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东
摘要:社团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在社团活动中渗透德育工作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自律意识等,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初中教师应认识到社团活动的意义,正确引导和组织社团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但是,当前小学社团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社团活动的德育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社团活动中德育的作用和实现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初中社团活动 德育作用
社团活动是对学生文化课的一个补充,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激发对某件事的兴趣,在与其他学生交流和学习中锻炼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语言能力、交流能力等,从其他学生身上获得启发和教育,实现自身人格和品德的完善。但是,当前小学社团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社团活动的德育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研究相关问题,找出社团活动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一、社团活动的德育作用
1.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校社团是由学生参与并建立起来的,从社团的提出、招募、筹建、发展到完善都需要学生参与。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起到指导的作用,社团的名称、社团的发展方向、社团活动的内容、社团应该邀请谁来指导等,这一系列细化工作都是由学生主导完成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能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的社团活动类型有很多,包括围棋社、轮滑社、绘画社等,每个社团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社员计划好,由学生掌握主动权和决定权。
2.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社团活动开展的前提是社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话题,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交流的困难。社员之间能够平等、默契的交流,社员在表达自己意见时,没有顾虑,交流的氛围热烈、和谐。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都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每个社员的参与,所有社员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创新发展。在开展社团活动时,社员要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每个社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被所有成员讨论,弥补活动的漏洞,完善活动方案,让社员从中获得成长。
3.社团活动能够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面临着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再加上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认知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受到委屈或者误解,就可能造成心理压抑,甚至形成心理阴影等疾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社团活动的開展能够有效缓解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压力,排解不良情绪,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等,为学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在参与社团活动时,有的学生选择艺术社团,希望自身技艺获得提高,有的学生则参与自身不擅长的社团活动,希望弥补自身缺点。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每个学生都会获得一定的成长,促进个性特征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二、社团活动中德育作用的实现策略
1.建立和完善社团活动的平台或机制
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具有一定的限制或规则,不能随意开展,以保证社团活动的正向属性。由于初中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各方面能力尚待完善,所以学生组织和开展社团活动时,学校和教师应给予一定支持和引导。第一,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机制,学生通过程序化的流程,可以掌握社团活动的必要条件,保证社团活动积极向上,并且完整有效;第二,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方便学生进行建立社团及开展社团活动的申请等,对活动场地及时间的安排应该有一套高效的管理程序,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便利。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再加上家庭环境及受教育情况的不同,造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社团活动应该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真正实现个性成长。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社团活动,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社团活动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而不是为少数学生服务的,学校和教师应指导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不少学生是少数民族的,所以教师应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促进民族文化发展,营造各民族学生共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3.发挥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
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小学生在能力方面有待发展,在开展社团活动时免不了会存在一些疏漏,不能够全面把控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指导他们,从活动的开展到结束,做好总结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教师在活动中只起指导作用,活动的主体依然是学生,应避免过多地干预,指导行为应有一定的限度。
4.注意城乡学生的差异
受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差异化影响,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复杂,所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教师要摸清学生的基础,由城镇学生带动乡村学生,对乡村学生降低标准,调动他们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城镇学生可以开展难度较大的社团活动,重在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力,并要求学生互帮互助,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达到以社团活动促德育的目的。
三、结语
社团活动是学生文化课的有力补充,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社团活动的德育作用,为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创设有利的平台,搭建行之有效的机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爽.小学课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9.
[2]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5).
[3]王超.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统一化管理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4]刘强强.初中生社团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城乡结合部初中社团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9]GHB1386。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山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