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福建省教育厅网站发布《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了生物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用问题导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创设情境;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0-0022-02
引 言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对如何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激活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展开了具体的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师主问模式
教师主问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这些问题串能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其正在探究的问题,领悟探究活动的精髓[1]。例如,“尿液的形成”这一课的两个重要概念是:血液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由于肾小球与肾小管的微观结构是肉眼看不见的,学生也不懂滤过作用与重吸收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串,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步步深入,最终掌握知识。教师主问模式包含以下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播放尿液形成的视频,创设教学情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既复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脏和肾单位的结构知识,又看到了教材中的文字描述的情境,获得了直观感受。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思考以下问题:(1)血液从肾动脉进入肾静脉流出依次经过了哪些结构?(2)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过了哪些物质?(3)血液流经肾小管时,重点吸收了哪些物质?(4)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在血液、原尿、尿液中的浓度有什么不同?(5)尿液与血液、血浆、原尿比较不含哪些物质?如果尿液中含有血细胞、葡萄糖,说明肾单位的什么结构出问题了?(6)请在肾单位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尿液、血液的路线。
(二)自主学习,解疑释惑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观看视频、思考分析,在此过程中,自己解决问题并做好笔记,以备交流表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他们体验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合作学习,解疑释惑
上述后三个问题,难度偏大,可由小组合作解疑释惑。每个学习小组内都有一些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成员,由他们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
(四)引导梳理,构建概念
合作学习后,对上面6个小题,各小组都有了答案,小组代表在全班表达交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认真倾听。如果学生的理解没有问题,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本节课的概念图,使本节知识由问题的解决上升至知识的构建,让学生掌握的知識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如果学生的理解有问题,则重新开展问题导向教学,直至所有问题全部解决。
二、师生互问模式
师生互问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会衍生其他预设的或生成的问题。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机智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例如,在“现代生物技术”一课中,笔者展示目标及相关图片,创设情境,提出关键问题:(1)什么是现代生物技术?(2)什么叫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的操作对象是什么?(3)转基因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4)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这些问题来串联本节课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
此环节与第一种模式的自主学习不同的是,其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无法回答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和班级共同学习中加以解决。自主学习结束后,学生的质疑能力给了笔者巨大的惊喜,以下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及回答。(1)大肠杆菌的质粒是遗传物质吗?答:是。如果不是,人胰岛素基因就无法嵌合进去了。(2)大肠杆菌的质粒会排斥不同物种的胰岛素基因吗?答:不会。如果会,人胰岛素就生成不了了。(3)可否合成某种超级细菌来吞噬所有的病毒且不危害人类?答:有待研究。这些问题及回答体现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及逆向思维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
(三)引导梳理,构建概念
在解决了教师的关键问题和学生探究过程生成的问题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构建现代生物技术概念图。
三、学生自问模式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问模式教学,由学生自己负责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辅助引导,让学生持续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供大家合作学习,进而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北师大版“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一课中,学生自问式教学的环节如下。
(一)展示目标
(1)举例说出水、太阳、温度等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3)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增强其参与环保实践的责任感,创设情境一;教师展示包含水草、沙子、石斑鱼等的小生态瓶,创设情境二;教师分发各种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创设情境三。
(二)小组学习,质疑释疑
(1)每位学生对四方面知识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
● 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问题一: 答:
问题二: 答:
● 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问题一: 答:
问题二: 答:
● 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问题一: 答:
问题二: 答:
● 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 问题一: 答:
问题二: 答:
问题三: 答:
(2)小组长收集本组问题,选出本组问题在班级汇报。
(3)各组汇报时,其他组认真听讲,准备补充并质疑。
(4)每组完成影响水稻生活的生态因素的建模任务。
(三)表达交流,释疑、解疑
在此环节,各代表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具体要求为:说出本组的问题及答案,并说出所提问题的依据;展示影响水稻生活的模型,并说明模型中各种文字、符号、图形所表达的含义;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认真倾听别组的汇报,并与自己的学习对比,取长补短。
学生的思路清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理有据,表达流利,有条不紊。例如,对于水这个因素,小组代表展示了一张田野土地龟裂、植物干枯凋败的图片和一张洪灾中的玉米图片,并说:“根据这两张图,我们的问题是‘水分过多或过少会影响植物吗?’答案是会,结合光合作用的知识,水分太少,光合作用缺少原料,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结合呼吸作用知识,水分太多,会使植物的根因缺氧而最终导致烂根。”此外,学生还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生物的进化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当成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体验自己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师生互动,梳理构建
各组代表交流汇报后,师生相互评价,整个过程学生体验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收获颇多。最后,笔者再次提问:“生物的生存为何依赖一定的环境?”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小结得出:环境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太阳能)。
结 语
总之,在具体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挖掘课程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欲罢不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激活生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陈峰.问题串在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59.
作者简介:华顺菊(1971.11-),女,福建龙岩人,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