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萍 唐京雄 温隆青 梁连仲
躁狂发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大多数初发年龄为20~30 岁[1],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精力旺盛、言语及活动增多,若是较为严重,还常伴有幻觉、妄想等[2]。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是碳酸锂及丙戊酸盐,但是,关于丙戊酸镁缓释片在躁狂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3,4]。因此,本文以躁狂发作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在躁狂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33.43±3.50)岁。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34.34±2.9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碳酸锂缓释片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量的碳酸锂缓释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13),首次剂量为0.3 g/d,剂量逐渐增加并参照血锂浓度调整,治疗剂量达到0.9~1.5 g/d,1~2 次/d,口服[5,6],期间监测血锂浓度。患者连续治疗6 周。
1.2.2 观察组 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量的丙戊酸镁缓释片(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37),首次剂量为0.25 g/d,剂量逐渐增加到0.75~1.50 g/d,1~2 次/d,口服。患者连续治疗6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症状改善情况 采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7]进行评价,共有11 项,分别从动作、语言、工作、性欲、吵闹、敌意、情绪、睡眠、接触、意念飘忽及自我评价,每项均为0~5 分,分值越低表示躁狂症状改善情况越好。
1.3.2 认知功能 分别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TS)和TMT 进行评估。WCTS 从4 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从持续错误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及完成分类数进行评价;TMT 分为TMTA、TMTB 两部分的干扰量和耗时数,对底气执行能力、概念转换能力进行评价,所需时间越短说明认知功能恢复越好。
1.3.3 记忆力及持续注意力 分别采用HVLT-R 及CPT 对患者的记忆力及持续注意力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言语记忆学习功能及持续注意力越好。
1.3.4 不良反应 采用TESS[8]评分标准,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分,共分为4 个等级,分值越低说明不良反应越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动作、语言、工作、性欲、吵闹、敌意、情绪、睡眠、接触、意念飘忽及自我评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周后,观察组动作、语言、工作、吵闹、敌意、情绪、睡眠、接触、意念飘忽及自我评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持续错误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完成分类数、TMTA 用时、TMTB 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持续错误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完成分类数、TMTA 用时、TMTB 用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记忆力、持续注意力及不良反应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HVLT-R、CPT 及TE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VLT-R 评分(27.65±5.37)分、CPT 评分(3.14±1.34)分高于对照组的(24.85±5.16)、(2.59±1.06) 分,TESS 评 分(3.98±2.36)分低于对照组的(5.61±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记忆力、持续注意力及不良反应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记忆力、持续注意力及不良反应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躁狂发作的发病率约为1%[9]。近年来,丙戊酸镁缓释片在躁狂发作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治疗6 周后,观察组动作、语言、工作、吵闹、敌意、情绪、睡眠、接触、意念飘忽及自我评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戊酸镁缓释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上治疗躁狂发作的药物首选碳酸锂缓释片,但容易受到多种条件因素限制,包括个体差异、年龄以及生理变化等。临床研究表明,抗癫痫药物在躁狂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丙戊酸镁缓释片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癫痫药物,经BRMS 量表显示,丙戊酸镁缓释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持续错误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完成分类数、TMTA 用时、TMTB 用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丙戊酸镁缓释片是一种情绪稳定剂,可调节突触前神经元并竞争性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的活性,同时对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介导的谷氨酸能神经兴奋性负性调节,进而促进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发挥抗躁狂作用。另研究表明:丙戊酸镁缓释片可对神经发挥保护作用,对转录因子、神经再生及蛋白激酶路径产生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认知功能的损害。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心境具有稳定作用且不良反应较轻,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10]。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HVLT-R、CPT评分高于对照组,TE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且不良反应较少。随着精神药理对躁狂发作的深入了解,抗躁狂用药的多元性已经逐渐受到关注并逐渐在临床上应用,近几年发现,联合用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可选择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其他药物。
综上所述,丙戊酸镁缓释片在躁狂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