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鎏菲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立场,立足于发展学生美术语言能力,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发掘其育人价值,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进而有效建构从学科教学走向课程育人的童真美术。
[关键词] 小学美术;童真美术;学科教学;课程育人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美术学习创造性。童真美术以兴趣为先导、以媒体为载体、以童心为核心、以童画为目标,充分关注以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主导进行美术学科整体改革,形成了相关的课程主张与实践范式。
一、兴趣:童真美术课程建构的出发点
“兴趣”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着学生的美术兴趣,可以建立整体的、层次性的、持续性的美术教学目标阶梯。在美术教学中,“兴趣”不仅仅是学生美术学习态度、情绪等的调节剂,更是学生展开美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学生的美术学习以兴趣为支撑,就能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在美术教学中,兴趣能吸引学生的美术学习,能活跃美术学习氛围。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借助于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美术思维更活跃、美术想象更丰富、美术实践更多彩。
比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黄色和蓝色的画”一课,很多教师会呈现一些有关黄色、蓝色的经典绘画作品。由于这些作品与学生有一定的时空距离,因而不能唤醒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为了唤醒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笔者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树叶如银杏树叶呈现出来,从“春天的树叶的绿色”到“秋天树叶的黄色”。学生在观察后竟然普遍地感到震惊,原来树叶的颜色在春天竟然是如此地青翠欲滴,在秋天竟然是如此地萧飒,等等。有了这种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就能让绿色与黄色这两种颜色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不仅叶子,而且有许多的事物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得暗淡、直至褪色。如书页从白色蜕变为黄色,金属的变色如白银从白色变成了黑色,等等。通过对这样事物的呈现,培养了学生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洞察力,唤醒了学生美术创造、美术表现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力图将学生遗忘的、忽略的事物呈现出来,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陌生化地呈現出来,如此就能激发学生的美术表现兴趣,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增添活力。
二、媒体:童真美术课程建构的承载点
黑格尔说,“艺术的最初最原始的需要就是人要把由精神产生出来的一个观念或思想体现于他的作品。”在美术欣赏与创作过程中,教师同样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将美术呈现出来。当下,教师不仅可以依托传统的载体、媒介进行教学,而且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进行美术教学。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直观、新颖的特质吸引学生的目光。借助于新媒体,能让学生的注意力、精神等更加集中;借助于新媒体,能有效降低教学组织难度,方便于学生对美术技能、技法等的吸收;借助于新媒体,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我画的动漫形象”一课时,笔者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学生喜欢的动漫形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兴趣参与美术学习。借助于多媒体,还可以对各种动漫形象进行解说,从而让学生认识动漫“有意味的形式”背后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情感等。如学生在欣赏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各种动物动漫形象时,有学生将动物的动漫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特征联系起来,有学生将动物动漫外在形象特征与生活习性等联系起来,有学生将动物外在的动漫形象与日常表现等结合起来,等等。通过这样的思考、交流、研讨。通过有效地观察、想象,学生认识到创作动漫形象的一些方法,比如夸张法、拟人法、变形法,等等。不仅如此,学生借助于媒体对各种动漫形象进行深度观察、想象,从而积极有效地构建新形象。通过多媒体的支撑,让学生设计的动漫形象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个性色彩。
在小学童真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研发美术教学活动。多媒体是学生都能感受到美术学习、活动乐趣的一个载体、媒介。因此,依托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在童真美术课程建构中,多媒体不仅能让美术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更能刺激学生的思维运转,让学生的美术想象更广阔。
三、童心:童真美术课程建构的关键点
小学美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段的美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小学美术课程应当以童心为核心。以童心为核心,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情,关照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征因素。对于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来说,我们不要求他们的美术作品有多高的品质,而是要求学生的美术创作能“童手绘童心”。童心、童趣、童真是小学美术学科最为明显的特质。
如教学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我造的花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各种名园,其中有苏州的一些园林如拙政园等,也有学生身边的一些园林,此外还有影片中的园林,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等。通过丰富的关于园林的图片、视频等,丰富学生的想象,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园林中的假山、小桥、流水、亭子等,让学生构建心中的园林。刚开始画时,有学生有困难、障碍,为此笔者给予学生适度的指导,如构图、页面布局等。由于有了笔者的鼓励,增进了学生的绘画信心和热情。有学生从大到小进行创作,先画了园林的整个布局,然后画出了假山、小桥等,最后画出了小花、小草、小树等;还有学生从小到大进行创作,如先画无关联的一些事物,然后再就这些细小的植物进行构思,画出了园林中的小山、林子、亭子等,最后构建了整个园林;还有学生用简笔画来创作,寥寥数笔,花园就跃然纸上,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倾注了心血去设计、描绘,将临摹与想象等结合起来,从而让自己建造的园子生机勃勃。
四、语言:童真美术课程建构的落脚点
学生的美术学习,说到底就是美术语言的学习。借助美术语言,学生能绘制童画般的美术世界。美术语言让学生拥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和一个考量“美”的大脑。学生的美术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学生个性和天性的自由绽放。美术语言是丰富的,它不仅包括构图、色彩、光影、笔触、透视,而且包括用笔、墨色乃至于诗书印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而不能用大一统的语言钳制学生的美术思维,禁锢学生的美术想象。
当下的美术教学,由于教师对学生美术语言的认识存在某些偏差,导致学生的美术语言呈现出一种泛化、形式化、单一化的倾向。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与表现中感知美术语言,在记忆与联想中创造美术语言,在想象与表达中提升美术语言,要在自主探究、情感体验以及艺术创作中发展美术语言。如教学苏少版六年级下册“不同的脚”,笔者不仅利用现代媒体手段、设备辅助学生的美术创作,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点线面的特点,来进行不同脚的造型表现。比如有学生用硬硬的壳表示折线,用软软的皮表示曲线,用茸茸的毛来表示短短的线等。这样的美术创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体验,而且深化了学生对不同形态的脚的外形、姿态以及表皮肌理等的深度认知。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从外形、质感以及功能上进行创新。学生内在的、丰富的美术语言得到了生动的表现。不同的学生,其表现手法、表现素材等都是不同的,体现了学生内在美术语言的差异。
美术语言不是学生的突发奇想,也不是学生的凭空依傍,而是学生内在的认知、情感、智慧的生动表达。作为教师,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美术语言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进而有效建构美术童真课程。美术语言是学生美术学习的本体,应当贯穿于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大胆地应用自身的美术语言,彰显自身的美术语言,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审美力、立美力和创美力,为生成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奠基。
参考文献:
[1]杜成智.“幸福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1(4):11-12.
[2]步翠岭.区域教研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1(7):11-13.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