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2021-09-07 01:36彭振宇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黄炎培当代价值

[摘要]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清醒的个人认知、社会认知、国家认知和教育认知,其当代价值主要在于深刻地回答了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评等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挖掘和评估其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思考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应该警惕特立独行、脱离国情和质量下滑三种危险,应该抓住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四个关键。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平民教育思想;历史意义;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彭振宇(1972- ),男,湖南永顺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4-0005-08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伟大的开拓者、先行者和奠基者,是杰出的理论家、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其一生的主要成就可以归纳为“四个一”:提出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职业教育理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的职业教育组织——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本职业教育学术杂志——《教育与职业》;创建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在众多历史功绩中,最主要也最重要的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提出。而贯穿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是其深厚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平民教育情怀。深入挖掘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对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思考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坚持本土职业教育理论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形成

1914—1921年,黄炎培先生通过对国内各地社会以及美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职业教育的广泛考察,特别是对美国52所各类学校的考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想。首先,他通过对科举制度、传统学校教育、社会民生、国家状况的深度考察,认识到科举制度、旧的学校教育都存在与社会生活脱节的弊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其次,在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平民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工读教育思潮的深刻影响下,他通过广泛的国际考察,了解到发达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推动国家发展的现实图景,极大刺激了他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也坚定了他“职业教育救国”的理想。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①這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实际上是对职业教育性质的一种根本性认知。其一,职业教育是跨学校的教育,贯穿一切学校教育之中;其二,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与职业(产业)界息息相关;其三,职业教育是跨社会的教育,与政、行、校、企、研莫不紧密联系。换句话说,职业教育千万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关起门来办学,不能画地为牢,一定要通过科学化、平民化、社会化的方式,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与联系,深深扎根社会和民众,这样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黄炎培先生进一步提出“我们认得清楚:要推广平民教育,定要从他们生计问题上着手;更认得清楚:要解决一切平民问题,定要从职业教育上着手”②。从这一表述中就可以看出,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是解决平民问题的重要手段。平民问题的核心就是两条:一为生存;二为发展。只有通过职业教育,才能为绝大多数平民解决生计的问题。平民生计问题解决之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和需要。因此,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平民情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有人质疑“职业教育”是资本制度产物要取消时,黄炎培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回应指出,“我们所争,在实不在名……职业教育,不但是资本制度下的产物,而且还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但它本身是平民化的,是为解决平民生计问题而产生出来的,是进步的”③,可见其平民教育思想之坚决。

二、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

(一)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一,从教育目的上说,职业教育是为了让平民大众“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具体来说,就是他著名的“一发展三准备”说:“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谋生之准备;三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增进世界、国家生产力之准备。”④

第二,从教育对象上说,职业教育应当面向平民,服务大众。“劳工占社会大多数,一切问题,皆以大多数平民为总目标。”⑤“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无有是处,即办职业教育,亦无有是处。”⑥

第三,从教育内容上说,职业教育应当教授给平民各种实用的生存技能、生活手段、生产技术,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明确提出应当“先知觉后知”“先能授后能”。“若没有取得‘先能的资格,以盲导盲,又哪里行呢?”⑦要让平民学到扎扎实实的实用技术技能,学成以后可以谋生、可以养家、可以为社会服务、可以为国家世界增进生产力。

第四,从教育方式上说,要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教授平民实用技能,而不是关起门来办学。“职业教育须向职业社会里去设施。从前的学校、职业、社会是不相关的,这是各校的通病。”⑧“职业教育宜从平民社会入手。”⑨“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⑩“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11“办职业教育,万不可专靠想,专靠说,专靠写,必须切切实实去‘做。”12由此,他更进一步提出举办职业教育的方式。一要“分区立系”,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办职业教育,提出“做学主义”“手脑并用”,即“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13,做学结合;二要“指定一业”,即根据当地特点开设某种专业和课程;三要“划定一区”,即选定一地进行职业教育试验,据此他又提炼出办职业教育“三通则”:“第一点,须实地去做;第二点,须先试验有效;第三点,须深入这项职业的环境。”14

(二)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显著特征

一是超前性。在当时人们普遍追求做官、发财,急功近利、迷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时代背景下,黄炎培先生敏锐地把眼光投射到平民身上,投射到职业教育本身,深刻把握住了职业教育的平民性和大众性,反映出与众不同的平民情怀,具有超越同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观念,体现出其思想的超前性。

二是先进性。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切实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谋生问题,而且长期来看,还抓住了中国社会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即唤醒大众,让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实现安居乐业,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从理论视角分析,他不仅看得远,还看得准、看得深,因此具有先进性特点。

