,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地方红色文化内涵,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艰苦奋斗、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平凉红色文化;德育教育;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4-0012-02
引 言
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依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遴选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从而让学校德育教育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价值引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淀起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革命精神的凝聚和升华,饱含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学习革命先烈为了革命胜利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发中小学生立志成才、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感,促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价值认同感的提升,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1]。
(二)历史传承
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和素质。
(三)时代气息
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面向未来,提升文化精神指引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受到精神洗礼,思想得到升华。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于2003年在学术界被首次提出。彭央华、项波的《利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张茂枝的《广元市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与建议》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以“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涵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并深入探讨了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德育教育的价值。可见,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研究首先是从学校德育教育开始的。
大力发掘、开发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增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多样性、开放性及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是实现新时代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丰富地方中小学德育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
(一)发掘
教师要以中小学品德课为教学主阵地,多方面、多渠道地深入发掘本土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结合学校实际,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并让学生辅修这套教材,让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当地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序列化和常态化。下面以静宁县界石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为例,说明中小学各学段德育教育中应如何渗透地方红色文化。
低学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二年级语文、品德与生活等文本中收集其蕴含的红色文化。针对红色文化相对抽象、低年级小学生理解困难的特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例如,在教學“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炎黄子孙”等课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情景和有关炎黄的动画片,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进而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
中学段:进入中年级段,学生阅读感知文本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可通过专题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和寻找家乡的英雄,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在同学、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整理成册,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成绘本等。在瞻仰平凉静宁县界石铺长征纪念园、参观“毛主席旧居”、了解老红军余新元的革命故事后,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动,并立志沿着英雄的足迹不断前进。
高学段: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收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寻找身边的英雄,并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德育教育,形成对地方红色文化较为系统的了解。例如,在教学“我为母校添光彩”和“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等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静宁籍老红军余新元学“雷锋精神”的指引下,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二)实践
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主要以灌输的说教形式为主,忽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因此,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教学,更要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要想实现地方红色文化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要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会用内化于心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平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静宁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泾川县红二十五军激战四坡村时的指挥所“红军楼”等纪念馆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各地中小学在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教学活动时,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就近参观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利用情景模拟或再现的科技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体会那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进一步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地方红色革命历程的来龙去脉有了更加直观、深刻和全面的了解,还进一步增强了热爱家乡和国家的情感。
(三)开发
自1981年思想品德课程开设以来,德育教育改革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为了追求升学率,很多地方学校将思想品德课程视为“副科”,其德育教育往往照本宣科、敷衍了事。从实地调研来看,许多中小学生除了粗略知道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所提到的人物和故事外,对家乡的英雄人物知之甚少,对中国革命历程和革命英雄的了解就更加有限了。对此,开发具有地方特色且适合新时代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校本教材势在必行。
结 语
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显而易见,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是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教育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播主旋律的内在要求。中小学校应充分发掘、整合和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学校思想品德课堂为教学主阵地,组织学生定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本地红色文化创办宣传栏、建立红色文化馆等,从而实现校本红色文化与校外实践体验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德育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尹文剑.江西永新县中小学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朱小理.紅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探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中共平凉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平凉历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研究——以静宁县两个镇中小学为例”(课题批准号:GS〔2019〕GHB112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宏伟(1980.5-),男,甘肃静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