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线目标 教出故事味道

2021-07-27 10:40华丽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华丽珍

[摘 要]在统编教材背景下,教师要紧扣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教学。三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是故事单元。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要从故事的趣味、故事表达的秘妙以及复述故事、创编故事等方面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故事类文本的表达特点。这样教学,使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故事味,让学生爱上阅读,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统编教材;故事文本;复述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42-02

统编语文教材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单元,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围绕着这两条线索展开。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一个故事系列單元。这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趣的故事”,围绕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故事类课文。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那在本单元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读出故事的味道,教出语文课的精彩呢?

一、紧扣人文主题,读出趣味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内容精彩有趣,语言形象生动,描摹了超越现实生活的情境,塑造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这些故事,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欢乐,还让读者回味无穷,深入思考。教学时,教师可从趣味入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引导学生阅读,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一)读出情节之趣

在读故事的时候,学生对有趣的情节往往会记忆深刻,并乐于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情节讲给别人听。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故事内容的精彩有趣应作为故事类文本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故事的趣点就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精彩对话中,他俩戏剧性的语言和动作让读者忍俊不禁。《方帽子店》一文的趣点就在于故事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读者在欢笑的同时能引起对“变”与“不变”的深思。

(二)读出人物之趣

故事之所以让读者爱不释手,除了与它精彩的故事情节脱不开关系之外,还与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读出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有趣来。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故事中,人物为什么会让读者感到有趣呢?就因为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两个人物的一慢一快,性格反差太大引起的。《方帽子店》一课中,方帽子店的店主和孩子的新旧观念冲突,让读者觉得特别有趣。教学的时候,要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文章中的人物有哪些有趣的地方。这样,使人物的鲜明特点在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回味无穷。

(三)读出语言之趣

语言是智慧的载体,是思维的外衣。在这个单元中,有的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有的语言朴素简练,有的语言风趣幽默,让读者感到无限趣味。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中,慢性子裁缝的话“为您服务,没说的!”“好办得很,没问题!”说得很漂亮,可是看到过了那么长的时间,他仍然镇定自若地不动剪刀的时候,读者不由地掩口而笑。再如,在《漏》一文中,作者在对虎和贼一路落荒而逃的描写上,他们的对话使人感到啼笑皆非,忍俊不禁。在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阅读,挖掘其趣点,并进行品味涵泳。这样,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畅享阅读的快乐。

二、紧扣故事特点,探寻故事表达秘妙

选编入本单元的课文都特别有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从故事表达的秘妙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赏析,以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语言的自主有序建构,为学生的复述故事奠定基础。

(一)探寻结构之秘

在故事类文本中,作者一般会按照自己塑造人物形象和主题表达的需要,把故事涉及事件的各个方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安排。在阅读时,从结构入手,帮助学生理清文脉,了解故事内容,可为学生的复述故事做好铺垫,促进语文要素在课堂的落实。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故事中,文章采用的是童话故事常用的反复性结构。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脉,教师可先让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几天”,然后依照反复性结构的特点把文本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以帮助学生发现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基本类似,都是围绕着急性子顾客的要求和慢性子裁缝的反应展开的,因此便于学生理清故事的结构,顺利复述故事的内容。

(二)探寻言语之妙

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特点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巧妙上,而且还表现在文本语言的精妙上。在教学时,教师要从语言入手,揣摩作者的表达特点,以帮助学生积累经典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复述课文奠定基础。如,《方帽子店》和《漏》这两篇课文,都采用了上下句呼应的表达方式描写人物形象。《方帽子店》一文中的“做帽子的人做方帽子,买帽子的人买方帽子”,做的和买的相互照应。《漏》一文上一句写老虎,下一句写贼,这样一呼一应、一唱一和,回环往复,读来趣味无穷。教学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这样的语言表达规律。一旦掌握了这样的规律,学生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就有了可借鉴的语言模型,降低了复述难度,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探寻内涵之妙

在文本阅读中,浅层次的阅读大都止步于感官的刺激,而深层次的阅读则会引起读者的深思,直抵故事的本质内涵,感受故事的无穷意蕴。本单元的故事并没有生硬的道德教化的语言,而是在无形中让学生受到了教育。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表达的快与慢是生活的常态,《方帽子店》一文的变通等,教师不要给学生进行灌输,而要让学生在读、思、品、说中获得对故事朴实的价值判断,读出故事的意蕴,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提升。

三、紧扣语文要素,复述故事,创编故事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是本单元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教学时,教师要依托语文要素,指导学生大胆想象,创编故事,使整个课堂充满浓浓的故事味。

(一)紧扣语文要素,让训练序列化

本单元按照由精读到略读、由扶到放的原则编排课文,并在课后练习中根据故事的内容特点为学生提供了适切的学习支架。教学时,教师要借助这些支架,对学生进行序列化的复述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后面,以表格的形式為学生提供了复述支架。在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这一支架,让学生学习详细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这样从局部到整体,有坡度、有梯度地引领学生学习,教给学生复述故事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紧扣语文要素,让表达奇趣化

“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是本单元的写作要素。要想使写作要素在本单元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就要抓住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实践。如,在《枣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文本中想象神奇的地方,然后把这篇课文内容与本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出“动物变形记”的学习情境,这样让学生置身于“母鸡能飞翔,雄鹰胆似鼠,蜗牛健步飞”的奇趣世界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习进行想象写作,学生就会脑洞大开,写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作品。

(三)紧扣语文要素,让复述可视化

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搭建复述支架可以使学生内隐的思维显性化,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学生的复述品质和质量。如,在教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时候,由于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直接复述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就可以参照本单元“词句段运用”板块中“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的方法先让学生学会转述,再按照表格的提示复述故事。这样,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对文本语言进行重构,能保证学生的高效复述。再如,《枣核》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复述支架。但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了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迁移运用,鼓励学生按照“时间、枣核的表现、衙役、县官的表现”三方面自制表格。(如下)

然后,让学生按照表格进行复述。这样,不仅使学生将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及时进行巩固运用,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复述难度,促进了学生复述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复述方式,这样学生的复述兴趣才会更浓,复述效果才会更好。

综上所述,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要求,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品味,感受故事内容,让学生真正读懂故事的特点,并学会复述故事、创编故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要素。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