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 对血糖影响研究

2021-08-13 02:32张莹莹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饮食结构炎症因子

张莹莹

摘要:本文选取在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接受早餐饮食干预,观察组42例接受全天饮食干预。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血红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发现两组在干预后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可见,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结构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饮食结构  血糖水平  炎症反应

用早餐饮食干预和全天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干预,旨在研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对血糖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男14例,女27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28±10.65)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6.09±3.13)年;观察组42例,男13例,女29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3.98±10.71)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6.19±3.26)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2.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即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血糖≥11.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满足上述标准之一均可确诊。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此次探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精神功能障碍患者;②无法进行长期随访患者。

3.方法

两组患者除饮食结构改变之外,其他的治疗方案及生活方式均维持干预前。参照中国营养学会营美与保健食品分会编写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一个关于调节血糖的新概念》中食物血糖生成指数,LGI食物为GI值<55,中GI食物为55≤GI≤70,高GI食物为GI值>70;LGL食物为GL值<10,中GL食物为11≤GL≤19,高GL食物为GL值>20。

(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早餐饮食结构改变干预,具体如下:于干预前对患者的早餐饮食记录资料进行收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并为患者发放健康饮食指导手册、食物GI、GL表及饮食记录手册。每个月为患者进行至少一次的饮食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GI、GL的常识及制订饮食方案等。营养师针对患者的早餐制订饮食方案,中晚餐不给予任何干预与要求。

(2)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全天饮食结构改变干预,具体如下:于干预前收集患者的全天饮食记录,掌握患者的全天饮食习惯。除了饮食健康教育与对照组一致外,还需指派两名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1次/周的电话随访;营养师针对患者的早、中、晚餐进行饮食方案的制订,要求患者严格要求饮食方案进行LGL、LGI食物选择。两组患者均进行三个月的饮食结构改变干预。

4.观察指标

首先,于干预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及早餐后2小时静脉血,采用AC6601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血红蛋白水平。其次,另抽取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静脉血5毫升,以3500转/分钟离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

5.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血糖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基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的各项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炎症水平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后的各项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三、讨论

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能局限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要根据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改善生活方式等。饮食治疗作为所有糖尿病的治疗基础,合理的饮食结构调整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达标。GI是1981年加拿大内科医生约金斯首次提出的概念,其是用来衡量食物对血糖浓度影响的有效指标,而GL也是用来衡量血糖水平高低的一个有效指标。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患者能够有效促进血糖水平的达标,GI能够帮助控制血糖水平,而GL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早餐后的血糖水平相对中餐与晚餐血糖水平的上升幅度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早餐之后的血糖往往控制难度较大。本次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提示了相对单纯改变早餐结构干预,全天饮食结构改变更易于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病情进展。

C反应蛋白是反应机体非特异性炎症的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的上升能够反映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其主要与血液循环中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在健康人群中,胰岛素可以阻断C反应蛋白的合成,但当血糖增高时,胰岛素的生物作用就会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合成增多。白细胞介素-6升高后诱导糖异生增加,导致高血糖的发生,从而降低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血糖升高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分泌增加,导致平滑肌细胞增生和内皮通透性增加,使C反应蛋白合成增加,形成级联反应,加剧炎症反应。炎症因子通过血液作用导致胰岛素受体与其底物的结合能力降低,并对胰岛素下传信号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从而诱发了胰岛素抵抗,引发了2型糖尿病的形成。全天饮食结构改变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应激反应及炎症因子,进而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的。

通过本探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腫瘤坏死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了对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饮食结构的干预能够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相关炎症因子,从而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糖水平。但本研究因时间、物力、财力等诸多原因,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所以本次研究数据的可信度还需在未来开展更多相关性研究加以证实。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结构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炎症反应。

※本文系2018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平衡指数的建立与应用,项目编号:KJ2018A0958;院级高水平教学团队:老年护理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9jxtd02。

(作者单位: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饮食结构炎症因子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一男生饮食状况研究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对炎症的几种常见误解
对炎症的几种常见误解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
大学生饮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蔬果
早期护理干预对儿童及青少年血压高值人群饮食结构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