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方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和落实,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渐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越来越认真严谨,但是当前还是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受到升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旧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例如常见的大量练习题或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一方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忽视了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想要转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入手有计划有目标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有计划有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优化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从而辅助学生深入学习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数学;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97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数学不仅是理科范围内最基础的知识内容,而且也是数与形相互融合的科学内容,包含着严谨、抽象、应用的三大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地学习态度,只有理解掌握数学相关内容才能够深入学习其他领域的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都要努力解决。只有理解掌握数学知识重难点,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长远的学习、生活以及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逻辑思维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人们丧失了逻辑思维能力,就会颠覆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除了数学科学领域需要具备思维逻辑能力,写文章和信息处理同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逻辑能力,构思文章的框架结构。当前无论干什么工作都需要写文章,所以如果文章没有思维逻辑性,就会出现一塌糊涂的情况。思维逻辑能力不仅是学生进行学习必备的能力同时也是今后参与工作的辅助工具,而且只有具备思维逻辑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提升高中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说,思维逻辑是学生必须具备、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最基本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只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逻辑意识,才能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中阶段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的数学领域知识内容有别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是因为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加难以理解和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教授给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形象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今后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教育理念下开展的高中数学教学没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做出合理化的调整,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理念模式运用到当今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可以明显发现这样一来根本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传统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没有很好的完善创新教学模式。现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还是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掌控了整个学习的进度和学习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十分被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很好地调动和发展,故此,形成了低沉的学习氛围、单一乏味的学习内容以及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的备课环节也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化,随着当前教育领域功利化的突出现象,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觉得只要自己完成所担任的教学任务就足够了,将知识内容全部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内部消化,严重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理解和掌握运用的能力。另外,学生根本发挥不了自身主观能动的性质。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枯燥单一形成的,另一部分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所以在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期阶段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深入地开展下一步教学计划,相反如果教师在授课时选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就会促使学生、教师和课堂陷入恶性循环中,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转变当前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必然能够改善高中学生当前的数学发展现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自身对学习数学知识内容的主观能动性。
三、培养高中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
高中阶段的数学科目涵盖了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而且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有效捷径。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只能掌握大致相同的题型,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在大量的习题练习下获得解答同类问题的技能技巧,但是如果题型发生了变化,那么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根本找不出问题地解决方法,所以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2.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实数学领域的所有知识内容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是解决课本中的数学疑问,而且还能够对自己的实际生活产生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主要侧重于创新创造能力,因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或者逆向思维和传统思维方式相比较而言,一方面可以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极大的作用,便于為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合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教学活动中的趣味性
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能够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由此才能延伸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问答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不能只是停留在做题的形式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空间,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所以说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质,只有这样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才能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发展。
2.培养高中阶段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的思维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出不同的策略,而并非只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情况。想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首先要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就像是盖建筑,只有根基足够牢固才能决定上建筑物高层的质量,学习数学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内容,在后期的学习活动中才能游刃有余,例如所有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运算方法,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还要熟练地运用到数学问题中。
其次就是怎样运用高效的解答方式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学生在课上只是理解了课本中数学知识内容却不能掌握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内容,那么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相反高效的解题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例如最常见的整体代入思想方法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由一個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或者从一个解题方法延伸到另一个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解题形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观念。在具有批判性质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
3.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概括能力
数学的思维概括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问题中能够概括出问题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性质,数学思维概括能力是每个高中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数学思维概括的能力就根本不能解决深奥复杂的数学难题。相反具备数学思维概括能力的学生,在采集数学材料过程中能够根据所反馈出的信息数据,快速地完成思维概括的数学任务,与此同时也能表现出极强的概括想法,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思维概括的活动中。而且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活动中,能够不断地将解题的方法和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将所有的知识点相互融合渗透,使原本深奥复杂的数学知识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有条理化,从而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快速的截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达到高效解答数学问题的目标。
4.培养高中阶段学生探究创新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是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这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中的重要发展目标,在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创新能力上,其实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身的观察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自主开展观察活动是主动学习的重要体现,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学习活动中的细微信息。其次还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动手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多个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另外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将数学语言表达和数学重难点内容相互结合起来,让表达转变成为数学内容的一部分,才能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具有清晰的条理、完整的逻辑以及准确性质。
综上所述,数学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实际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造成深远的影响,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研究,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探索出新颖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优化课堂实施的教学内容,在教授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总结分析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峰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才智,2014(8):98.
[2]刘艳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130.
[3]陆永刚.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6(6):210.
[4]何鹏.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27):315—317.
(作者单位:昆明市第一中学,云南 昆明 65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