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拓展,培养数学解题能力

2021-08-13 14:26袁峰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小学数学

袁峰

摘要:数学教育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多元化拓展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推进数学课堂质量优化的一种教学实践。要想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实现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学习目标,自然离不开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本文立足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探索数学课堂多元化拓展为切入点,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元化拓展  解题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1.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全能型的社会急需人才是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数学学科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又要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和多元思维的培养。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吃力的状态,迫切需要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主要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导向,思维的培养和建立也是教学关注的重点,这能够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活动构建坚实的基础,确保学生能够适应数学教学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研究性较为明显,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会遭遇困难,他们在解题时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理论知识与数学概念能够准确记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另外,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多元培养策略

要想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智慧,抓准切入点,把握突破点,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选取了衔接处、变式中、错题里这三个方向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实现良性的知识迁移,促进数学发散思维的深化,真正建构多元的、动态的、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衔接处,类比迁移

衔接处可以是数学概念、公式与实际应用题目的衔接,也可以是在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迁移。教师要抓住解题衔接处这一教学关键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认识和把握衔接处,实现知识之间的类比迁移,降低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点的难度。

如在教学“归一问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解题时需要先求出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再求出题目要求的量。”这类题目的思路都是相通的,但在应用题的表述上有多种形式,如“买5本作业本要10.5元钱,那么买同样的作业本7本,需要多少元钱?”“3輛货车3天拉货90吨,照这样计算,5台货车6天拉货多少吨?”“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那么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这些问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找到共性,实现良性的类比迁移,总结出“归一问题”的通用解题思路。

衔接处是促使学生进行类比迁移的基础,有了衔接处的良好过渡,学生才能深刻理解问题和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化运用类比迁移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2.变式中,发散思维

变式是数学题目训练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学生从灵活多变的出题角度中,把握住所要考查的数学知识点的本质特征。通过变式练习,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公式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如在教学“和差问题”时,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就叫作和差问题。教师可以由易到难设计题目,如简单的题目:“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20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已知在长方形中长大于宽,那么长=(20+2)÷2=11(厘米);宽=(20-2)÷2=9(厘米);如较难的变式题目:“有甲乙丙三袋面粉,甲乙共重40千克,乙丙共重32千克,甲丙共重30千克,求三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这道题目的本质是不变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找到可以计算的大数和小数。

在变式练习中,教师要利用变换题目情境、改变设题条件等方式,为学生设计和准备有质量、有价值的变式练习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地开拓思路,寻找解题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错题里,暴露过程

错题可以说是另一种教学资源,所以教师不要以批评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在解题时出现的错误,而是要把错题当成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找到学生出错的原因,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让学生从发现错误到分析错误再到改正错误,最后有效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

如在圆的周长练习题目中,有这样一道题:“把一张半径为5厘米的圆形纸片平均剪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在解答时运用了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直接套用公式求出了半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再除以2,得出了答案。这样的答案自然是不对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到题目,运用画图的方式再分析一下题目的要求。学生画出图像后发现,剪成的两个半圆的周长多了一条直径的长,不只是原来的圆的一半。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归纳出半圆的周长=2πr÷2+d,这也就简化出半圆的周长公式=圆周率×半径+直径。

总而言之,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策略可以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所以教师要探讨教学的多元化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灵活性的数学教学。同时,由于数学解题能力是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多元化拓展的数学教学中,不断提炼知识共性,探究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技巧,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智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20(12).

[2]加华草.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藏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6).

[3]杨静.自我监控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学习障碍学生解题能力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

[4]常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小学教育,2019(1).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探讨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