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并且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始终。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的历史使命是其萌生的逻辑起点,鄙视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实际是其生成的社会根源,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是其形成的基石,对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是其产生的外在动力。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其核心与精髓,促进就业、增进生产、服务社会是其时代使命,劳工神圣、职业平等体现其劳动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培育道德是贯穿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主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
[關键词]黄炎培;劳动教育;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程德慧(1969- ),女,河南南阳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江苏省黄炎培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ZDA148,项目主持人:程德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4-0013-08
黄炎培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职业教育的开拓者,他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先进,实践性强,尤其是职业教育思想奠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并且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始终。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先行探索和重要行动参考。
一、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
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救亡图存和振兴民族的时代使命感、对近代中国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深入反思、对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促使其劳动教育思想得以萌发并不断走向成熟。
(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的历史使命是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萌生的逻辑起点
黄炎培基于教育家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高度的历史文化自觉,致力于解决近代中国的教育与社会生产彼此脱离这一现实问题,从教育与社会生产的联动来构建自身的思想体系,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就是为解决学生在学校所学不能适应社会之需,更不能为社会所用而提出的。黄炎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倡以实用为目的,以现实生活所需为内容,加强学校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他认为:“应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渐渐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一言以蔽之,即实用主义教育。它是治疗教育界种种弊端的惟一之对病良药。”①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的本质是借助劳动和以劳动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实践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积弊,其主要目的在于应时势之需,通过劳动教育养成完全之国民,造就社会急需之技艺,打通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链接,实现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之目的。
在抗日战争期间,黄炎培把兴办职业教育与抗战救国结合起来,提出自治治人、自养养群、自卫卫国的教育方针,强调生产劳动对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性,重视生产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他指出:“切实说明生产之重要,劳作教育之价值,并明定学校考绩标准,凡能帮助生产者,一律予以优奖。”②为实现民族复兴,黄炎培特别重视青年学生人格教育和素质训练,把训练学生生产能力与发扬学生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并提出用新职教精神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对己刻苦奋斗,不怕劳苦,对群则精神团结;对事一丝不苟,始终如一”③。
不难看出,黄炎培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思想始终围绕一个重心,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发展生产、增加国力,而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始终贯穿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思想的全过程。
(二)鄙视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实际是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生成的社会根源
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读书做官成为教育界普遍的价值取向。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整个社会普遍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教育不能适应社会所需,不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等成为常态。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我很怀疑,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梁、菽、麦、稷,看不见工作怎么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是怎样交换的,身体也搞坏了,真是害死人。”④基于对中国传统教育积弊的深刻体悟,黄炎培深刻揭示了此等教育对国家对社会的戕害。他指出:“今之学子,往往受学校教育之岁月愈深,其厌苦家族鄙视社会之思想愈烈,扞格之情状愈著……习算术及诸等矣,权度在前弗能用也,习理科略知植物科矣,而庭除之草不辨其为何草也,家具之材不辨其为何木也。”⑤他还指出:“这样的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往往习农则畏勤动之多劳,习商则感起居之不适,往往所学不能致用,从实际应用上来说,可以说是所学一无所得。如果这一状况循是不变,学校普而百业废,社会生计绝矣。”⑥
为消解中国传统教育不能为社会所用的窘况,黄炎培大力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提倡教育应加强与个人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重视与生产劳动相关的实践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习做、计算、书写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强调知识、技能与道德各方面的实用性,以造就社会急需之专门的劳动人才。在黄炎培看来,“这种实用主义教育,并非不使之知,但使之行,并非专授法式,而不授原理,不过是所施之教育,切于应用”⑦。
(三)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是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石
