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齐
【摘 要】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军事史上的第一支由女性为主体的革命武装队伍,它开创了关于国内妇女革命的先河,也是世界妇女参加革命的典范。它被后人改编成各种类的同名艺术作品,均取得了巨大反响。组建琼崖纵队的娘子军队伍,是琼崖广大妇女对革命事业的支持,是人民对党的革命事业的支持,也是党对人民革命的肯定,在革命事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名称;艺术作品;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2
一、红色娘子军的成立
1、成立背景
娘子军的成立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的。
海南岛本是我国美丽富饶的宝岛。但过去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使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海南交通闭塞,农业落后,捐税苛重,民不聊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德、意、日等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至,勾结当地腐朽的政府官员和封建军阀,对海南岛进行最大程度的侵略和掠夺,使琼崖地区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女性的命运更加悲惨。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木头跟木头抱。丈夫死了,还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贞节”,永不改嫁。而在那个时代的海南,有不少男人迫于生计,抛妻别子,漂流到南海周边的国家去谋生。在最底层的妇女不仅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所束缚,还会受到来自家庭的虐待和被丈夫遗弃的精神折磨,不得不被迫开始从事家庭中繁重的体力劳动,成为“家庭的奴隶”。[1]虽然广大妇女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可惜没有正确的斗争思路和伟大的领导人才,她们的反抗不幸都失败了。可苦难的生活非但没有磨灭琼崖妇女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还磨炼了她们吃苦耐劳的顽强毅力,更造就了她们的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
1919年“五四”运动后,海南琼乐县、乐会县的一批进步青年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从事妇女解放运动。1926年6月,琼崖各地党组织在海口成立了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从此,琼崖的妇女们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开始了她们的战斗历程。[2]同年下半年,全岛各地县市纷纷开展农民运动,与之发展的,还有广大妇女支持和参加的妇女运动,席卷全岛。鉴于此情,为了发扬妇女的革命精神,使琼崖革命更加广泛深入,1931年3月26日,“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在全琼工农兵第三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宣告成立。这支队伍可以看成是娘子军的前身。后来,随着革命工作在群众中的不断深入,冯白驹和中共琼崖特委主要领导成员决定扩编“乐会县赤色女子军连”,将其纳入红军第二独立师的建制。
2、队伍成立
1931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琼崖特别委员会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隶属于独立师第三团。
女子军特务连全连只有103人,分为3个排,9个班。其中除了一名庶务、一名挑夫和一名十三岁的小号兵是男同志外,其余的都是女同志。当时的主要干部为:连长庞琼花,指导员王时香,一排长冯增敏,二排长庞学连和三排长黄敦英;[3]她们绝大多数都是深受旧社会的压迫和残害,从而走上革命武装这条红色道路的。在这一天的万人庆祝大会上,100名英姿焕发的红军女战士全副武装列队红色操场上,连长庞琼花从师长王文宇手中接过娘子军连旗,指导员王时香登上检阅台,带领全连战士庄严宣誓“为人民,为革命,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4】
女兵们的宣誓声坚定而洪亮,震撼山谷,响彻云霄。
关于组建这支娘子军队伍,冯白驹认为:“为了发扬海南妇女的革命精神,鼓励妇女群众更进一步参加革命斗争,同时适应她们热烈参加武装、拿枪杀敌的要求,我们便决定组织娘子军。”[5]由此可见,当时的广大琼崖妇女对革命事业的革命热情和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以及冯白驹和相关领导对妇女参与革命的重视和肯定。
二、红色娘子军名称由来
1、名称的提出
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这才是这支队伍的正式名称。“红色娘子军”则是后来在刘文韶的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中才首次正式提出的。
在当时琼崖战史上,冯白驹将这支队伍称为“女子军连”,在人民群众也有着“娘子军”,“娘子军连”的叫法。1956年,时任海南军区政治部干事的刘文韶从更大的主题和背景上去考虑,当时的背景是革命,而红色代表着革命,体现着中国妇女在中共领导下地觉醒和工农红军女兵的英姿。于是,在不违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红色娘子军》这个大标题也就确定了。“红色娘子军”通过《解放军文艺》这份杂志的刊登开始传遍了大江南北,并诞生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同名艺术作品,以至于到后来有一部分人就直接认为这支娘子军队伍的名称本就是“红色娘子军”。
2、同名艺术作品
红色娘子军是琼崖革命的代表,这支基本由女性组成的队伍也是世界妇女革命的典范。它强大的社会关注力和影响引得社会各界以它为原型,纷纷惊醒了各类艺术创作,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影响力较大的同名艺术作品:
(1)报告文学:1956年刘文韶在查阅关于琼崖纵队史的册子时,偶然发现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一百二十人。”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线索,请示上级领导后,在海南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走访,根据幸存的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的回忆,写出了一篇2万多字的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并于1957年8月被刊登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这篇文章发表后,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同名的单行本,收入工农兵创作丛书;《中国青年》杂志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星火燎原》也把该篇收入进去。[6]
