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健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也可毫无诱因,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1]。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率高,同时也可作为抑郁症诊断标准之一[2]。睡眠障碍会导致患者的抑郁症表现加重,且引起患者自杀的可能性很大,严重威胁患者心理和身体健康、安全[3]。因此需要及时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本文将研究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抑郁症并睡眠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其中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30~65 岁,平均年龄(49.85±6.62)岁,病程1.0~8.0 年,平均病程(3.95±1.69)年;对照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30~66 岁,平均年龄(49.88±6.63)岁,病程1.5~8.0 年,平均病程(3.98±1.7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ICD-10 诊断为抑郁症者;合并睡眠障碍者;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在本研究开始前两个月内未使用抗抑郁、催眠等相关治疗;病历记录不全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者;机体重要脏器存在器质性疾病者;治疗依从性差者;对相关治疗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使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23,20 mg×12 片)口服治疗,20 mg 次/d;根据个体患者的应答,可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40 mg/d,增量需间隔2~3 周,连续服用6 个月。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氮平片[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04,30 mg×10 片]口服治疗,治疗起始剂量应为15~30 mg/d,最好在临睡前服用,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5 mg,连续服用6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 评分、MADRS 评分、HAMD-17 评分。PSQI评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MADRS 和HAMD-17 评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严重。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AST、SL、TST、觉醒时长等方面的睡眠结构。③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睡眠质量显著提升,抑郁表现消失为显效;患者睡眠障碍有所改善,抑郁表现基本消失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仍存在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④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分数在0~10 分,0~5 分为不满意,6~8 分为一般满意,9~10 分为非常满意。治疗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 评分、MADRS 评分、HAMD-17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 评分、MADRS 评分、HAMD-17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睡眠结构比较 观察组AST 为(352.52±4.25)min,TST 为(371.64±5.94)min,长于对照组的(342.01±9.25)、(360.58±9.04)min,SL 为(93.51±8.68)min,觉醒时长为(95.91±2.95)min,短于对照组的(100.99±2.39)、(107.68±7.8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无效1 例(2.50%),有效16 例(40.00%),显效23 例(57.50%),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无效19 例(47.50%),有效7 例(17.50%),显效14 例(35.00%),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不满意1 例(2.50%),一般满意12 例(30.00%),非常满意27 例(67.50%),治疗总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不满意18 例(45.00%),一般满意4 例(10.00%),非常满意18 例(45.00%),治疗总满意度为55.00%。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4]。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5]。睡眠障碍是抑郁症并发症之一,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处于抑郁发作期的患者存在失眠的占有59.1%,仅有7.2%的患者睡眠正常;在诊断为抑郁障碍且不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的患者中,存在失眠的占58.8%,仅有8%的患者睡眠正常[6]。睡眠障碍或可作为精神疾病的预测因子,紊乱的睡眠经常是抑郁的先兆,在临床尚未出现抑郁的其他症状时,失眠可能已经出现[7]。另外,还可以根据睡眠形式来推测病相:如夜间多醒或早醒,醒后不能入睡,早上疲劳无力,多预示是抑郁;而睡眠时间少,并且自己觉得好像不需要睡觉的,一般预示为躁狂。双相障碍的患者睡眠的减少,可以作为转向混合发作、精神病性或躁狂的发作指标。抑郁症相关睡眠障碍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形式为失眠和过度睡眠,部分患者会在一次发作中表现为两种形式的交替发作。研究发现,双相和单相抑郁患者的睡眠障碍有所不同,双相患者在抑郁相时,睡眠往往较多,而在躁狂时,则睡眠的需要会大大减少[8,9]。
本文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使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 评分、MADRS 评分、HAMD-1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T、TST 长于对照组,SL、觉醒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的研究结果与陈青[10]的相关研究报道结果较为相似,证实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米氮平为抗抑郁药,适用于抑郁症的治疗,通常在患者用药1~2 周后起效,此药属于哌嗪-氮卓类化合物,临床前试验显示此药可增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活性;同时此药也是5-HT2和5-HT3受体的强拮抗剂,H1受体的强效拮抗剂;米氮平对α1肾上腺素受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拮抗作用,这可能与其使用中报道的偶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有关;对M 受体具有中等强度拮抗作用,这可能与其相对低的抗胆碱副作用发生率有关。西酞普兰,主要用于抑郁性精神障碍(内源性及非内源性抑郁)、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常规治疗,是一种典型的高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类属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抑郁药;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HT 的再摄取,从而增强中枢5-HT神经的功能有关。体外试验及动物试验提示,西酞普兰是一种高选择性的5-HT 再摄取抑制剂,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再摄取影响较小。而且西酞普兰是消旋体,其抑制5-HT 再摄取的作用主要由其S-对映体发挥;患者口服吸收完全,不受食物的影响(血药浓度平均达峰时间为3 h),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80%,在服药以后能够起到振奋患者精神情绪的作用。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应用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抑郁表现,延长其睡眠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