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女童义务教育的审思

2021-09-05 02:59干艺张兴春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干艺 张兴春

摘 要:文章论述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重视女童义务教育具有促进女童身心发展、赋予女童更高的社会价值、提升农村整体风貌,提升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性等重要意义。并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女童义务教育的审思,探究其尚存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女童义务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 农村女童; 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003-002

1.背景

义务教育是我国针对所有适龄儿童开展的公益性教育事业。根据2019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万所。在校生1.54亿人,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整体较为落后,尤其是女童的教育问题更突出、更值得关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女童与男童相比,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更明显。如:中途辍学,无法完成义务教育;学习效果不佳,成绩差;无法進一步升学等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引下,农村女童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有利于乡村振兴及社会发展。

2.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女童义务教育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系下,义务教育的目标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教育对象具有广泛覆盖性、教育资源的分配具有合理性与均衡性。重视农村女童教育,有利于女童身心发展,同时能赋予女童更高的社会价值,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

2.1促进女童身心发展

农村女童出于对改变自身命运的目的,以及各种不公平待遇所激发的提升欲望,会有更丰沛的学习动力。在个别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农村女童极容易被塑造出“利他”观念。比如在家庭劳动的处理上,女童除学习以外,课余与休闲时间会被家务压榨。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具备更好的家务能力,因此诸如洗衣服、做饭、清理打扫等任务都默认交付给女童完成。个别规模较庞大的家庭家务更重,会导致女童课外学习的时间与精力不足。而同龄的男童则不需要这一额外的负担。

农村男女童的教育对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同样重要。但教育对农村女童个人发展的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接受教育意味着有脱离原生家庭束缚的可能,在城乡教育一体化带来的撤校合并趋势下,农村女童有了进入寄宿式集体生活的机会。在集体生活中,农村女童可以收获新的人际关系,同伴支持下的交流可以促进压力释放,收获心理健康发展的动力。在有着相似经历的同伴支持下,能对自身成长过程中遭遇过的不公平取得群体间的互相平衡。

2.2赋予女童更高的社会价值

第一,教育影响的持续性。教育不仅传授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得到提升。城乡教育的一体化让农村教育有了较之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农村女童有机会接受闭塞环境以外的现代化思想,自身的独立自强意识有了觉醒的可能。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会有抗争的勇气而不是一味地逆来顺受。因此,农村女童教育对推进社会男女平等观念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一良性作用,从“每一个女童的未来都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的角度来看,女童成长起来,得到自我发展以后,在合适的时间段进入相对优质的婚姻,更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妻子及母亲,并且这种影响会延续到下一代的家庭教育中。

第二,农村女童教育的社会意义是要发挥女童身上被“隐藏”起来的力量,赋予她们更高的社会价值。力量被隐藏主要有以下原因:(1)因家庭经济困难原因导致女童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情况在部分地区仍大量存在。(2)家庭的压力与自身目光较为短浅选择进入了“非优质”的婚姻,走上一条对自身发展具有极大束缚性的“老路”。张桂梅作为国内首位民办的全免女子高中的校长,通过免费的女童教育赋予了贫困女童更多的发展机会。借助张桂梅所持的教育价值观来理解农村女童教育的社会意义:女童不接受教育,不接受持续的教育,在缺乏事业与独立理性的困局下,一辈子与家庭绑定,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无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女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成因

3.1部分农村教育观念仍然较为落后

因经济原因,部分农村家庭在关于子女教育方面,片面的以经济因素计算投入与回报。部分农村家庭仍坚守传统婚嫁认知,认为嫁出去的女孩泼出去的水,不再是自己家庭成员。因此,对比之下,农村父母对男孩的教育投入拥有更清晰的可预见性回报。农村父母对于自己的教育投入是有期待的,即:让自己在晚年生活中有更高的经济与情感的回报。在“养儿防老”与“重男轻女”观念下,女童教育被认为是低回报的教育投资行为,女童教育的重要性程度在最初的投入阶段就被深刻地削减。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教学硬实力、软实力都有较大的差距,如:基础设施设备、教师素养与能力水平、学习氛围与校风文明等。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艰苦,农村教育人员可能不太会做教育,或是没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戚无念等学者对草山小学的考察中,明确地观察到乡村教师对女童和男童在教育观念上所存在的差别[1]。农村教师认为:教育女童所耗费的精力与男童相比是更少的。在相对压抑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努力成长起来的女童本身更加乖巧懂事。在男女童发展的前景上,农村教师们认为:目前阶段(小学)普遍情况是女童的学习成绩更好,因不同性别的成长速度不同步,男孩的学习发展有着更好的前景。

