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失败,奠基人生

2021-08-10 21:21曹钰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成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曹钰舒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64-02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孩子们需要足够强的心理韧性来使自己前进。同时,孩子们时常要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不如意,想要孩子“输得起”,必经的途径就是经历、学习“失败”。作为父母,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呢?

一、不走极端,鼓励与批评相结合

人的本性是渴望被认同、被看到、被赞美,孩子也不例外,无论年龄大小。因为这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作为独立的个体,潜意识中都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因此,当孩子取得一些成功或成就时,及时鼓励是有必要的,因为这确实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然而,有的家长会出现走极端的情况,在孩子的生活中给予了过多的赞扬,凡事无论大小,都给予大力赞扬。这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韧性较差,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观念:我是最好的,我是不会失败的,我也不能失败。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或是在失败后一蹶不振等,或是为了避免失败而逃避挑战。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的活动任务有正确的判断与评价——面对有挑战性的活动,如果孩子取得了成功,可以适当鼓励与表扬,如果面对一些普通活动,孩子取得了成功,家长则不必表现得太过热切;如果孩子在活動中失败了,无论难度高低,家长也不必责罚,保持平常心,跟孩子分析原因,并告诉孩子,失败是很正常的,可以再尝试一下,成功是靠一次次失败的经验得来的;如果确实是孩子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失败,如不够努力,家长则可以客观地指出来,适当批评。面对孩子一些明知故犯的错误,家长可以适当增加惩罚措施,如罚站等。有一种情况请家长一定重视,那就是失败后通过反复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是孩子自己为创造的机会,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反馈,告知孩子,你看失败不可怕,多尝试几次,说不定就会成功!自己身上发生过的往往会让孩子有更深的体会与认识,这些都能够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以面对那些不如意或者挫折。孩子的行为是在一次次反馈后习得的,是可以通过家庭教养方式塑造的。

二、培养慧眼,体验失败情境与觉察积极品质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作为家长,我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可以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让孩子多多参与处于其最近发展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失败,但是经过努力和反复尝试,也一定会达到成功。家长要做的是,多多创设这样的活动,并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关注孩子都调动了哪些能量,并思考其中哪些是属于孩子内在的、恒定的品质,讲给孩子听,如“你很坚持”“你很愿意为目标付出努力”“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等,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积极暗示,反复多次,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有毅力或思维丰富的人,从而在日后的活动任务中,会表现得更加有毅力,更加具有发散思维。另外,由于处在最近发展区的活动任务,孩子难免会遭受失败,这也能让孩子形成一种观念:失败是正常的,再来一次就可以。这种体验与认知会让孩子在面对失败时保持平常心。这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至关重要。

三、步步反思,亲子流动性反馈环环相扣

孩子的成长是流动性的,孩子今天的行为与认知,更多的是通过以往的行为与经验来强化与获得的。在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和孩子去探讨上一次的类似情况下是怎么做的,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和资源,从而引导孩子看见自己的能量,继而朝向解决问题之路继续前进。同时,在孩子活动任务完成后,家长也要对自己的反馈及时反思,反思的依据主要是孩子接下来的情绪与行为。如果孩子朝着既定的预期发展,说明家长的反馈有效,如果孩子的行为与情绪偏离了既定的预期,家长要反思自己与孩子的互动。例如,孩子有时候会表现得自大、骄傲,或是有时候因为不如同学而难过不已甚至生气,这时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平时太容易赞扬孩子,或是经常夸大他的能力,由此调整反馈策略,告诉孩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有胜过别人的地方,也自然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同时,在日后与孩子的互动中,要注意抑制自己那些过度赞扬的语言。再如,如果孩子做某件事的积极性降低,家长应反思自己是否太过严厉,因为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主观上不想做好,而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未达到,这时家长应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平定自己的情绪,耐心陪伴。我们要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否则孩子会在活动任务和父母要求的双重压力下质疑自己,长此以往,孩子也许会自暴自弃。不过,家长也不必太过焦虑,因为在短时间内,即使自己对孩子的反馈不合适,只要及时调整,也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伤害。

四、以身作则,父母为孩子的榜样

“观察学习”是孩子习得行为的重要途径,孩子最初的社会性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父母的行为获得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孩子看到父母在工作中遭遇到困难与挫折后是如何表达情绪、如何行动的,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习得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态度。因此,父母要想孩子能够正确面对失败,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的表现。有些父母自己不能正确面对失败,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如意不理想的结果时,这些父母首先不能接受。因此,父母一方面要调整对孩子的预期;另一方面自己要不断成长,学着用更合理的方式去面对自己所遭遇的困难与挫折。用行动来教育孩子,会更有说服力,也更具有操作性,让孩子知道具体可以如何去做。

五、理解共情,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感受:“道理都明白,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会这样?往往是因为处于挫折中的个体,他们的情绪情感被忽视了。由于情绪脑的反应是优于理智脑的,所以当孩子经历失败或磨难时,情感体验往往来得更快、更深刻。因此,父母应该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被理解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已经被处理了一多半了。很多道理孩子都明白,只要给予他足够的理解与共情,他就能感受到父母理解他、包容他。父母提供的这个非常安全的心理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心理支持,情绪处理好后,孩子往往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时间久了,他潜意识中会知道自己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这份安全的环境能够给予孩子向前冲的力量,因为他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父母都在。当然,有时候孩子也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难题,那么也请父母在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后,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在这里,父母要更倾向于挖掘孩子的想法,如果父母提供了自己的想法,也一定在之后跟孩子商量。这样做首先是在向孩子表明“我认可你的判断力去处理事务”,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同时父母在与孩子商量的过程中,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也能够有效助力亲子关系的发展。

真正的“信心”,不只相信“自己能尽力做到最好”,更“相信自己不论输赢,都会在这个过程里学到新的东西”。孩子有了“成长的心态”作后盾,就一定会在失败中越练越勇。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成长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