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教学设计

2021-09-10 07:22伏利平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观沧海山水诗意图

【选题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8年级学生阅读诗词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基于此要求选取的文本是:曹操的《观沧海》、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三首诗以山水为话题,篇幅不长,通过诗中意象的寻找、情感的把握,山水类群诗的整合阅读体验帮助学生重新理解“山水”的文化意蕴及精神内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听过山水诗,但是对于山水诗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故选取经典的山水诗,并且选择组诗让学生在朗诵中感知“山水”的特征,在对比中感受“山水”的情感,体味“山水”的文化意蕴及精神内涵,掌握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丰富生命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群诗的对比阅读,体会诗歌表达的不同情感,初步感知诗人的山水情结。

2.引导学生品悟诗歌,抓住诗中的典型意象“山”、“水”及围绕“山水”选择的意象,想象诗歌画面,掌握诗人所采用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基于山水诗的视角引导学生从鉴赏文学作品中理解“山水”所饱含的文化意蕴以精神内涵,融通文化与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悟诗歌,抓住诗中的典型意象“山”、“水”及围绕“山水”选择的意向,想象诗歌画面,掌握诗人所采用的觸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基于山水诗的视角引导学生从鉴赏文学作品中理解“山水”所饱含的文化意蕴以精神内涵,融通文化与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对比赏析法、朗读法、师生演读法

【学法指导】学生朗读时语音语调的指导;引导充分利用联想;对比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北国山水磅礴大气,江南山水清新婉约,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在我们四川,就有很多秀美的山水,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让学生感受本堂课的内容来自每个人的生活经验。

第一板块:山水有清音

出示三首诗,请学生朗读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设计意图:群诗教学,通过诵读走进诗歌,整体感知三首山水诗的内容和特点。这也是“整合”的第一步,也是最省时省力的办法。

问:那你们认为什么是山水诗呢?

设计意图:明确山水诗的概念

屏幕呈现:山水诗是中国诗歌的主要分支,主要是以自然山水为表现对象的一种诗歌体系。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诗人们将细腻的笔触投诸山水,表达自己的情趣、志趣。

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采用生范读、生齐读、师生读多次诵读诗歌,走进诗意。

第二板块:山水有大美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诗人围绕山水选择了哪些意象,想象一下这些意象又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山水画面呢?

(要求:圈画意象,进行批注)

屏显:请自读诗歌,完成表格。(3分钟)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不仅仅奔着语用而去,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内核,去探求山水诗的精神密码与文化内涵。深入探讨”山水之大美,相当于爬坡,要脚踏实地。这个教学环节又为整堂课蓄势。

问:那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三首诗,在意象选择上,皆围绕“山”“水”,从山水之壮阔、山水之灵动、山水之恬淡呈现了山水画面之大美。

总结:这三首诗皆写山水所写山水之异象各异,风景特点各异,但都呈现了优美的山水画卷。

第三板块:山水有深情

问:面对这样的大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我的发现

《观沧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饮酒(其五)》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诗歌,感悟诗歌中山水所表达的情感,并联系已知,从已经掌握或了解的山水诗中深层次理解山水之间的真情。

问:那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无论诗人的时代如何、心境如何、境遇如何,都在登山临水之时,能够借一方山水,表达自己的真情。

屏幕显示: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说“写山水,写的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问:那么,看见山水的过程,其实就是什么过程呀?

提示:我们可以结合诗歌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来谈。

预设:可以说,看见山水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可以说,看见山水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我们还可以说:

看见山水的过程,其实就是——

屏显:

看见山水的过程,

就是

亲近自然的过程

亲近生命的过程

又是

发现自我的过程

宽慰自我的过程

表达自我的过程

战胜自我的过程

超越自我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用美学评论,升华山水的文化价值。

第四板块:山水有文脉

引用: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在2019年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阐释了中国人“自然至上,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看的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总结:山水以其强大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一路走来,直到今天,每逢节假日,还有无数的国人选择走出城市,奔赴山水。同学们,我们要在自然之中涵养性灵,在文化中丰富智慧。在高兴时,从山水中寻找知音;在忧郁时,从山水中寻找力量。

齐读:顺境时,登临山水,学会再攀高峰;逆境时,寄情山水,学会海阔天空;

我们终其一生都将奔赴山水,寻觅山水,融于山水,在山水间寻找到生命的答案。

文化升华: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山水之间......》

山水之间有清音

山水之间有大美

山水之间有深情

山水之间有文脉

作者简介:伏利平(1993.10-),女,汉族,四川绵阳人,单位:天府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观沧海山水诗意图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观沧海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瞻谢公亭
陶瓷绘画《观沧海》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不打自招
协会 通联站
不打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