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8-12 09:51任宝龙殷秀萍杨新萍朱若兰张春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1期
关键词:阿替普脑细胞溶栓

任宝龙 殷秀萍 杨新萍 朱若兰 张春花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在短时间内血流中断而引起供血部位脑细胞缺血缺氧的疾病,会导致患者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残疾。急性脑梗死致残率高,而及时有效救治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关键。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再通中起着重要作用。阿替普酶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其疗效显著[1,2]。而美国神经病学卒中学会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推荐剂量为0.9 mg/kg,但对于亚洲人其剂量可能较大,出血发生率较高。目前有临床学者认为亚洲人或国人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时的剂量可为0.6 mg/kg。鉴于此,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观察阿替普酶不同剂量对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均有完整的病例资料,患者或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均为首次发作,为脑血栓形成所致而实施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精神疾病病史。本实验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59.6±6.1)岁;其中脑干梗死4 例,丘脑梗死9 例,单侧额叶梗死6 例,内囊梗死5 例,单侧颞叶梗死3 例,其他部位梗死3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58.7±5.5)岁;其中脑干梗死3 例,丘脑梗死10 例,单侧额叶梗死7 例,内囊梗死4 例,单侧颞叶梗死4 例,其他部位梗死2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及脑血管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药物。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剂量为0.6 mg/kg,最大使用剂量为60 mg。初次给予10%的剂量在1 min 内静脉滴注完毕,剩余90%的药量采用微量泵在6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给予大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 mg/kg,最大使用剂量为90 mg。初次给予10%的剂量在1 min 内静脉滴注完毕,剩余90%的药量采用微量泵在60 min 内滴注完毕。在上述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出血情况。两组患者溶栓后24 h 内行头颅CT 检查,观察是否有颅内出血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采用NIHSS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14 天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定。NIHSS 包括意识水平(评分分为0、1、2、3、4 分)、意识水平提问(评分分为0、1、2 分)、意识水平指令(评分分为0、1、2 分)、凝视(评分分为0、1、2 分)、视野(评分分为0、1、2、3 分)、面瘫(评分分为0、1、2、3 分)、上肢运动(评分分为0、1、2、3、4 分)、下肢运动(评分分为0、1、2、3、4 分)、肢体共济失调(评分分为0、1、2 分)、感觉(评分分为0、1、2 分)、语言(评分分为0、1、2 分)、忽视(评分分为0、1、2 分)[3]。

1.3.2 出血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出血(颅内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 天、第7 天和第14 天,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7、14 天,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出血5 例,出血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出血13 例,出血发生率为43.3%;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缺血性脑梗死主要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了血管管腔闭塞而引起血流中断,导致血供部分的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患者功能障碍。在脑细胞发生缺血的10 min 内如果能够及时使血流再通,脑细胞再次得到血液供应,脑细胞死亡和损伤的程度会显著降低[4]。如果不能够及时有效使血流再通,缺血区得不到血液供应,这些部位的脑细胞会出现不可逆性坏死。目前主要是通过溶栓治疗使此类患者的缺血区血流得到重新供应,从而减轻缺血所致脑细胞损害,能够较大程度使神经功能恢复[5,6]。

目前静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较为常用,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阿替普酶等。其中阿替普酶能够激活纤溶酶,使血栓内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使血栓中纤维蛋白溶解,产生溶栓作用[7]。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已经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阿替普酶的使用剂量目前尚有争议[8]。美国神经病学卒中学会认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推荐剂量为0.9 mg/kg,但对于亚洲人其剂量可能较大,出血发生率较高[9,10]。目前有临床学者认为亚洲人或国人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时的剂量可为0.6 mg/kg。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7、14 天,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7、14 天,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大剂量和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效果相近,但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阿替普脑细胞溶栓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谁决定你的智商
脑细胞消失记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为什么在睡觉时会做梦?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