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树勤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劳动精神,并且劳动也推进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要想体现教学的意义,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劳动教育的教学工作。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和学科内容有机融合。在下文中,笔者将浅议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劳动教育 写作 演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25
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大重要目标,并且也成为了各个学校“教书育人”的一大重要指标。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人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开始提高,同时也对教师所执行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门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劳动的精神,并深知劳动的重要性。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
一、教师应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教育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这虽然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苦恼如何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劳动教育融合起来,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劳动是创造财富、创造资源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如若没有前人的辛勤劳动,我们就不会拥有今天的生活,只有引导学生们重视劳动,才能体现教育的意义,才能确保社会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探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该确保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地接受这两大板块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都是以课文为载体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虽然大多数初中语文课文的篇幅并不长,但一篇课文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即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等诸多内容,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顺势引入劳动教育。
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其中包含较多和劳动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并在适当环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劳动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讲到《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分析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变化,在范进中举之前,其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耗费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屡败,从而导致其处于穷困潦倒的状态;而范进中举后,其家庭状况得到了改善。在对比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两种生活后,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幸福需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得以创造,待学生们对劳动的意义有初步认识后,教师便可以给学生深入讲解劳动的重要意义,为了促进学生能从内心深处重视劳动,教师可以采用举例的方式论证劳动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当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举例缺乏劳动环节的消极影响。比如在讲到《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虽然身材高大,但他每天都无所事事,甚至学会了“窃书”,从而导致其只能得到窘迫的生活。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都能通过间接教育的方式接受劳动教育,并树立劳动价值观。由于初中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课文的过程中采用融会贯通的方式引导学生接受劳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应在上课之前精心备课,深入研究课文内容,并选用妥当的方式将劳动教育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感受到课文内容和劳动教育的一体性,这样才能体现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融入性。
二、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听、说、读、写是教学语文的基本环节,这四大环节存在相互促进且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输出信息的过程,而阅读是一个输入语言信息的过程,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写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随着教学阶段的上升,其教材中所包含的写作内容也随之增多。在初中阶段,教育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作文写作,还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体现写作教学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渗透劳动教育,使得学生能在其所写的文章中体现劳动价值观。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明晓的是,虽然可以轻松地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但要想保证渗透效果,教师则应该采用优良的方法进行渗透。
从写作教学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教师不必直观给学生灌输劳动的重要影响,相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劳动相关的资料,在学生分析资料的过程中,他们会积淀一些对劳动的看法,因此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布置以劳动为话题的作文。通过书写和劳动相关的话题,劳动的概念不仅能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还会助力于学生表达对劳动的真实看法,因此在批改作文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生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只有教师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而保证所渗透的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三、教师可在班上组织演讲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何其多,除了上文中阐述的那两种,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活动的方式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对劳动这一活动的敬畏之情。经过小学六年的教育,很多初中生都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经验,并且也具备演讲的能力,在班上组织演讲活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相比教师一遍遍地给学生讲解劳动的重要性,通过组织演讲活动的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内心受到启发,还能使学生端正对劳动的态度,进而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要想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教师应组织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反复传播劳动教育概念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劳动的斗志,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大重要举措,每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们能轻松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符礼科.在初中语文文本教学中浸润劳动意识[J].四川教育, 2017,000(011): 24.
[2]刘军.利用学校资源,以劳动教育促进作文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