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摘要】新课改深入推进,对教师授课能力提出新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文化传播意识,促进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利用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学生具有感知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这便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探索,让小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应促进美术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断提升其审美品位。基于此,本文展开对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的融合策略探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融合;策略
引言: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与创造,提升其美术素养[1]”。促进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融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丰富他们的实践感受;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意识、富有创造精神及取得个性化发展;使学生感知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形成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应避免单一的进行知识讲授、技能训练,具有教学整合意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与文化品格。
一、促进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融合的必要性
(一)调动美术学习兴趣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为了使美术教学面向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小学生审美品位,教师应将学生视为美术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并且,需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此,应着眼于人教版美术教材编制特点,关注文化渗透问题,充分发掘有益教学素材,使其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文化品格,使其从小便坚定文化自信。
(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促进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将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人教三下《第10课快乐的节日》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到传统节日当中,使其展开观察、实践、感知、思考、分析与探索,让他们了解传统节日里蕴含着的民族情感。在深化学生美术学习感受中,启发他们绘制出生动、喜庆的节日场景,让他们注意构图与选材,选择自身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突出创作主题,进行快乐实践。从而,在培养小学生美术表现力与创造力中,使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其动手能力,使其认识传统文化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促進学生知行合一,让他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应使学生具有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3]”。在美术教学中,需增强教师的文化意识,用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童心,使小学生欣赏优秀的画作、艺术品、建筑物等等,提升其美术创作表现力,使学生具有审美判断力,在创意教学中加深文化理解。
二、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有效策略
(一)关注美术欣赏,形成整合意识
传承文化经典,在小学生内心厚植文化自信,使其兼具文化理解能力与美术素养,需要教师重视美术欣赏课。如此一来,才能使学生接触、感知传统文化,使其形成美的享受。在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鉴赏中,让他们得到智慧启发、具有审美能力,体现美育价值。例如:在四年级下《第13课吹塑纸版画》教学中,可使学生走进中国版画,让他们欣赏《秋耕》《牧马人》《黄果树瀑布》等经典名作,感受版画意境美、表现美。在欣赏后,引入吹塑纸版画教学,使学生认识吹塑纸性能与作用,让其发挥自身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依据版画的制作过程,进行画稿、制版和印刷。
(二)创新美术教学,培养自学能力
为增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形成美术创作意识,实现教学融合,教师还应灵活运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生活化教学等不同的美术授课方式。例如:在五年级下《第11课学画松树》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国画的了解,除了应使其进行名家画作欣赏,教师还可制作教学微课件。使学生在家中,边观看教学视频,边运用颜料、宣纸、毛笔等进行松树枝干绘画揣摩。使其初步掌握双勾法,欣赏松树的苍劲挺拔。在课堂中,进行师生角色互换,让大家说说对松树的了解。可引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具有自学意识,展开自主绘画。
(三)促进生生交流,加强多边互动
在新形势下,助力传统文化发展,应使其与学科教育融合。为此,不仅应寻找有效切入点,使学生形成积极地情感体验,使其在文化感召中,具有美术学习热情;更应当加强多边教学互动。让学生交流美术创作感受,使其品味传统文化。在为其呈现生动、鲜活的美术课堂中,有效提升知识容量,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六下《第8课我设计的服装》教学中,可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大家庭”,观察少数民族服饰特点。可将古代不同时期的服饰与现代服饰加以对比,让高段小学生了解服饰发展的历史,认识其主要功能,感受少数民族服饰特点与民族文化沉淀,提高其审美情趣,促进教学融合。可使学生化身为“设计师”,结组展开服饰设计,使其运用民间传统的服饰图案展开优化创作,进行生生探讨、组内点评,选出“最美设计”、“最具民族范画稿”,运用废旧材料(布头、毛线、废旧光盘、气球等)进行服饰创作。
结语:综上,在新时期,为促进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应创新教学引导方式,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感知、走进并了解传统文化,助力他们高阶思维、实践能力、创造意识等协调发展。继而,通过构建生动的美术课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使其具有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意识。
参考文献:
[1]侯思杨.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9.
[2]段刚.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1(3):29.
[3]郑荣华.浅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浸润传统文化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