三是启蒙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普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十分肤浅,甚至存在各种误解。因此,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平民教育思想又具有强烈的启蒙性质,起到了开化民智、普及职业教育常识、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为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四是现实性。黄炎培先生非常讲求实用,其平民教育思想从一开始就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致力于帮助平民获得实用技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他指出,办职业教育必须下三大决心:“第一,办职业教育,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第二,办职业教育,须下决心脚踏实地,用极辟实的工夫去做;第三,办职业教育,须下决心精切研究人情、物理,并须努力与民众合作。”15

三、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清醒的个人认知、社会认知、国家认知和教育认知,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当时国情的深刻洞察,具有深刻的现实基础。

(一)清醒的个人认知——提出有目的有计划的做一个人

1928年,黄炎培先生在《职业市季刊》秋季号发表《吾人为何从事职业教育》一文,从“基本的人生观”和“对于现社会的观察”两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提出,“吾人立志须清清楚楚地有目的有计划的做一个人”16,一方面要满足个人生活之需要,另一方面要谋求对社会的回报。对自己,他要求不仅止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更要“对于衣我食我生活我的大群,必须勉力图报”17。这里的“大群”,就是指社会大众。对于如何回馈社会大众,他认为要“就吾所认为若干重要工作中,择定吾所能干愿干的一种努力去干,绝不作大小高低的比较观”18。对于社会公众个体,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有业”“乐业”,社会上各种职业都各有其价值和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同时,他还明确提出,自己选择职业教育道路完全出于自愿,并非政府强迫或出于任何功利思想。这种清醒的个人认知,奠定了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根基,也树立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个典范,即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有机融合。

(二)清醒的社会认知——提出朴素的职业平等观念

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还基于对当时社会的清醒认知。第一,他认识到“劳工占社会大多数,一切问题,皆以大多数平民为目标”19,提出劳工神圣、尊重劳工的观念。第二,他认为职业无所谓贵贱高下,所有职业一律平等。“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20第三,他认为当时占社会大多数的劳工缺衣少食、缺少谋生技能,不能安居乐业,因此最重要的是唤醒民众,通过科学的社会化的职业教育,解决平民生计问题,从而最终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由此,他主张用职业教育解决平民问题,用科学解决职业教育问题。“所以我们认得清楚:要推广平民教育,定要从他们生计上着手;更认得清楚:要解决一切平民问题,定要从职业教育上着手。”21在当时封建帝制刚刚被推翻不久的社会背景下,这些观念和思想的提出,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清醒的国家认知——提出职业教育救国思想

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动荡变幻最为剧烈的时代。晚清政府的衰朽,使得中国近代史成为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黄炎培先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国家的衰弱、民族的苦难、人民的悲惨。作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具有清醒的国家认知,那就是没有一个政治清明、健康强大的国家,就没有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就没有独立自主的民族尊严,更没有安稳踏实的职业教育。1935年,他在《前途》杂志发表《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一文,写道:“在此非常时期,欲求适合应急应变的需要,一是皆须以激发国家思想,淬厉民族精神。普遍养成敌忾御侮的国民体力知力才力为中心标的。”22黄炎培的平民教育思想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从而使他在那样一个动乱的时代能够提出职业教育救国思想。

(四)清醒的教育认知——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什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理论界讨论了很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也已渐入人心。但是,如果把时间回溯到100多年前那个混乱的旧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能够寻求救亡图存新路,关注平民大众,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号召用平民化、社会化、科学化理念举办职业教育的,黄炎培先生是第一人。黄炎培先生通过对国内外教育、职业教育、经济社会的广泛考察,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主张,深刻回答了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理论基础。

四、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當代价值

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在于其深刻地回答了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评等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这对于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刻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一)职业教育为什么:求百业的进步,为民生国计

职业教育为什么,就是追问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和功能定位。办职业教育为了什么,很多专家争论了很多年。黄炎培先生认为,“所谓用劳力或劳心换取生活需求的日常工作,就是职业。”23“职业是人类在共同生活下一种确定的互助行为。职业教育,即是给人们以互助行为的素养,完成他共同生活的天职。”24从个人角度而言,普通民众接受职业教育是为了获得谋生技能,能够维持生计。从国家社会角度来看,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平民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服务社会,能从客观上促进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为国家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生产力、积累和增强国力。所以,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就是求百业的进步,为国计民生。放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语境之下,职业教育仍然是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仍然是推动社会稳定进步的重要支撑。