为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1918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办中华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从其办学目的、办学宗旨、专业设置、入学资格、校徽、校训、校歌等方面,高度重视对学生劳动品格、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的培养。中华职业学校在其办学章程和宗旨中规定,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职业上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养成高度的职业道德,养成耐劳而苦的习惯及创造自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立生活和自动精神,将来以发展事业。中华职业学校把“尊重劳动、遵守纪律、服务社会”作为学生入学的资格要求,并要求学生通过签订《誓约书》保证其自觉遵守。在专业设置上,中华职业学校以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服务社会为宗旨开设了铁工、木工和钮扣专业,招收学生以志愿在工业界服务、能吃苦耐劳为标准。为扭转学生鄙视生产劳动的实际状况,中华职业学校以“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为理念设计校徽,教育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注重劳动习惯、自立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其校歌中,也把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的培养作为主旋律。
在随后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黄炎培不断强化其劳动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在河南开封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黄炎培曾提出:“不仅人人要用两手做事,还须协力共进,如此我们中国才有希望,不要仅以读书为事,读书之外,要用双手做工,并且彼此互助原谅,以达到我们真正的共和。”⑧在其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中,黄炎培提出青年修养的11条标准,其中养成勤劳的习惯作为青年职业修养的首要标准。在其农村职业教育实践中,也把养成学识、技能兼长,具有刻苦耐劳习惯和舍己为群精神作为漕河泾农学团的办学目的。可以说,职业教育实践及職业学校的推广奠定了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实践基础。
(四)对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是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产生的外在动力
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形成,首先是广泛吸纳了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黄炎培先是考察了美国25个城市的52所学校,随后又考察了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其中受美国职业教育思想影响最为深刻,并撰写了大量介绍国外教育先进经验的文章。例如,美国的教育重在传授给大多数劳动者较高的知识技能,增强其应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在黄炎培看来,“彼之教育,大都取自然,而我取强制,彼之教育,大都取个别,而我划一,彼之教育,最重改造,而我惟重模仿,彼之教育,最重公众,而我惟重一己也”⑨。美国的教育从小学开始即教育学生崇尚勤劳节俭,练习职业上的一些必要技能,这与我国长期以来贵士而贱工,学生毕业后一旦从事普通劳工者,人必以为降格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形成鲜明反差,这些经历和体验为其劳动教育思想的生成孕育了新生力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孟禄和英国教育家罗素等人的影响。尤其是杜威“教学做合一”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黄炎培的“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等理念不谋而合。杜威在其平民教育演讲中提出:“教育之为事,不惟训练人之脑,尤当训练人之手,今科学之昌明,皆人类手与脑二者联络发达之成绩也,故手脑二者联络训练,一方增进世界之文明,一方发展个人天赋能力是真正的至理名言,职教应大力提倡。”⑩
所以,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形成既是其长期省思中国传统教育积弊的必然逻辑,也是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再生动能,由内到外的全面考察与比较,从理论到实践的即知即行,使其劳动教育思想得以形成并不断走向成熟。
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
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理论深刻、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其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主线。
(一)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义
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反思中国传统教育与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相脱节、读书与动手相分离的社会现实,黄炎培在《教育该怎么办》一文中提出:“中国读书人顶怕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茅厕外,简直象天没能给他生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是劳动者,是死用手老不读书的。”11读书的不会动手,动手的不会读书,读书和动手相脱离,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此,黄炎培提出了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劳动教育思想,要使读书的学会动手,动手的学会读书,把读书和动手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徽校训,树立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办学思想。同时,为进一步强调手脑并用对学生成长、对服务社会、对增进国家实业、对抗战救国的重要意义,黄炎培还提出:“在物质文明演成世界新趋势下,应养成双手负荷新文化创造责任的先锋队,在民主政治制度下,应养成富于平民精神、自立立人、自治治人而兼能自养养人的公民,在今建国与抗战大时代,应养成矢忠矢孝、即知即行、以手以脑贡献于国家民族的强有力的保卫者。”12
可以说,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作为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其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诠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办学宗旨,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劳工神圣、职业平等体现了黄炎培劳动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劳工神圣、职业平等是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逻辑基础,彰显其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己谋生,为群服务,为增进社会生产力做准备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目标追求。在黄炎培看来,只有尊重劳动才能尊重职业,只有尊重职业才能振兴中华。在其职业教育实践中,黄炎培特别注重倡导劳动光荣,重视学生劳动品格的培养,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之时,把劳工神圣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题词,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在其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实践中,把养成勤劳的习惯作为青年修养的标准,把抗战救国与职业教育实现有效沟通,把吃苦耐劳作为救国的基本素质和必备人格修养。在关于为何从事职业教育的思考中,黄炎培指出,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要用职业教育来解决平民问题,就是农民、工人、商人、妇女等平民教育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农村问题和劳动问题,应将平民纳入职业教育的范围,体现其职业平等、男女平等的劳动价值理念。在《五四纪念警告青年》中把劳工神圣作为吾人良心的主张,为社会服务是吾人高尚神圣的职业。在其职业指导实践中,黄炎培提出:“不论何人,皆须执一职业,不论何业,其目的皆是为己谋生,兼为人群服务,职业无贵贱,苟有利于人群,皆不可少,升学非贵,就业非贱。”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14黄炎培劳工神圣、职业平等劳动教育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高度重合,对当前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三)促进就业、增进生产、服务社会彰显了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时代使命