(2)电影:1961年,梁信改编、谢晋导演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拍成并进行了全国的放映。这部电影在历史史实和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夸张,整体基调更为明快和带有鼓励性。该片在第一届电影百花奖中国一举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此外,该影片还荣获印度尼西亚第三节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
(3)芭蕾舞剧: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中央芭蕾舞团根据同名电影改编并创作了著名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1964年上演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表现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因其向上的革命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斗志,与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龙江颂》、《奇袭白虎团》、《红灯记》和芭蕾舞剧《白毛女》并称为“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仅仅是中国芭蕾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也是中央芭蕾舞团自建团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芭蕾舞剧,成为了伴随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红色记忆。
此外,还有1971年中国舞剧团集体改编并出演了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2005年翻拍的电视剧《红色娘子军》,都采取娘子军革命事迹,根据同名芭蕾舞剧和电影创作,均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三、红色娘子军历史意义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军事史上的第一支妇女革命武装队伍,也是世界妇女参加革命运动的典范。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值得我们深思。
1、红色娘子军是海南革命和妇女运动的产物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哪里有不平等,哪里就有斗争。在封建社会中,女人是男人附属品,根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地位稍有改善,但仍旧是低男人一等。海南的妇女除了受“四权”所束缚外,还受着包办、买卖婚姻以及被丈夫遗弃的痛苦,她们受到的压迫和冤仇最深,所以反抗也是最强烈。琼崖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的时间之早、规模之大是全国有名的。
2、海南岛的地理环境和妇女的社会地位
海南岛四面环海,岛屿地势中高周低,海南岛平均海拔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岛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台地占三分之二。从中不难想到,海南岛非常适合居民生活。但也由于这点,帝国主义侵略者也视这片土地为“香饽饽”,对海南的侵略更加残酷。男人们迫于生存,漂流海外去谋生,留下女人这些在家照顾公婆,养育孩子;妇女不得不成为家庭的主妇,在劳动者成为主要劳动力。因此,这些妇女一旦觉悟起来,参与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势必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3、琼崖孤岛革命斗争的特殊环境和条件
琼崖孤岛奋战23年,时间长,范围广,环境困难、恶劣。由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导致的海岛男性兵源不足,中国共产党必须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让革命的力量不断发展。提高妇女社会地位,重视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变得有必要起来。妇女深受旧社会的迫害,看到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给她们生活带来的良好改变,她们也愿意支持和加入党。在党的领导下,妇女们的政治意识逐渐觉醒,并且在那个战争年代,她们也自觉要求参军参战。妇女自觉主动地加入革命武装队伍,也为革命带来了一股与众不同的革命力量,也是琼崖孤岛奋战23年红旗不倒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最后借刘文韶《我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回顾》文中的一句话,以表达对红色娘子军的崇高敬意:“红色娘子军的光荣历史,是海南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中国妇女的光荣和骄傲,是中国军队的光荣和骄傲,也是我一生都不能忘怀的情结。”
参考文献:
[1]罗修湖,马庆忠,红色娘子军[J].历史教学,1983(3).
[2]秦应华主编,琼崖风云[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3]琼崖武装斗争史办公室,琼崖纵队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4]海南革命史研究会,琼崖风云[M],海南出版社,2006(12).
[5]邢诰孔,冯白驹将军传,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6]刘文韶,我创作<红色娘子军>的历史回顾[J],军事历史,2007(3)
[7]刘文韶,红色娘子军[J],解放军文艺,1957(8)
[8]罗长青,“红色娘子军”创作素材之历史考证[J],南方文坛,2010(4).
[9]熊坤静,从女子特务连到”红色娘子军”[J],文史天地,2010(5).
[10]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琼崖大革命史料选编[M],琼海市教育印刷厂,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