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变革。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问题探究”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热情,让学生明白物理研究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大意义。学生在对问题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和总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因此,广大高中物理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探究问题,使“问题探究”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并介绍了“问题探究”的具体内容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问题探究”模式;高中物理;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33-02
在当前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革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每一个高中物理教师都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探究”模式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所学专题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很大帮助。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就是提高了學生物理成绩。
一、“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问题教学”模式来源于问题教学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教育专家马赫穆托夫最早提出的。他不仅提出了问题教学理论,还在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在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法中,课堂教学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学生要做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汲取其中的知识。马赫穆托夫将这一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问题产生环节,分析问题的过程,对问题情境的反思。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种情况,但大体上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先要提出本节课需要重点研究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知。在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之后,再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设计,逐步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促进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
第三,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学生在这一环节要对之前认知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想。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可以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也要指导学生写出相应的总结报告。
通过对以上三个步骤的调查与反思,我发现,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不足之处。第一,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了情境教学法的作用,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所探究的问题关联性不强。因此,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第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谨慎选择班级学生遇到的问题,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课前预习报告: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学生完成预习可以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物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在课前预习工作的改革过程中,选用了课前预习报告的形式。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都会给学生下发一张导学案。主要内容如下。
通读教材中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选择积累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或其他内容。
重点标出你在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
在本节课中,你遇到了哪些之前学过的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它的知识结构是什么样的?可以画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吗?
(二)整理预习报告:总结学生的共性问题
课前预习报告制度的实施需要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一制度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在授课结束后,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前预习报告收上来进行批改与总结。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与保存,同时,根据学生的问题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报告的批改,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要帮助其克服困难。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不够认真,预习报告完成得非常草率。教师要严肃告诉学生物理预习的重要性。有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者物理思维方式不正确等,教师要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在导学案中反映的问题,教师不能都当作课堂教学所要探究的问题。有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在问题导学案直接解答就可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搜索相关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课前导学案,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调整课堂教学计划。这样教学目标也比较容易实现,课堂的教学质量可以获得显著提升。
举个例子,在讲“动量”这一章节时,我通过查看导学案,发现很多学生都不理解在已经有路程、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前提下还要引入动量这一新的物理量,而它与之前的物理量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在学习“共振”这一章节时,学生遇到了一个概念——“固有频率”。“固有频率”的概念与“共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很容易将这两者混淆,但纵观高中物理的教学全程,这已经不是“固有频率”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简谐振动”这一章节也同样提到了“固有频率”这一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一内容加以复习,通过区分同一概念在两章节之中的异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完善。
(三)组织课堂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问题探究”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诱导式。在教学“布朗运动”这一章节的过程中,通过对课前预习报告的整理与分析,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不能理解教师是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又是培养学生物理逻辑思维的必经之路。因此,我对我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我先不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而是让学生自己猜猜花粉的运动原因。学生扩大了思考范围,有很多答案,可能是其他生物的干扰,或者花粉内部分子运动的不均衡性,我没有立刻否定学生的错误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互相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排除了许多错误答案,逐渐地向正确答案接近。
開放式。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这一章节时,由于本章节难度不大,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我在课前的预习报告上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违背牛顿第三定律的实例呢?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可以反驳,互相说服,学生否定了很多错误答案。最后,经过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共总结了十个生活实例,通过这样一场讨论,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越发深刻了,也提高了班级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物理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探究式。探究式是绝大多数高中物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探究式就是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对学生的预习报告进行分析之后,教师设计出本节课需要探究的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求学生快速得出问题的答案,而要求他们理解物理探究的这一过程。以《曲线运动》这一章节为例,我为本节课设计了四个问题:①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过程中,怎样表述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方向?②随着物体做曲线运动,它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速度方向与运动轨迹方向有什么关系?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之前学过的物体运动形式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等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吗?
在教学过程中,对第③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对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的研究过程,教师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第④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
(四)课堂检验与总结: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从中有什么启示?
当“问题探究”模式进行到尾声时,学生已经得出了问题的结论,教师就要在这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包括但不限于:本节课的探究问题有哪些?我们的探究方法是什么?我们的探究过程一共经历了哪些步骤?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我们是否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应该如何改进我们的探究模式?教师要仔细梳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并反思及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
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问题探究”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高中物理教师要以启发诱导为主,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感知、理解物理知识,积累物理探究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碧艺.基于“层进式问题串”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16):10.
[2]夏良英.探究“层进式问题串”教学模式,演绎高中物理活力课堂[J].物理教师,2018(8):18-20.
[3]赵惠松.基于“问题解决型”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实践[J].物理教师,2015(11):22-24.
[4]吴君华,陈兴林,葛 飞.从科研项目中选题来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J].科技经济市场,2015(3).
[5]吴 涛.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探索高中物理教学方案 [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5) .
[6]王丽国.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教学策略与设计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林吓华(1983— ),男,福建莆田人,中学初级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