(二)职业教育是什么:帮助平民获得谋生技能的教育

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之所以被认为是平民教育,是因为“人人必须谋生活”“人人应当谋生活”25。“人类先有职业,后有职业教育。因从事于生活需求之供给,本于分工的自然趋势,养成专门工作,而职业以兴。其后因生活竞争日烈,谋工作之传授与精进,才有所谓职业教育。”26也就是说,首先,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先后逻辑关系,是社会职业先于职业教育;其次,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谋生技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而且每个人都应当具备谋生的技能,以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由此,他给职业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27第一,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在专业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具有最广泛的受教育群体。第二,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获得劳动技能实现就业。第三,职业教育通过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劳动者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技术技能传承创新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三)职业教育怎么办:以平民为教育对象,教授实用技能

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要通过平民化、科学化、社会化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所谓平民化,就是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最大多数的平民来办学;所谓科学化,就是职业教育必须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根据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和教育评价;所谓社会化,就是职业教育要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深入社会实际来办学。1930年,他在《教育与职业》第113期上发表《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是怎么》一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机关的本质,是十分富于社会性的,所以职业教育机关惟一的生命——是怎么?就是——社会化。”28职业教育如果脱离社会实际、脱离产业、脱离群众、脱离生产一线,就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由此可见,黄炎培平民教育思想抓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将职业教育深深植根于平民,植根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实业界、产业界、经济界等社会各界深厚的血肉联系。

(四)职业教育怎么评:以平民是否掌握实用技能实现就业为度

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是好的职业教育,怎样衡量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一直是困扰职教人的一大难题。黄炎培先生在《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一文中提出了非常朴素的六条标准:第一,设科,即专业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当时当地需要。第二,设备,即教学设施设备是否跟生产实际相结合。第三,教学,即我们今天所谓“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是否合宜适用。第四,训育,即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第五,实习,即是否开展扎实的实践教学环节。第六,出路,即学生学业完成后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就业率如何。“悬此标准,以评判策励全国职业学校。”29这六条标准表面看来比较简单,实际上却抓住了职业教育的核心和精髓。职业教育并非单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工作技能,具备从事某种(岗位)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必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实现就业,这也是我们今天评价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最核心的指标之一。

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2021年4月12—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回应和回答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大关切以及困扰当前职教界的一些关键问题,核心主要是三条:一是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新定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围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求深化职业教育事业各项改革,包括“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更加强调了各级党委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职业教育如何从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平民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成为新的时代命题。笔者认为,要从国家和整个教育体系的角度出发,警惕职业教育面临的三种危险,抓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四个关键。

(一)警惕职业教育面临的三种危险

一是特立独行的危险。职业教育是教育类型、类型教育,但不是另类教育、孤立教育。不能因为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就格外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隔离开来、孤立起来,关起门来办学。不能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就时时与普通教育攀比、处处向普通教育看齐,例如要求设立“职业教育一级学科”等,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的“影子教育”等。职业教育要真正办成类型教育,成为一种教育类型,就必须深深扎根办学实践,深入探索类型教育内在规律,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开展办学实践,并且调整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如果仅仅是为了类型而独立,为了重要而攀比,最终很可能成为特立独行的另類教育,丧失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定位,成为游离于国民教育体系之外的一个孤立分支,陷入与其他教育脱节的危险之中。

二是脱离国情的危险。职业教育是能力教育、资格教育,要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但绝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经验,必须加强国际经验的本土化研究,与实际国情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对本土职业教育理论家及其思想的挖掘、整理、应用。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显示,各国不同的技能培养体系,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仅仅是由于具体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各自选择了适用于本国的不同做法而已。由于没有综合考虑软环境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在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南橘北枳”的现象,学到了概念、皮毛,却学不到精髓。例如,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培训包”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日本“企业本位”模式等,这些提法做法在其本国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但也绝非十全十美,他们自身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还在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强制移植到中国来之后就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成为一种脱离国情的尴尬存在。

三是质量下滑的危险。职业教育是兜底教育、平民教育,但绝不是低等教育、劣质教育,必须采取“宽进严出”的策略,保住质量底线,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类型,赢得社会尊重和认可。职业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过一段被歧视、被蔑视甚至被忽视的历史。我国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贵士贱工”的传统观念深入国人骨髓,以致职业教育出身不高、地位低下、备受民众歧视成为一种顽固的社会现实,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仍然如影随形般存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分工、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各国逐渐做了不同的道路选择,发展进程也不尽一致。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对于职业教育的观念转变。在德、美、澳、英等国,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低等教育的代名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及社会职业的歧视现象也已经比较少见。澳大利亚甚至提出“Skills have become the global currency of the 21st century economies”(技能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通行证)的口号,立志让澳洲成为“技能拥有者的天堂”。反观我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职业教育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变。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全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成就了持续20余年的高速发展。可值得警惕的是,随着2019—2021年连续三年高职年均扩招百万、分类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日趋复杂化、多样化,职业院校入学门槛屡创新低,这无疑给广大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办学资源等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不能想方设法增加投入,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从严控制职业教育毕业门槛,职业教育有可能面临质量下滑的危险,必然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美誉度。