在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及实践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理念,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勞动能力,掌握将来谋生和为社会服务的各项技能,以振兴国家实业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价值旨归。所以,劳动技能、劳动品格、劳动职业道德的培育是其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提出:“教育不仅是为个人谋生,并且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一些知识、技能,更应重在发展本能,办职业教育亦应当使学生将来依靠本能的发展,担负起改造社会的责任。”15随后,在《职业教育设施纲领》中规定,职业教育乃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尽其对国家民族及人群之义务,同时获得生活的能力和乐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16。无论是获取个人谋生的能力、从事相应的职业,或者是改造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或者是报效国家的使命,都需要具备相应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要通过劳动教育来增进人和物的力量,以实现其职业教育的神圣使命。
(四)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培育道德是贯穿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主线
纵观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无论是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提出并推广大职业教育主义,还是进行职业指导训练,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等,都高度注重人格修养,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职业道德作为其劳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可以说,黄炎培人格修养教育贯通其职业教育的全部,而人格修养教育理论与其关于劳动品格、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培育的理论是紧紧关联在一起的。在其《青年修养的标准》中,黄炎培提出了青年人格修养的11条标准,如须养成勤劳的习惯,须养成互助合用的精神,须养成健康的体格,须养成从事职业的兴趣,须养成信实的美德等。这些标准都与劳动教育密切勾连,都要借助劳动素质的培育和劳动能力的提升才能达成。在抗战救国时期,黄炎培提出青年四种人格修养标准,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和刻苦耐劳的习惯,这四种人格也需要借用劳动和劳动素质教育来实现。在其《复兴民族目标下之青年职业训练方案》中,锻炼体格、努力生产,加紧团结,明耻教战等人格修养思想都蕴含在劳动教育之中。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三十周年时,黄炎培的题词为“做人重人格,办事重效能”。人格培育、办事效能的提高都需要劳动教育的协助。黄炎培关于人格修养及人格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非常丰富,都遵循一个重要规律,人格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劳动,只有劳动或者通过劳动教育才能达成完善人格、提升素质和培育道德的目的。
综上所述,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紧紧围绕“双手万能,手脑并用”这一核心,把培育正确的劳动职业观、养成高尚的人格修养作为重要内容,把知行合一作为重要路径和载体,把服务社会、增进国力作为重要使命。
三、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急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理论深邃,内涵丰富,对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一)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为新时代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立德树人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根本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表述说明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品德,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等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特殊的价值。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是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生成的特殊时代背景,这一背景决定其劳动教育思想的产生具有特殊的时代使命。在其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实践中,他高度重视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品格、劳动精神等劳动素质的培养,与当前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互为表里、不谋而合。例如,黄炎培的“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劳动教育理念,一方面通过手脑并用实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的结合;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品格,实现学生个体谋生,达到为社会服务、为增进国家生产的目的。黄炎培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提升人格修养和全面素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抓手,蕴含了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实业、报效国家的重要价值。
黄炎培的劳动教育思想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对当前学校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锤炼学生高尚品格、磨炼学生顽强意志、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具有重要启迪,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参考。
(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为新时代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先行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18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并举,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急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而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抓手。
黄炎培关于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等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个人谋生、提升技能、服务社会、增进国力、救亡图存中的重要作用。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黄炎培提出:“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而已。具体而言,就是德育宜归于实践,体育求便于运用,智育则授以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19这体现了他德育、智育、体育、劳育高度融合的教育理念。以实用为目的,以现实生活所需为内容,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联系,更好地服务社会是其实用主义教育的宗旨。黄炎培提出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謀幸福,须下决心脚踏实地、用极辟实的工夫去做,须下决心精切研究人情、物理,并须努力与民众合作。”20其中,关于脚踏实地、用极辟实的工夫去做、精切研究的论述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提升要求,都要通过劳动教育、培育劳动技术技能来实现。在抗战时期,黄炎培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十五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人人须勉为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国民,人格好,体格好,人人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21可见,其教育为群服务、教育救国的思路十分清晰和坚定。
