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1-09-07 01:36李慧萍刘海舒王汉江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全息理论高职院校

李慧萍 刘海舒 王汉江

[摘要]基于“全息”理论思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维度包括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维度、家—校—社—企“全方位”育人维度、学校—社区(school-community)“全过程”育人维度。基于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策略,包括优先建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息”理论;劳动教育课程

[作者简介]李慧萍(1980- ),女,内蒙古包头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海舒(1973- ),女,吉林辽源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重庆  401120)王汉江(1991- ),男,四川巴中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重庆  40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高校德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QGJQ9B14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4-0081-043

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基于“全息”理论思考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层次维度

“全息”是物理学概念。1948年,英国物理学家伽伯发现光学全息现象,自此全息学诞生。“全息”理论是研究事物间所具的全息关系的特性和规律的学说,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全新的认识视角。从字面上理解,“全息”是全部的信息、全部的链接,也就是信息的系统工程。全息不仅包括了全部的信息,还包括了透视、全位、睿智、前瞻和超前。全息作为信息的根本性质,使得任何一个信息本身都是全息基元。“全息”理论投射到教育领域,在于解释教育理论、问题与实践的全息教育现象。高职院校实施“全息”劳动教育,在于把握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属性,及其二者链接的场域、维度与路径,在产生的独特教育空间(包括虚拟与现实)里构建多维立体、相互内嵌的职业教育劳动育人体系。

(一)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维度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维度上,劳动教育体系作为一个核心基元,保持自己独特的育人地位,为学生具备劳动素养与职业素养做支撑。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包含着对学生劳动知识、能力、态度、情操与价值观的培育。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是连续性、立体化的,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育都是一个独立的全息元,有着自己独特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也都能实现劳动素养培育。“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由弱到强、由泛化到专一的程式化过程。为更好地实施劳动教育,基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首要的就是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劳动实践活动,配备劳动教育師资,优先建立起劳动教育阵地。“全息”理念清晰明了,但是实践起来并不容易。德智体美四育各有育人使命,劳动知识和劳动艺术等只是任务之一。各个独立的全息元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学习安排与师资配备,如何将劳动素养映射其中,保持未来技术技能人才学习的连续性与融合性,建立自链接机制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二)家—校—社—企“全方位”育人维度

“全息”理论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甚至宇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其中的高速演进律、整体缩影律、变异律以及共时空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教育的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具体途径包括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等。劳动教育不可能在单一的环境内完成,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有机结合、积极配合。

(三)学校—社区(school-community)“全过程”育人维度

将“全息”视角投射到学校内的劳动教育,则是建立学校—社区(school-community)“全过程”育人体系。学校—社区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基于学校一切教育活动形成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场域;二是学校主要人员所在的校内组织机构及其开展教育活动所需的校内环境,具体指校园、教室、课堂的物理环境,如空气质量、噪声情况、班级座位设置等;三是校内人员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具体指向学校组织与制度文化;四是学校社区所处的外围环境以及教育发展规划等。

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需要建立“全过程”的劳动教育路径。第一层次,高职院校要树立“人人都是劳动教育者”的观念。其中,劳动教育课教师是向学生讲解劳动知识的核心主体。第二层次,主要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供的实践场域,包括学生宿舍、教室、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第三层次,主要是学校劳动教育制度与文化建设,旨在培养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第四层次则是延伸至学校周边,统筹区域劳动教育。

二、高职院校“全息”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策略

“全息”理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必修课是核心基元,最能反映劳动素养培养;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教育途径,使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机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一)优先建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高职院校应首先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必修课如何设置,应着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准确把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应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意识形态引领。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责任心和成就感。高职院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以及增强职业荣誉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实践证明,孩子早日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具责任心,抗挫折能力更强,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高职院校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使学生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能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2.科学设计劳动教育必修课课程内容。劳动教育必修课课程内容应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并经历必要的实践体验,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进行设计。

3.加强劳动教育教材建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是一门新兴课程,相应的教材比较少,质量也不高,因此亟须加强劳动教育教材建设。劳动教育教材编写应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灵活性、系统性和实际性原则。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劳动教育教材。

4.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师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根据劳动教育需要,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制定劳动教育规划及实施办法,改善学校劳动教育办学条件,配齐配好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高职院校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的作用,以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等为载体,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必修课应与其他教育课程紧密结合,延展课程实施场域的范围。高职院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从而自觉地投身于劳动实践中。

1.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高职院校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形成德育、劳育协同效应。高职院校要把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劳动是创造美好人生的重要路径,只有付出劳动才能实现理想。

2.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体现在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劳动技术教育能为创造性思维的物化奠定技能基础。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应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之中,进而使劳动教育更加突出专业特色与特点。高职院校应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特点,梳理其与劳动教育存在内在联系的关键点和侧重点,科学设定劳动教育目标。高职院校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紧密结合专业需求和专业教学,做好教学统筹、科学规划。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在专业课程中强化本专业劳动伦理和劳动发展趋势教育,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劳育价值体系;有效整合专业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形成积极的劳动情感。

3.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课程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强实习实训课程建设,以实习实训课程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劳动潜力,使学生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在课程设计上,实践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实习实训的过程是动手劳动的过程,是职业体验的过程,更是技艺不断精进的过程。高职院校应及时更新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加强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形成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实习实训教学方案,使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提升创意物化能力,涵养深厚的劳动情怀。

在实习实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适应劳动教育发展趋势,适时开发新的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根据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同时,强化劳动流程、劳动标准、劳动检查及劳动安全保护等知识和制度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有效的劳动练习,强化劳动权利和责任教育,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实习实训课程還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把劳动教育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爱学、勤学。例如,把设备操作流程、新型工具使用、新技术应用等内容制作成小视频、微课等,并通过学校的官方App或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轻松学习劳动知识。

4.劳动教育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高职院校应把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实实在在地劳动,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和行为追求中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形成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高职院校应全面推行“五个一工程”,帮助学生树立一个高职理想、学好一门高职知识、练好一种高职技能、涵养一种艺术品质、热爱一项体育运动,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参加文明校园建设,参与食堂、舍务管理;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从而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真正价值与可贵之处,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劳动中来。学生在课外校外活动过程中认识、体验、感受、反思,从而实现“自我劳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

5.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新生教育、离校教育和创新创业系列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可以通过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网、校园公众号、校报、展示栏等宣传阵地推送劳模先进事迹,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劳动教育熏陶。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一定要把劳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高职院校要把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学校课程教学、学生管理、文化建设、德育管理、社会服务等各环节中,营造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耿协萍.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关系[J].河南农业,2020(30):11-12+15.

[2]晋银峰.全息理论视野下的学习型社会[J].继续教育研究,2006(1):164-165.

[3]朱德全,熊晴.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演进逻辑与重建理路[J].教师教育学报,2020(6):7-15.

[4]梁亚民.开展劳动教育培育时代新人[N].甘肃日报,2019-12-30(7).

[5]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6]刘润,朱桂银,李欣亮.劳育有道 引领自觉[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0(10):16-17.

[7]赵长林.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劳动教育思想的演进与劳动课程的变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6):9-17.

[8]尹冬梅.用劳动教育新要求指引高校实践育人[J].中国高等教育,2021(5):27-29.

[9]张威.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0(20):36-38.

[10]张应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定性和定位[J].重庆高教研究,2020(4):5-10.

猜你喜欢
全息理论高职院校
全息“魔镜”在身边
一汽奔腾T77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手机看三维全息影像有望成现实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