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琴
摘要:当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建与调试”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企业任务贯穿课堂,会大大提高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劳动力生产需求的匹配率,达成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业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C-004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将企业的人才需求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校企联合开发教材,定期更新教材与信息化资源。同时,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本文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建与调试”为例,详细介绍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为中职机电专业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一、当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严重
中職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采取理论课+实践课的模式,但实际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任课老师往往并不是同一个人。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考虑到学校班级多、人数多、实训设备少,每学期学校安排机电类专业学生约有3/4的时间先集中在教室进行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后1/4的时间安排学生车间实训,如此,不能边教边做、边学边做,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检验,两者应该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而理论与实践课分离往往导致某个知识点学习的重复或忽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在学校教学中,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而现实状况是学校师资并不具备与行业企业对接的基础,大部分教师缺乏行业企业的工作背景和实践经历,教学实践中“教”的知识与技能和学生“学”的知识与技能并不完全是企业所需要的,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学校才能真正清楚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真实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制度制定、培养方式方法改革等才能有依有据。[2]
(三)“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建与调试”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气动与液压技术课程是中职机电类专业必修科目,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应用,并初步具备机床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的职业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顺序动作回路是生产实践应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回路,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动作回路。在以往的顺序动作回路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课+实践课的形式,强调老师的“教”,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工作原理图,再寻找一些书本上的例题进行讲解与实践。书本上列举的顺序动作回路实例,往往比较简单且陈旧,跟不上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另外,传统的教师示范教学也限制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与企业的融合,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踏入相关专业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与创新。
二、融入产教融合理念的课程教学探索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将企业的人才需求融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要求校企联合开发教材,并定期更新教材与信息化资源。基于改革方案要求,学校联合校企合作单位将课程教学内容重组,并将企业最新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融入产教融合理念的“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件与调试”专业课程教学,基于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以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企业布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评价环节,通过生动活泼的自评、互评、企业评,使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上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等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一)产教融合理念在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中的渗入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企业自动化生产线会应用到很多气动装置,这些气动装置工作时,往往由多个顺序动作完成,而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是多缸顺序动作回路的基础,同时也是本课程较为重要的一种动作回路。学生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双缸顺序动作回路在教材中只做了简单的介绍,所以教师在组织本内容学习时以激光连续焊接机中的“送料装置”为任务载体,引导学生组建与调试实现该送料动作的双缸顺序动作回路。
本课程面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前期已经初步掌握气动回路的各种控制方式,对基本的气动控制回路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从学生多个项目学习成绩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理论学习成绩波动较大,而技能和素养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学生偏爱动手操作,尤其对取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兴趣非常浓厚。
2.确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本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道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常用控制方式及工作原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建与调试;在调试回路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就感,等等。教学重点是:能按工作需求,组建和调试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并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
依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要求学生课前在平台上学习双缸顺序动作回路中常见的故障及原因;课中遇到故障时先鼓励学生自主摸索,教师再适时推送故障诊断微课,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最后学生再进行探究,反复操作,直至解决问题,攻破难点。
(二)产教融合理念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贯穿
1.课前导学,初识企业任务。课前,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由企业导师带领他们实地感受企业生产,现场了解生产设备中激光连续焊接机的工作过程,送料装置的动作顺序,领取企业导师布置的任务:组建和调试该送料装置的顺序动作回路。学生接受任务之后,打开泛雅平台,学习气动顺序动作回路的相关知识,观看企业设备中送料装置的分解动作过程视频,分析任务,完成相关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疑惑,可以在线快速请教老师或企业导师。教师统计,及时反馈,掌握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并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调整。这样,采用引入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任务作为课堂学习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促进学生以企业标准开展实践教学的实施。
2.课中实践,完成企业任务。第一,解读任务。教师展示学生平台预习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习题及讨论区的难点问题。播放激光连续焊接机工作过程及企业导师布置任务视频,让学生再次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同组成员分析“送料装置”的工作过程,明确工作要求。以实际生产线中气动动作控制为教学载体,学生既能体会气动传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二,仿真任务。教师要求学生打开电脑里的仿真软件进行回路组建和模拟,并对个别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实施,在模拟过程中遇到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并及时记录在任务书中,模拟成功后及时上传至教学平台参与小组评比。在实验台进行实操之前,先用三维仿真软件进行实物操作虚拟化,直接、形象地将回路工作流程动态呈现,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工作原理,同时也降低了实操的错误率。第三,操作任务。教师强调实验室的7S管理,要求学生务必规范操作,遵守实验纪律,同时指导学生按照仿真回路图进行接线并调试。对于学生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先鼓励学生自主摸索,再推送“故障排除”微课课程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反复实验突破这一难点。学生正确选择出设计的回路中所需要的元器件,如有困难,可通过掃一扫元器件上的二维码进行识别。小组成员按回路图在操作台上协作接好回路并进行调试,同时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自主探究,反复演练,并进行记录。最后,学生须将调试好的回路动作过程拍成视频上传到泛雅平台,并结合组建回路中对控制方式的选择,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及原因,本次课的收获等方面进行汇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气动动作回路组建调试的相关知识,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及小组共同的努力进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通过作品汇报环节,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满足感。第四,多元评价。考核评价不同于传统教学考核,而是采用过程性、多元化评价。组织学生登录平台完成自评和互评,由企业导师对学生作品从企业角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给出综合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特别是引入企业导师的评价,使学生清楚一个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动作要求,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体现设计的优化性。
3.课后拓展,深化任务。学生学习结束后,由企业导师依据企业生产中经常碰到的常见故障,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和下次课的学习任务:送料装置的实际顺序是两缸伸出和缩回之间有一段焊接时间间隔,同学们应该如何在自己所组建的回路中实现这一间隔?企业实际生产中学生看到压紧板其实是由两个气缸同时带动动作的,为什么要用两个气缸?另外学生看到的生产设备中压紧板在下压或抬起时发生了倾斜现象,也就是这两个气缸同步产生了故障,想想这个故障会有哪些原因造成?通过生产中的实际案例,把实际问题抛向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和尝试,从而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融入产教融合理念的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课堂教学设计,引企入校,教师联手企业导师,将企业最新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校企“双元”合作制定课程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引入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参与下,学生身份转变成企业“员工”,完成企业导师布置的任务。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企业导师布置的任务“送料装置”动作回路的组建与调试为主线,紧紧围绕“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建与调试”这一教学重点巧设教学环节。同时,将产教融合理念贯穿于课前导学、课中实践、课后拓展等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贴近行业,对接岗位,创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增强学有所用意识。
融入产教融合理念的“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建与调试”课程教学实践,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虚拟仿真软件、泛雅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整个课程教学考核评价采取过程性、多元化评价,引入企业评价,使师生了解行业企业动态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有新的认识,促进学生以企业标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2]赵永红.缩短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距离[N].中国教育报,2018-7-10.
责任编辑: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