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居先”与书法美育生态的构建

2021-09-10 07:22徐霞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

【摘 要】21世纪的今日,信息科技浪潮弱化了汉字的书写性,为此中小学书法课程侧重书法技能训练而非审美培养的情状已不言而喻。席勒在构建“审美国度”时就已意识到,审美教育并非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而是哲学与精神的升华;而陈振濂“审美居先”的美育思想呼应了两百年前的吁求,试图将书法教育的工具性转移到艺术性上来。通过剖析陈振濂的书法美育说,从学科体系、生态主体“人”以及“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窥探其谋篇布局的合理性,尝试构建书法美育生态,结合曾繁仁的美育思想,探讨“审美居先”的进步性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审美居先;书法教育;书法美育;书法美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3-0036-03

【作者简介】徐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浙江宁波,315100)教师,一级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西周初期,从宗教中分离出的“乐舞歌诗”昭示了美育思想最初的觉醒。20世纪末至今的科技发展大有将写字技能从书法艺术中剥离的趋势,即书法的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分离。书法艺术性的式微导致了汉字之美在生活中的缺失,这也同时凸显了书法美育的紧迫性。

21世纪初,山东大学教授曾繁仁基于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而提出的“审美力”“审美教育现代性建构”与“致中和”的三维审美教育论,真正从西方美育学中发展出了中国语境下的美育理论。而陈振濂先生的“审美居先”在书法美育思想的宏观流变中可视作曾繁仁美育理论的承续,又是中国艺术美育思想的重要分支。这使得“审美居先”引导下所构建的书法美育生态与书法教育实践中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性。

“审美居先”这一书法美育思想的存在倚赖于与其相适应的书法美育生态之中,因此构建出可持续的且具有现代性的书法美育生态刻不容缓。在科技变革导致美学转向之际,曾繁仁指出,“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存在论美学观”,他认为“带有美学色彩的生态学原则将人同自然关系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时代给审美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当代审美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探讨书法美育生态主要是围绕书法美育学体系的内部生态、生态主体“人”以及孕育且与之关联的社会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展开的。

一、学科体系:生态的架构

陈振濂先生在倡导“审美居先”书法美育理念的同时,也勾画出书法美育学体系的框架。书法教育学是书法学与教育学的结合,它的对象是“书法教育”,是由“学生—教材—教师”组成的要素关系,以性质主要可分为以实用为目的的教育、以情操培养为目的的教育、以艺术学习为目的的教育(表1);而书法美育旨在建立起审美价值观,它既不是文化泛基础的底层,也不求登峰造极的高度,由低到高可分为文化技能教育、审美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三个层次(表2)。

两种学科的分类依据和标准大体上相似,即第一层是功用性质的,第三层是专业性质的,而第二层所指的性质十分宽泛。陈振濂指出了它的实质,即介于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转接形态”;借用曾繁仁的概念来说,就是一个提升“审美力”的步骤。这一步骤对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是拯救性的,因为它并不需要人们拥有高深莫测的创造书法美的能力,而是在会写字的技能之上培养对美的判断力。

书法学与美育学、书法学与教育学,这两种结合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中国汉字是具有美的特性的,美是书法与生俱来且无处不在的,因此培养对书法美的领悟、体察与表达的能力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的,因此即使在第一层次的“文化技能教育”,审美并没有被拒之门外,只是承认工整平衡这类基础的社会审美与高端的艺术审美之间存在巨大落差。而相反,书法教育学中,书法学被迫向教育学让位,因为书法不可避免地拥有工具和艺术两种对立的性质,这一矛盾集中体现在第一层次的“以实用目的的教育”中,陈振濂先生辩证地指出,在一般的研究中,应该尊重它(教育学)的存在并给予一席之地;而在高层次的艺术研究中,应努力排除工具性格的干扰,强化艺术性格。

不难发现,“审美居先”渗透在书法美育学的每个层次之中,即使不同层次对“审美力”有不同要求,无论是以提高写字技能为目的还是以创造美为终极目标,都始终以“审美居先”为统领。值得重视的是,陈振濂先生在构建书法美育学框架时,并未将书法封闭和孤立于其他艺术门类。相反,他提出书法美育学可以借鉴建筑和音乐等西方发展成熟的艺术门类建构学科体系。

二、人:生态的主体

与书法相关的群体数量庞大且功能多样,而对书法美育学的三层分级及其内容为归类庞杂的审美主体“人”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在文化技能教育这一层面,写字教师也许是与美育关联最紧密的群体之一。但根据陈振濂对该层面的目的设定,即在应用文字的同时学习汉字文化,与之密切关联的是语文教师,而不是艺术教师。因此,原本书法美育意识较为薄弱的语文教师应在教授汉字笔顺、偏旁与书写技能的同时,贯彻“审美居先”的美育理念,引導学生发现汉字结构中的平衡之美,在布局文字时讲究章法之美,等等。