家庭教育观念与学校教育观念之间还存在一种“推卸式”的互动关系。农村家长普遍认为学校教育才是教育,送女童入学已经是家庭最大的付出,认为教师应该全权负责女童的学业,乡村教师被迫成为“家长代理人”。教育的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学习的成效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观念上的差别对待,以及对女童未来发展的不信任态度,都极大的影响着女童的受教育情况与学习成效。

3.2义务教育的隐性成本增加

乡村学校撤校合并,走向集中化,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新的教育支出,诸如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等。义务教育可能会被迫中断,转以家庭教育为主,或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而言,子女是一种心里收入或者满足的来源。经济学将子女看作是一种消费商品,子女还能为父母提供货币收入。因此,也可以将子女看作是一种生产品[2]。一个家庭在孕育两个以上且性别不同的儿童时,经济实力不足导致的教育投资难题,面临的教育选择冲突成为趋避型。对教育成本与预期收益进行分析后,会倾向于投资更具“关系稳定性”男童,女童因此处于教育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3.3性别视角下发展机会的差别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长,在“打工潮”的影响下,更倾向于带男孩进城。因为农村家长忙于工作,对于孩子的人身安全疏于关照,男孩让家长相对放心。他们也因此获得较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农村家长也会选择让女孩进城,促使其早就业,导致她们只能进入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或传统服务业,缩小了女孩向上发展的空间[3]。性别视角下教育机会的竞爭中,女童始终处于在教育资源富余时才可能被选择的第二梯队。

3.4农村义务教育体系下的超龄入学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逐步覆盖,农村儿童群体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具有前置性影响的学前教育缺失较大,学前教育并未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农村家庭普遍认为的学前教育指进入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前需自费接受的学前班、衔接班等,不包括幼儿教育。一些农村家庭会选择放弃学前教育,直接接受义务教育。由于缺乏连续性的教育,容易导致儿童超龄入学。在不同性别、生理发育阶段不同的影响下,同年龄的女童比男童发育更快,体格更健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长因此习惯让体格贴近成年人的女童辍学早嫁或是提早入工。超龄入学让义务教育的完善受到影响。农村女童作为弱势的群体,入学与持续学习的机会更少,面临的受教育情况更复杂。

4.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女童义务教育完善的建议

4.1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观念

观念首先需要具备科学性与普遍接受性,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须突出核心的行为要求。灌输性质的“口号”观念不能很好地改变人的行为。例如“生男生女一样好,都能把您照顾好”后半句就暗含了“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例如华坪女子高中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瞰平庸的沟壑”不仅包涵对农村女童的希冀,更突出了核心的教学目标,即:培养伟大的女性。教育观念上,首先要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针对农村家长,加强贯彻男女童教育平等观念。男童与女童教育同等重要,培养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防老”,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父母的义务,女童需要得到父母同等的重视。针对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女童在学习上的细心踏实不能成为降低对其关注的理由。教育具有公平性,农村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而不是以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的性别采取教育区别对待。

4.2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

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为农村教育物质方面带来了提升,也带来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新的教育思想和师资力量。因此,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学校的日常的教育中,要融入对女童的“四自”教育: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日常校园活动的参与中要号召女童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参加体育等竞技活动,不断增强女童自身的存在感、参与感、责任感。帮助女童学习如何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热爱自我。

4.3强化政府与公益事业的影响力

政府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大对女童教育的财政投入。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建设中,教育经费的倾斜应适度提高女童方面的占比。并建立经费监督制度,使得经费的使用真正落到实处。公益事业方面,政府应为各个针对女童教育的公益组织与项目创设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如:于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春蕾计划。在扶持女童入学,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农村女童教育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视角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女童义务教育问题是短板中的短板,同时也是重中之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女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完善与解决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成2035远景目标提供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戚务念,刘莉,王欣欣.农村留守女童:她们的日常生活与教育支持——以草山小学五(2)班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19(01):3-14+38

[2]唐敏.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对农村女性收入的影响[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0

[3]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06):30-34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