(二)抓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四个关键

第一,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单轨制与双轨制之争。从过去作为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到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中国职业教育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发展历史。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已经正式写入文件,成为国家意志。从我国教育体系由小“h”型到大“H”型,乃至提出到大“A”型的转变历程可以看出,关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单轨制还是双轨制的争论,实际上在国家层面已经有了答案,基于双轨互通的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初见雏形。但由于长期以来单轨制教育体系建设的惯性,整个教育体系建设侧重于普通教育的现实状况一时难以改变,基于双轨制的教育体系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做出持续性的努力。

第二,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统一管理与双头管理之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实行双头管理,即教育部负责职业教育中学历教育部分的宏观管理,人社部负责职业教育中非学历教育部分(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宏观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不仅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整体治理效能的充分发挥,增加统筹协调的制度成本,而且也不利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造成现实中广大基层单位和人员各种不必要的困惑,拖累职业教育整体改革发展进程。特别是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体系日益紧密的融合发展关系及其高质量发展需求,这种双头管理的弊端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职业教育来说,站在国家和全局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就是必须实现职业教育的统一管理,实现职业教育资源调度全国一盘棋,打造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然,从实践层面考虑,做出这种决策存在巨大的现实困难。即便如此,也需要决策者通盘考虑,选择在关键时刻做出关键决断,以利于职业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说,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涉及的并不只是单纯的教育制度,而是需要完善与新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相配套的劳动分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当提前谋划,充分调研,精心论证,稳妥推进。

第三,探索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法制化与法治化之辨。经过多年的国际比较研究和办学实践探索,职业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已经形成广泛共识。而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就必须从法制化走向法治化。所谓法制化,就是要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念必須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一种制度性规定,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单纯依靠政策文件、行政命令来体现。所谓法治化,更强调职业教育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法治环境,提高依法治教水平,提升治理效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凯瑟琳·西伦(Kathleen Thelen)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或者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构成的,这些制度安排不可能是一次‘大爆炸所瞬间创造的,每一种组成制度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刻,并且不同政治行动者和政治联盟的行动形塑了它们的形态。”30发达国家技能培训体系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根源于一个世纪或更早以前的企业、工会以及工匠之间所达成的对制度安排的不同”31。德、英、美、日等国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国家技能培训体系。中国职业教育也需要立足本国国情,从与他国的历史交往和现实交流中吸取有益经验,让产教融合走上法治化轨道,探索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培训国家体系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第四,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现代职教体系与现代教育体系之思。从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规律来看,金字塔式、分杈式、生态式是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32。所谓金字塔式,就是基于教育层次概念,从大规模基础教育到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形成一个自下而上逐渐收窄的金字塔形状的教育体系结构;所谓分杈式,就是基于不同的教育类型理念,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之后实行分类培养,形成多条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树杈状教育体系结构;所谓生态式,是指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是要生成一种基于个体选择自由并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各类各级教育各安其位、各不相同又彼此衔接、相互贯通、和谐共生的一种生态式教育体系结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就是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形成纵向上学历层次完整、横向上各类教育互联互通,结构科学合理、功能多样齐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在这样的体系结构中,每一种教育都能够充分发挥其内在功能,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受教育路径,从而为实现人生理想奠定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基础。

综上,黄炎培及其职业教育思想和平民教育思想,是我国本土职业教育理论家和具有民族特色职业教育理论的卓越代表,其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值得深入挖掘。尤其是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职业教育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在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同时,注重对本土职业教育理论家及其理论的研究、挖掘、实践、推广,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的中国自信和中国智慧。

[注释]

①⑩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71-72,72.

②⑤1926黄炎培.我来整理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81,81,81,82.

③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奋斗三十二年发见的新生命[N].人民日报,1949-10-15.

④黄炎培.职业教育谈[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60.

⑥⑧1115黄炎培.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74,75,75,74-75.

⑦1213黄炎培.怎样办职业教育——敬告创办和改办职业教育机关者[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90,90,96.

⑨14212425黄炎培.职业教育[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68,69-70,82,76,68.

161718黄炎培.吾人为何从事职业教育[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77,77,77.

20黄炎培.职业教育之礁[A]//职业教育教育文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15.

2229黃炎培.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01,100-101.

23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纲要[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07.

27黄炎培.三十五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253-254.

28黄炎培.职业教育惟一的生命是怎么[A]//谢长法.职业教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85-88.

3031(美)凯瑟琳·西伦.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M].王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86,封底.

32陈锋.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结构调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7.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黄炎培当代价值
黄炎培与两位夫人:君为国而生,我为君而生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