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的策略与方法

2021-09-10 07:22关俊
高考·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新课程高中语文

关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自身的身份,发挥自身的引导者、组织者,借助多元化的引导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最终实现高效的学习。基于此,本论文以高中语文作为研究中心,对引导教学策略的构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有效引导;策略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时候,必须要将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将自身从以往课堂主导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借助有效的引导模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学习中。基于此,笔者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引导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引导”的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引导型课堂,全面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必然要求。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目前高中语文课堂依然束缚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牢笼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以至于高中语文课堂吸引力低下,无法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二)是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权威者,而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通过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唯答案论”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了自身的思维,培养了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必然选择。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低效化的现状,基于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极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的现状,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教师在交流中获得精准的教学反馈,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案,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的策略与方法分析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快速引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一直是教师研究的重点。结合多种引导策略,多媒体无疑是最佳的引导策略与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形象的思维作为主导,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动态化、具象化,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并形成深刻的印象;另外,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可借助图片、视频等直观化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在借助有效引导,促使学生最快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就借助了多媒体的形式,将《最美江南》的记录片进行了展示,并辅以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给学生营造了一场视听盛宴,使得学生在观看和优美音乐的作用下,自然而然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借助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任。尤其是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并且学生的思想也极为活跃,面对这一有利的条件,教师应改变传统直接抛答案的现状,借助问题引导,促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实现思维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结合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层次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时,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也实现了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以“祝福”教学为例,教师在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时,就结合文章的内容,设置了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哪几个人物?祥林嫂所受到家庭压迫、社会压迫、精神压迫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祥林嫂最终死亡的责任谁的更大?学生在层次化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进一步思考,使得学生在全方位的思考中,理解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人物进行详细的理解,最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层层递进问题的思考中,也实现了自身思维的发展,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目标[2]。

(三)借助问题情境和开放式讨论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语文知识的构建,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加强引导:

一方面,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借助问题情境的引导,触发学生的“追根寻底”的探究欲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探究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局具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趋势下,唤醒自身的内在求知欲望,最终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荆轲刺秦王”教学为例,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时候,就结合本节课文的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影视片段,并对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呈现,在这一情境中,教师提出问题: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驱动和引导,可最大限度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3]。

另一方面,构建开放式的讨论环境,借助课堂氛围的引导,强化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彻底转变传统呆板、紧张课堂氛围,进而促使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以“廉颇蔺相如列转”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之前,就对课堂分为进行了活跃。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课下自行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改编,引导学生借助情境话剧表演的形式,将其演绎出来。如此一来,原本沉闷的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学生在查询资料、角色演绎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课文内容、人物性格的了解,也实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4]。

(四)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遵循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将课堂教学从原本的“知识型”课堂转变为“能力发展型”课堂,要求教师在组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诸多的语文能力素养中,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只有实现“授之以渔”,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未来学习需求,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

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引导,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训练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前预习、记笔记、语文复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使得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并促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六国论”教学为例,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将这一篇文章与苏轼、苏澈、李桢的《六国论》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这几篇文章的立场、观察问题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分别从论点、选材、用意等方面制作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合、充足。如此一来,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思考、深入的探究,不仅实现了文章的深度解读,也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5]。

(五)借助课外实践活动,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过程中,学生先需要从外耳内吸收知识,并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合理的输出。如此一来,实践过程恰恰是学生接收知识、对知识再创造的一个过程,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也提升了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课程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拓展,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在借助课外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时候,可从三个层面设置活动:1.围绕“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成语接龙活动、名句名篇知识竞赛活动、书法比赛活动、汉字听写大赛、美篇佳作欣赏活动、图书馆阅览活动等;2.围绕“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与其相适应的课外时间活动,例如:结合教材中一些经典的故事情节,《雷雨》、《孔雀东南飞》等,引导学生对其改编成为情景剧,并开展表演活动;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精心安排辩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辩论活动中,使得学生在辩论会中,内化所学的知识,锻炼自身的思维,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演讲比赛、名言自创活动等;3.致力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开展没问朗诵比赛,使得学生在深情朗诵中,感受到美的熏陶,领略文章的意境;也可以积极开展看电影、流行音乐欣赏、人生感悟等多種活动,使得学生在参与到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审美素养,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6]。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借助具象化的多媒体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并围绕“思维发展、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要求,借助有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最终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玉华.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020(17):75-76.

[2]田玉珍.论高中语文的引导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33):67.

[3]刘文卿.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43):18-19.

[4]杨丽娟.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剖析[J].学周刊,2019(33):47.

[5]陈团宏.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019(30):65.

[6]杨逸.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引导型课堂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43.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新课程高中语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引导的探索
有效引导开启物理精彩课堂研究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