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蕊
[摘 要]审美即在视觉艺术中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能力包括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要后,对精神文化开始有了新的要求,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这就要求对人的审美能力、文化修养进行全面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要从学生抓起,而当今社会中一些美术培训学校存在“快餐化”的教学模式,不当的网络宣传,不良的成长环境、过重学习负担都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认识形成,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来谈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审美教育;感受力;判断力
一、什么是审美及审美能力
审美即在视觉艺术中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审美能力”在美学专业里多称“审美趣味”,有时也称品味,包括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是在人学习、训练、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主要在视觉艺术中创造与欣赏时形成并获得发展,因此有时也被称“艺术鉴赏力”,它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
审美鉴赏力的提高,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审美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在视觉艺术认识鉴赏的基础上,对视觉对象的性质、价值、形式和内容等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的能力,从而达到创建更高标准的艺术形像。而审美创造能力是在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鉴赏和评价能力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创造美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二、审美教育的现状
我国传统审美教育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偏重书本的知识,轻视生活与实践,片面注重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审美育人过程不是以思维为特征的认识过程,它是培养人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冲动的,是表现和升华的情感,激发个体的生命活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开启心智、养育性情的过程。而在平时进行美育时,我们的教学太过于技能性而忽视审美性教学。我们培养的是技能,忽视的是美感。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影响人的审美能力主要是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审美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而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审美提升的方向是多维度的。
1.在社会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社会环境是指整个社会的艺术审美水平,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第二十七封信中写道:“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审美教育教人和谐地融入社会,也使社会更加和谐。例如: 一个城市从它宽敞整洁的街道、别具一格的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大型教育基地等透露着社会整体对艺术之美的认识情况,让学生在美的社会环境里潜移默化熏陶下情感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的敏感力和审美情趣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2.在家庭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审美水平、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置身于一种美的家庭环境中,对美耳濡目染。孩子从小接触到美的东西,自然对美的分辨能力就提高了。而有些家庭氛围不和谐,金钱论、功利化等的扭曲的价值观就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对生活的悲观认识,致使他们的情感功利主义化,世俗化、庸俗化。例如:家长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整理房间,上学前自己搭配衣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装扮书房,一起学习插花,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走进艺术展览馆、博物馆、去领略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
3.在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校是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是否重视对美术教师的培养和美术器材的投入,美术课是否被其它考试学科占用,教学中是否存在美术教学模式化、单一化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学校环境的营造具有很强的暗示意义。
①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内教学环境创设也有利于审美氛围的形成。例如,校园中的墙壁设计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突出美观的同时增加它的实用性,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校园的规章制度等形式去设计,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到校园和教室的设计当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校园、教室成为印有学生创造性劳动标记的场所,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实践中获得审美发展。学校要多开展自己的艺术节、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们作品得到认可后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②创新美术课堂
朱光潜先生说过一句话:“不学艺莫谈美。”意思是说审美必须有审美的知识,具体到审美教育,就需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审美教育基础知识,就是如何欣赏和审美。学会欣赏后就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回归到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课堂。在剪纸、陶艺、绘画、设计、综合等课程中,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相关素材 ,再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工具创建一个符合其艺术形像的作品。美术课堂要结合多媒体,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网络视频资料,这样,无论从视觉影像、色彩搭配、人物造型上都能够让学生更快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努力把握作品的意境。教师还可以把模型、范作、学生的优秀作品等展示给他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帮助学生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艺术形像。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教师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甚至走进大自然中实际观察具体的事物或野外写生等多样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实地观察、分析,大胆地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
③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
学生创作的形像内容确定后,就会被他复杂的形像难住,不敢下笔的现象很常见,这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研究方法,例如:将复杂的形像,概况为几何图形,再将最生动的地方,逐渐加在重要位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减现加创建艺术形像方法,同时对作品材料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鼓励学生真实、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赞赏原创性作品。针对现阶段学生在技法的表现中存在不同层次的现象,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也可以代替内容,必要时可以加入文字介绍,找到适合自已的的方法。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创作的难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让学生知道美的作品有许多种,形像的、抽象的、表现的等,我们要接受多元化的美,要接受不同阶段的美。
组合形像也是创造艺术形像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客观的反面去想问题,不去尊重现实生活。例如,教给学生要把一些现实中认为不能结合到一起的内容归到一起,人类都喜欢将事物分类,将不同类别的东西进行组合,例如食品类蛋糕和服饰類衣服找出相关联的特征,衣服型蛋糕、蛋糕味的衣服蛋糕图案的衣服等。课堂内容可以设置为大人国与小人国、梦境、外星人、太空生物等,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想法,通过对事物的组合创新理解,运用科学的想象和逆向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从传统守旧的思维模式中释放出来。
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感受到的美好景象的再创造。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进行审美和创造的前提条件。联想是通过仔细观察和发散理解,例如,两根筷子,可以联想成大桥,也可以联想成两串糖葫芦。这样,通过联想相关事物的相似点,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创造新的视觉形像的难度。联想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过于夸张,在现有的事物基础上创新性设计新形像的能力就会提升。在学生作品评价中带学生深入地理解分析具体的艺术形像其构图、色彩、主题、空间,明暗、构图、材料之间的关系等专业审美理论知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蕴藏着美,知识和技法需要快速提升,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涵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及主要内容,将其落实到审美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去,促使其知情、懂礼、实践,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蒲震元,杜寒风.美学前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阎海珍.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08).
[3]罗起联.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18).
[4]张建青.如何在小学美术中实施美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6).
(责任编辑 武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