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与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2021-08-10 09:48张林杨辉陈艳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冲击波康复疼痛

张林 ,杨辉 ,陈艳华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中医康复科,重庆 40005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科,重庆 40005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肩部和手部疼痛、浮肿、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关节活动受限等,部分患者因过于疼痛甚至会影响到睡眠,更严重者还会出现手指畸形,这是阻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SHS 的发病率在10%~75%,极大地阻碍患者的康复进度[1]。目前,临床已有关于体外冲击波结合针灸治疗SHS 的报道[2-3],但疗程较长,患者疼痛在短期内不易得到缓解。而揿针相较体外冲击波具有更便捷、痛苦少、镇痛持续性强、见效快等特点。 基于此,该文选取该院2018 年7 月—2019 年12月收治的40 例SHS 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比较揿针及体外冲击波疗法[4]治疗SHS 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0 例SHS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 例。 纳入标准:(1)患者有脑卒中史,出现肩关节患侧肿痛、关节运动受限,皮肤变红、皮肤温度升高,无局部外伤、感染或周围血管疾病[5];(2)病程≤12 个月;(3)年龄≤80 岁;(4)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5)能够理解医生口令,积极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脑卒中≥2 次或存在较严重合并症患者;(3)有听觉、视觉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有出血倾向的患者;(5)其他非脑卒中后引起的肩部疼痛病症,如肩周炎、颈椎病、肩袖损伤等。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不服用止疼药,不外敷止痛贴[6]。

1.2.1 观察组

患者采用揿针治疗。 对患侧上肢皮肤进行消毒,使用镊子将一次性使用揿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52270876,规格:0.22×1.3 mm)针体胶布夹住, 取肩部阿是穴3~5 个, 加上肩前、肩髃、肩髎、肩贞穴,并根据手阳明大肠经络循行取臂臑、手五里、曲池、手三里等穴位,贴进皮下,轻轻按压,不求得气,粘于皮肤留针12 h,拔除后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7]。 在留针过程中,每小时应轻轻按压针尾,每个穴位按压10 s 以增强刺激,按压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 每天治疗1 次,持续治疗5 d,休息2 d,连续治疗2 周。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 采用瑞士STORZ 医用放射式冲击波治疗仪 (型号MP100,Storz medical AG,国械注进 20172215148),使用 R15 标准探头,直径15 mm,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以触痛点为中心治疗点,避开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从低到高微调冲击能量(1.0~1.5 bar),能流密度为低、中级(8~12 Hz),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次治疗选择2~3 个治疗点,每个治疗点给予 1000 次冲击,每隔5 d 治疗 1 次,2 周共治疗3 次,冲击总量为 6000~9000 次[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 该量表总分为 0~10 分,患者在该量表上标记感受到的疼痛数值,取3 次测量的平均值[9]。

(2)使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10],主要指标包括感觉(疼痛、痛觉过敏)、运动(肩部外展和外旋)与自主神经(远端水肿),其中感觉为0~5 分,运动为 0~3 分,自主神经为 0~3 分。

(3)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11]及VAS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愈:无疼痛反应,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范围,无水肿或肌肉萎缩的现象;显效:VAS 评分<3 分,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受到轻微限制,无明显水肿及明显的肌肉萎缩;有效:VAS 评分<6 分,疼痛略有缓解,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受限,水肿仍然存在,但无明显的肌肉萎缩;无效:症状无缓解,疼痛及关节活动度无好转,上肢水肿及肌肉萎缩有加重现象[12]。 愈显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VA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 1 d、1 周、2 周后的 VAS评分均低于各组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 1 d、1 周、2 周后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d 治疗 1 周 治疗 2 周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7.05±0.88 7.05±0.99 0.000 1.000 3.00±0.97a 4.80±1.05a 5.604 0.000 2.05±0.88a 3.85±0.98a 6.062 0.000 1.95±0.82a 2.70±0.86a 2.806 0.008

