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娟?张勇
[摘要]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了孩子的生长环境,只有各要素密切配合,形成良性土壤,孩子才能成为受益者。目前农村学校的家校共育形式单一、缺乏共育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育环境,微信平台可作为农村学校深化家校共育的有效媒介。本文从当前家校共育的现状入手,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共育模式,让家校共育形式多样化,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 家校共育;微信平台;生态模式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的两个教育者,两者应有主动合作的意愿,然后开展互助的行动,从而形成彼此理解、支持、合作、平等的相处模式,创造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然而,当今被不良媒体夸大的负面教育个案使社会对教师群体产生怀疑;教师努力工作却因家长的不理解而心怀委屈;部分家长因思想陈旧无法配合学校教育,导致学校教育事倍功半。随着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的广泛应用,我们进入“微时代”,基于微信平台开展家校共育,有利于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网络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传统模式与“微”平台模式的对比
1.传统家校共育模式的短板
目前农村家校共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出现异常时,教师通常先自己解决,只有当学生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或比较严重时,教师才与家长交流,而且多采用电话沟通或面谈。
当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后,学生的教育问题顺势转移到家长身上。这类家校合作通常有以下特点:沟通时间短,就事论事,未建立长效机制;教师和家长交流形式相对单一;家校地位不平等;家校共育内容狭隘;家长和家长之间是孤立的。
2.基于微信平台的家校共育生态模式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日趋完善,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基于微信平台构建的生态化的家校共育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即时性:无论何时何地均能提供即时的沟通形式。
丰富性:微信支持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信息,让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形式更多样化、交流内容更广博。
社群化:借助微信平台功能,家长以共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形成新社交圈,便于形成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长久性:即教育资源可以永久性地留存下来。
传统家校共育模式中,学校和家长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学校处于主导地位,带有权威性。而现在许多家长期望可以成为学校的合作者,能够与老师进行双向交流。所以,传统的家校共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育模式,需要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而微平台便于操作,并且内容丰富,使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学校,扩大了家校交流的空间,变革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二、微信平台在家校共育中的具体优化策略
教师是平台的组建者,教师利用微信平台所提供的交流方式为家长答疑解惑、提供教育资源,教师和家长是平台活动的主体。
1.搭建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传统的家校共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之间互动不够,家长和家长之间是孤立的,这造成家长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旦将关心学校教育、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必能起到“滚雪球”的积极作用。因为他们家长的身份,更容易影响其他家长,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所以发挥家长资源是家校共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在微信平台上组建了家长讲师团,以班主任为主导,引导家长参与教学,吸收有丰富家教经验的家长发挥其家庭教育志愿者的影响。并且,学校还会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做家庭教育报告,带领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理念。
家校共育不应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单向影响,而是一种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关系,微信平台的使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对家校共育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2.借助平台,提升班级凝聚力
加强班级的凝聚力需要强力而有效的途径,学生是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家长最希望看到孩子的在校表现,如果教师能及时把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拍照传至班级微信群,让家长对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传达给家长的信息不再只是“报忧”,更多的是融入了情感的互动。只有家长主动融入班级,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家校共育的目的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我们尝试利用微平台,从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入手,以班主任为主要信息发布者,首先应关注家长的使用体验,考虑到家长的真正需求,对发布的内容进行精心筛选,记录班级中的点滴事迹;其次,教师应及时发布信息并适时回复家长和学生的问题,只有紧密的联系才能让家长和学生更加信赖这个平台,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生态。在家长方面,让家长畅所欲言,互相也可以自由交流,发表观点;借助平台与其他人主动交流,积极参与,家校共育工作才能动起来、活起来、转起来。家长还应及时分享优质资源,让教育资源在家长圈发挥多重效应。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展示自己,获得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微信平台在促进班级建设、家校关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信平台解决了传统家校共育的很多障碍,对传统家校共育工作有变革性突破。微信平台不仅记录着班级孩子的成长轨迹,也为家长架起友谊的桥梁,让所有家长从相识、相容到互助,提升了班级凝聚力。一个积极进取、和谐共进的家长集体,必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
3.微信平台,显示应用效益度
为了解微信平台在家校共育中的應用效果,笔者对所教班级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00%的家长表示愿意接受借助微信平台进行辅助教育;95%的家长表示这种沟通交流方式提高了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
微信平台建立后,班级举行文化活动、篮球比赛、跳舞比赛等活动时,家长都参与进来,记录下自己和孩子共同的经历。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共同参与,从策划到实施,充满欢声笑语,让班级大家庭更加和谐温馨。
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家校共育工作,丰富了沟通内容、提高了家校双方联系的积极性、增强了家长间的教育资源互换。作为一种碎片式的微型教育,让家校沟通更加便捷、高效,有利于家校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当今信息教育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我们一方面享受着“微时代”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微时代”也给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住新技术浪潮给教师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促使家校共育工作更富有生命力和朝气,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参考文献]
[1]易伟.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与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2]黄立新.技术支持的合作教育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3]何磊.利用博客圈促进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0.
王红娟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张 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