所以,黄炎培始终把劳动教育放置于国家建设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宏观视域下来思考,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抗战救国的目标始终引领着他的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这在当时是极具先进性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也为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先行探索。
(三)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推行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内容借鉴和方法指导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从更高的战略地位来设计。为全面贯彻党的劳动教育思想,全面实施劳动教育,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两个文件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实施方式等做出具体而又详细的部署。其中,在劳动教育的性质中,规定劳动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积极有意义的价值体验;关于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强调学生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在劳动教育的内容中,规定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培育服务社会的意识,强化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等职业道德要求。
黄炎培把双手万能、手脑并用作为其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强调动手实践的理念相一致;教育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耐苦耐劳的精神,加强劳动人格修养,培育青年学生金一般的人格,铁一般的纪律。敬业乐群、服务社会等作为其劳动职业道德教育和劳动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相融通,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越了当前的理念。即知即行、知行合一作为其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仍然被当前的实践所沿用。可以说,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极具思想性与实践性,其先进性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可以说,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内容和方法等都与当前国家劳动教育的理论、内容与方法要求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今天全面实施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方法论指导。
(四)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为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供了动力源泉
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本质、劳动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劳动价值的论述打开了人类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密码,构成其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提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2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人类只有立足于生产劳动才能真正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只有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人民创造历史的行动蕴含在日常生产劳动之中”2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及劳动者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提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24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
黄炎培在其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高度重视劳工神圣、做工自养、自治治人、自养养群、自卫卫国等具有时代价值的劳动价值观和职业平等观,体现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高度体认和尊重。他把劳工神圣作为对中华职业学校的题词,把尊重劳动作为入学誓约书的第一条;在对比乐中学的题词中要求“大家诚诚实实快快活活靠自己的力量来学做人”25。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十分强调对己刻苦奋斗,不怕劳苦,对群精诚团结,对事一丝不苟、始终如一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中华职业学校的实施方案中,提出“养成耐劳耐苦习惯,俾将来适于自立生活;培养自治自动精神,俾将来足以发展事业;养成服务社会美德,俾将来成为善良公民。”其对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推崇都深入其中,而且思路非常明确。
当前,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劳动者,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来提供动力支持。纵览黄炎培关于尊重劳动和尊重劳动者、培养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论述,为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供了动力源泉。
综上所述,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源于时代又高于时代,进一步深化了对劳动、劳动教育和劳动精神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和辐射力,对当前学校推进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注释]
①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教育之商榷[J].教育杂志,1913(5):1-7.
②大会开幕式纪事:主席黄任之君致答词[J].教育与职业,1933,147,(8):534.
③黄炎培.自管后之青岛瞥记(三)[J].国讯,1935(9).
④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383.
⑤⑥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教育之商榷[J].教育杂志,1913(5):1,4.
⑦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第二回商榷书[J].教育研究,1914(3).
⑧⑨15192025谢长法.教育家黄炎培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46,43,123,25,164,304.
⑩周漢民.敬业乐群·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读本:教师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74.
11朱宗震,徐汇言.黄炎培研究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219.
12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纲要[J].教育与职业,1943(198):3.
13邹恩润.职业指导实验(第二辑)[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37-38.
14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1).
16职教讨论会.职业教育设施纲领[J].教育与职业,1943(197):28-29.
1718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1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9.
2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8.
23郭忠华.马克思的历史观与创造历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2):87.
24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