2.2 SHS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感觉、运动、自主神经评分均低于各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感觉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运动、自主神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SHSS 评分比较[(),分]

表3 SHS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t 值 P 值 t 值 P 值 t 值 P 值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感觉治疗前 治疗后运动治疗前 治疗后自主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3.85±0.48 3.95±0.51 0.632 0.531 1.45±0.60 2.00±0.45 3.240 0.002 13.796 12.706 0.000 0.000 4.20±0.76 4.20±0.83 0.00 1.00 1.90±0.44 1.95±0.51 0.330 0.774 11.576 10.295 0.000 0.000 1.95±0.51 1.90±0.55 0.297 0.768 0.95±0.51 0.95±0.51 0.000 1.000 6.195 5.648 0.000 0.000

2.3 愈显率

治疗2 周后,观察组的愈显率为45.00%,高于对照组的 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愈显率比较

3 讨 论

SHS 也被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其归为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3]。 SHS 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关节肌肉肿痛、功能障碍,严重阻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中医学称其为“痹证”,是由于痰浊瘀血阻塞经络,气血循环不畅以及筋脉失养所致[14],故治疗原则为温经通络、补气活血。

康复训练可以诱导运动受体和大脑皮层的进出活动,促进神经功能的重建[15]。 针灸治疗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减轻疼痛的效果[16]。 揿针属于中医针灸的分支,由于其形状如图钉,针身短而细也被称为图钉型皮内针, 外国人称其为按针;又因其治疗时需将针具固定于腧穴皮内或皮下,并留针较长时间,故又称为“埋针法”。

揿针治疗是在针刺和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将揿针刺进腧穴,可激发经气、调和气血、疏经通络[17]。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深层肌肉的神经及毛细血管分布不够丰富,针刺的效果会打折扣,而皮下丰富的神经及毛细血管能够产生极佳的电化学效应,将揿针刺入皮肤后,会刺激人体释放微量元素,影响相应的神经和组织,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该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与西医电化学效应的结合。根据传统的中医十二皮部理论,使用更短、更细的针头,仅对皮下进行刺激,并且埋针时间长,伴随身体运动又增加了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和血液循环修复,因而明显激发了机体的卫外能力,最终达到治疗目的。揿针治疗操作便捷、患者痛苦少、镇痛持续性强、疗效确切,且患者可携带揿针进行其他锻炼,易于被患者接受。

体外冲击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用于治疗肾结石[18],之后被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疾病,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19],近年来也被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20]。 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促使机体释放更多的P物质,P 物质可促进血管舒张和血液循环;同时,其刺激无髓鞘C 和Aδ 纤维以启动镇痛的“闸门机制”;通过抑制去极化作用达到镇痛效应[9]。 尽管部分临床研究仅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SHS 患者, 并且阐述了体外冲击波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研究能够作为体外冲击波治疗SHS 的临床证据[21]。 体外冲击波治疗需要5~7 d 的组织修复时间,且在操作过程中患者会感觉较为疼痛。 而揿针相较毫针是基本无痛的,患者接受度高;从表2 可以看出揿针治疗SHS1 次就能产生明显效果,比体外冲击波见效更快,且揿针可每天操作甚至24 h 留针,所以治疗的持续性优于体外冲击波。 此外,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体外冲击波仪器都比较昂贵,所以其治疗成本较高且治疗费用也偏高,而揿针治疗成本极低,有利于更多的医院在临床中应用。

该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采集的样本较少,收集的SHS 患者分期未统一,同时治疗时间较短,也未做后期随访;而临床对揿针治疗SHS 的报道较少,缺少更多客观数据的论证,以上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完善。

综上所述,SHS 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揿针治疗后的VAS 和SHSS 评分优于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效果更显著,且揿针治疗操作简便、成本低,适于基层推广。

猜你喜欢
冲击波康复疼痛
疼痛不简单
武汉冲击波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医生集团冲击波
超声双探头联合定位法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