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既是重要的育人场所,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活动中应处于重要位置,也应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能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品德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因此,本文将以中学校园德育教育如何落实爱国主义为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校园;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7-0082-03
引 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信念,更是拉近中华儿女心灵距离的重要纽带,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是对这片土地和民族的热爱,是经过千百年的凝聚和无数次的激发而升华成的一种爱国意识、道德力量[1]。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落实爱国主义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心里撒下爱国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开出灿烂之花。
一、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学生爱国意识淡薄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学生对英雄人物、历史知识等爱国主义文化了解比较少,有的学生对我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也不太了解。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爱国的英雄何其多,可是很多学生对爱国英雄人物知之甚少。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大量外国文化涌入我国,各种文化思想也冲击着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的价值观,导致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认为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对自己没有实际的用途,这给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方式单一,脱离学生实际
一些学校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爱国教学活动,还在使用传统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说教式”爱国主义教育也无法让学生对祖国产生亲近感和自豪感,影响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效率[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也应按照课程改革的这一要求,让爱国主义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了解爱国英雄,学习历史知识、传统文化,进而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三)重分数、轻德育
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但仍有一些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重分数、轻德育的情况,认为学校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学生的成绩,因此不重视德育工作,通常是被动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外,对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缺乏认知,也会导致学校的德育教育主动性不强,缺乏预见性,不能形成系统的德育教育,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意识的培养和增强。当前,一些学校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来开展,没有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也没有借助德育教育来落实爱国主义,导致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提升重视程度,让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等良好品格的重要措施,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助力[3]。因此,学校领导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要让爱国主义真正在德育教育中得到落实,并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推进教学工作,要让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中,让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整体性的教育环境。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爱国英雄、红军长征等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故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融入这些知识,使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祖冲之比欧洲数学家早一千多年就把圆周率精确到第七位小数,以及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在攻克数学难关时的感人事迹,进而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所代表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总之,学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引入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提高爱国意识。
(二)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使他们的国家观、民族观、价值观等得到良好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班级活动、多媒体辅助、参观实践等多种方式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可以举办一些爱国主义的绘画比赛、诗朗诵比赛、作文征集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爱国主义精神。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爱国主题班会、绘制爱国主题黑板报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爱国影片和资讯,如我国的卫星发射、国防力量的展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爱国的表现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使学生通过真实的影像来体会祖国的伟大,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展馆和红色景点,如科技馆、太空馆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那些为祖国发展而不懈奋斗的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
例如,“红五月”活动是我校德育课程之一,我们会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传唱经典歌曲”“唱响中国梦”“歌颂伟大复兴,唱响宏伟蓝图”“致青春,梦中国”等主题,以班级合唱和诗朗诵等形式开展活动,并注重突出班级特色、突出团队力量、突出歌咏魅力。学生用经典歌曲吟唱难忘岁月,用熟悉的旋律演绎青春的激情,把歌曲中蕴含的优秀革命传统、经典文化内涵、浓厚内在情感、真挚爱国情怀表现出来,既展现了班级风采,又弘扬了爱国主义文化。
又如,我校始终将“国旗下演讲”活动作为对全校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旗下演讲”活动的作用,从2012年开始,我校尝试在一个大的主题引领下,开展专题系列演讲,使“国旗下演讲”活动的题目、内容、形式更加系统、完整和规范。我们选定的第一个主题是“共和国发展史”,选取辛亥革命以来国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事件的还原、启示、意义等,由各年级学生作为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在讲、读、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辉历程的过程中牢记成长的使命,收获成长的动力,感悟梦想的力量,助推自我全面发展。经过4年实践,师生反响强烈,实施效果良好。2018年,我们又开启新一轮的“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系列“国旗下演讲”活动,以学习、继承、弘扬民族英雄人物红色基因,感悟、感怀、感知革命先烈坚定爱国情怀。
2020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积极采取防御措施,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校团委发挥团建引领作用,开展线上“红色经典阅读”,通过微视频的方式为全校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讲授了“重温红色电影,致敬新時代抗疫英雄”2020新春第一堂团课,号召学生传承英雄精神、弘扬英雄文化,向坚持在抗疫一线的英雄模范和先锋人物学习。
(三)在日常行为中引导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
提到爱国,可能不少学生会认为只有做出非凡的成就或者对国家有巨大贡献才能称上爱国。其实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爱国并不只是在大的方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虽然爱国主义是大情怀,但它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例如,在生活中,帮助老人过马路、不随手乱丢纸屑、不乱插队、随手关灯等;在校园中尊敬教师、爱护同学、勤奋学习、不迟到不早退、自觉参加升旗仪式、践行垃圾分类等。这些虽然是小事,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用一些普通人的爱国行为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某个视频平台曾播放过一群小学生正在校园里玩耍,忽然听到了国歌,他们立刻停止玩闹,面向国旗的方向站直身体,直到国歌播放完毕。这件事虽小,但很好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教师不仅可以从大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更要在小事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白自己也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优秀青少年。
(四)家园和校园共育,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完整
除了校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配套开展。人们常说家庭是学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教师和家长合力完成。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应与学校一致,不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会让学生产生矛盾心理,从而削弱爱国主义教育的正面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爱国主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比较”的特点,结合“光盘行动、制止浪费”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和父母、爷爷奶奶比童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父辈的不易,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感受祖国发展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4]。又如,结合一些传统节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家庭活动,如国庆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丽。再如,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学校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让学生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叔叔阿姨们送上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或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抗疫英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抒发了他们的真挚感情;教师向学生介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家长的事迹,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感悟到平凡中的伟大。这些活动都能很好地提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成效。
结 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德育工作中真正落实爱国主义,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让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得以完成,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徐汉晖.论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的德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9):28-29.
刘颖.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9):90.
王变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
于青亮,刘爱芳.浅淡如何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工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6):57.
作者简介:唐芳(1971.8-),女,吉林海龙人,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