第二层面审美教育存在着书法美育的“关键大多数”,这个群体大部分拥有书写汉字的技能,却又不能鉴赏高端莫测的书法艺术。正如在对书法美育学进行分类时所分析的,对这个群体而言最重要的是提高“审美力”,他们需要系统地学习书法知识并培养对书法作品的感受力,成为“懂行的旁观者”“精通专业的受众”和“评论家”与“观赏家”。而想要触发这一转变就需要“审美居先”的引导。增强“审美力”并不意味着这个群体能够涌现出一批高耸于艺术之林的大师,而是旨在将平庸的“写字匠”转变为有审美判断力的一群人。

接触专业艺术教育的第三层群体是书法艺术的标杆,囊括了该领域的理论家、书法家等有才华且有专业学识的人。有人会辩驳:既然这个群体基本拥有最强的“审美力”,那么“审美居先”何以适用呢?陈振濂先生为这一群体标定了“服务”这一角色定位,或更进一步说,成为美的“布道者”,他们需要以“审美居先”的美育理念,运用专业的书法知识编撰满足不同层级需求的书法教材,提出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的书法美育的问题,或在书法艺术领域不断创造与创新,等等,促发第一与第二层级的书法受众对美的启蒙。

陈振濂所提出的“美的‘布道者’”这一角色,推动了书法知识与艺术在不同层级间的流动,从而构成了液态性的书法美育生态,位于第一层级的“美盲”逐步被消除,并且培养出一批位于第二层级中的“懂行的旁观者”。换言之,这个生态形成了“普及与提高”并行的双轨制发展模式,这种生态模式是良性可持续的、向高处进发的。这种流动的液态性质的存在,为达成曾繁仁的“生活的艺术家”这一美育根本目的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在艰涩的社会环境中挖掘新的书法美学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源源不绝的中坚力量。

三、社会:生态的外部环境

审美地对待社会也是当代审美教育所关注的主要命题之一,例如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之于美育等问题,皆应纳入构建现代性审美教育的考量。因此,以政策、传播媒介等方式影响书法美育的外部社会环境也是本文要讨论的要点。

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导致写字课普遍沦落成附属语文课程或由学校自行调剂课时的附带课程科目,书法教育课程形同虚设甚至被取消。在师资队伍方面,书法教师没有属于自己的学科编制,其职称大多属于语文或美术等学科。即使是写字课这种工具性较强的课程也有落寞之势,由此可见关于书法教育尤其是书法美育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是极其匮乏的。这些消极的现象更加凸显了当下书法美育中“审美居先”的紧迫性,不仅在写字技能和“关键大多数”的群体中需要提高“审美力”,还需要倡导书法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向下输送书法知识和书法美的创造成果。

陈振濂先生“审美居先”的书法美育思想在键盘“书写”汉字的大势中有逆流而上的精神,但他也并未将书法艺术和书法美育发展置于科技领域之外,反而在合理利用科技中彰显出书法存在的灵活状态。例如“蒲公英平台”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新媒介,面向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开展书法公益培训活动,进而在基础写字能力和审美教育的实践中落实“审美居先”的美育理念。“蒲公英平台”是在科技发展的当下探索书法美育生存空間和焕发新活力契机的最好例证,也展现了第三层级启蒙第一与第二层级的良好发展态势。

回到实体的书法艺术展示空间,“展厅文化”仍是当下主流的书法艺术展示形式,这种形式无形之中规定了“书写”作为唯一表达书法美的方式,似乎是对书法艺术发展的钳制。其实不然,如何“戴着镣铐把舞跳好”才是我们所需关注的本质问题。“审美居先”的美育思想对书法艺术领域专业人士的创新与创造的诉求是,第三层级的知识与创造能渗入生态底层,能够在书法创作的根源,即汉字的书写中,增强美本身的张力,而不是在展现美的形式或媒介上费尽苦心。

科学的书法美育学科体系构建,为书法美育生态搭建了清晰的生态圈层,包容的心态提供了与其他艺术学科建立有效联系的可能性。“审美居先”的书法美育理念让生态顶层的艺术创新与创造触发生态中低层的审美启蒙,同时建构出普及与提高的双轨发展模式,在生态中形成了良性循环。合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克服了当下书法美育与科技发展二元对立的局面,在书法艺术的根本与表达形式上挖掘出新的途径和媒介。“审美居先”所构建的现代性书法美育生态,能够依靠书法本身的美的力量缓解当下“美盲”的社会困境,又使得汉字与汉字之美长存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的革新之中。

【参考文献】

[1]祁海文.礼乐教化先秦美育思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2]刘彦顺.走向现代性与中国美育的深层建构[J].求是学刊,2003(3):95-99.

[3]曾繁仁.生态美学:后现代语境下崭新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16.

[4]曾繁仁.审美教育现代性初论[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1):78-83.

[5]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6]陈振濂.书法“美育”说——以认知和体验为中心的书法观念建设[J].书法,2020(2):36-43.

[7]陈振濂.做美的“布道者”:以书法美育实践为例[J].中国文艺评论,2020(8):4-11.

[8]王维义.论中小学书法美育[J].美育学刊,2011(4):64-69.

[9]朱芝军.从“科学”到学科——书法学学科体系构建之思考[J]. 大学书法,2019(2):48-53.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
建设写字与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浅谈让小学生学好书法的关键几点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试论书法教育对学生自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