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改善、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8-10 09:48王春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人员

王春梅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山东临沂 276000)

精神分裂症属于严重的精神障碍。该病可导致患者思维混乱、感知偏差、情绪失控、认知障碍、行为失控,患者有较大的概率会残疾,给患者家属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折磨。 精神分裂症的病情较复杂,病程较长,有着极高的复发率及致残率[1],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情感认同、行为障碍及思维迟缓等变化[2],继而引发精神障碍及社会功能逆行改变等严重后遗症[3]。目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多以电刺激和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需要辅助康复护理。 该次研究选择2018 年1—12 月该院收治的6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对患者症状改善、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中关于该疾病的诊断标准;(2)病程均在 2 年以上;(3)均为成年患者;(4)均可配合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2)不能正常沟通交流者;(3)具有药物依赖、酒精依赖者;(4)中途退出研究,不依从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中,女18 例,男 12 例;年龄 25~47 岁,平均年龄(36.0±4.7)岁;病程 2~13 年,平均病程(6.3±2.9)年。 观察组中,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14~48 岁,平均年龄(35.0±5.1)岁,病程 2~12 年,平均病程(6.1±3.5)年。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晓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 应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心理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目前的心理状况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讲述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主动的沟通,与患者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告知患者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2)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按时服用医生所开药物的重要性, 使患者按时用药成为习惯,告知患者如果间断服药会对患者产生的损害。每月开展一次讲座,不断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用药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在用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将患者与实例进行对比,提高患者依从性。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帮助患者制定生活技能专项康复计划, 护理人员每日根据患者所需进行知识宣讲,帮助患者完成日常清洁,包括:自身清洁、衣服清洁、居住环境清洁[4]。 (2)社会技能康复:护理人员成立社会技能康复训练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3 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每周对患者开展2 次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动员患者自觉参与到康复计划的设计场景中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 在患者进入扮演角色时,护理人员鼓励其通过自行思考来解答护理人员提出的疑问或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在言语上鼓励患者思考,并在其思维陷入瓶颈时及时引导患者来解决问题,在患者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后,对其在训练过程中的思考流程及思维逻辑进行评价, 鼓励患者遇到问题多加思考。在患者熟悉康复计划后,不断增加锻炼的次数,提高患者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与他人交流技巧、社会礼仪及外出购物、日常生活通讯工具的使用等日常生活必备技能。(3)文娱项目导向训练: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自身喜好将其分组,并组织患者进行日常交流与交友活动,积极引导患者在日常治疗与生活中开展丰富自身生活的社会活动, 每周开展1 次集体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保持在2 h 以内。

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采取精神病量表对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

(2)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后进行,量表内容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项,共 10 个条目,每条目 1~4 分,总分 10~4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3)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采取该院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干预前的各项症状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表 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症状评分比较[(),分]

激活性 缺乏活力 敌对猜疑 总得分观察组(n=30)t 值P 值8.09±5.53 0.015 0.885 10.15±3.11 0.156 0.879 6.68±3.16 6.55±3.23 0.078 0.935 8.56±3.38 8.51±3.42 0.078 0.935 6.95±5.16 6.88±5.24 0.042 0.965 39.56±13.15 39.49±13.05 0.023 0.981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症状评分比较[(),分]

组别 焦虑抑郁 思维障碍 激活性 缺乏活力 敌对猜疑 总得分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6.48±2.18 5.03±1.57 3.118 0.003 7.35±2.31 5.30±2.05 4.016 0.001 4.78±1.29 3.11±1.15 6.045 0.003 7.46±2.23 5.34±2.18 3.121 0.002 5.35±1.19 3.31±1.15 5.415 0.002 31.25±6.35 21.14±4.35 7.652 0.003

2.2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社会支持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社会支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 值P 值主观支持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15.04±4.08 15.01±4.12 0.045 0.968 15.15±3.78 18.98±3.56 3.438 0.002客观支持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6.67±2.21 6.72±2.05 0.084 0.935 6.91±2.14 8.98±2.13 4.332 0.001支持利用度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6.15±1.98 6.03±2.08 0.265 0.798 6.51±2.03 7.68±2.05 2.312 0.025总得分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28.14±5.05 28.11±5.36 0.021 0.981 29.15±4.16 33.68±5.59 4.605 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 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患者一旦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就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在急性期和巩固期,以消除疾病和恢复功能为治疗目的,维持期的治疗目的是防止疾病的复发[5]。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类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控制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存在的各种精神类后遗症,但对于存在精神萎靡、行为被动、不良生活习惯的阴性症状患者,采取药物干预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耐受现象,对患者肢体症状及心理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护理依从性是极为关键的,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6]。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关系处理能力[7-8]。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各项社会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关系处理能力,让患者更好地被社会接纳。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人员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