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在高考复习阶段怎么样才能突破以往的瓶颈,从而更进一步。教师该怎么样引导学生让学生提高在高考阶段冲刺的复习效率,从而取得一个学生满意的成绩。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和关键点,本文在五种优化技巧上进行讨论专题知识点、模拟试题、写好作文、历次考试的错误、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这五方面进行探讨,探索出如何能让学生在高考冲刺阶段有效率地进行复习,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关键词】高考冲刺 高中语文 复习 研究策略
在高考时刻的冲刺复习是高三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项环节作为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在高考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来说,高考其实就是一场不具有硝烟的战争,需要学生拿着笔杆子上“战场”,它既离不开学生,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又离不开在高中学习生涯中教师的战略指导井然有序,运筹帷幄地进行指挥,打开学生的光明道路。在这样的冲刺阶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复习到更多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获得胜利,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专题知识点的复习与阅读互相结合
在整个高中生涯当中,每一年都是重要的一年,但是高三是众多学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在高三的学习期间,时间留给学生的并不多,然而又有好多门学科需要复习,所谓是时间紧,任务重,每一科的教师都想要有更多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冲刺,然而也有很多学生给每个学科都排了座次,导致众多学生感觉语文并不是很重要的,在理科班里面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为了能赶上教学进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教学,只为了能完成学校给的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能让学生有课外閱读的时候①。
比如,在笔者曾经的教学生涯中也犯过类似的失误,突然有一天一个学生匆忙的到办公室询问我:老师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为什么突然变成了如此枯燥的一门学科,让我们机器的进行字、词、句、段的学习?从而忽视了语文应该有的热情和兴趣。学生的这段话让我也马上明白了,语文教学的学习并不应该这样的枯燥无味,抽调了人文和文学的课堂教学,便会让语文课堂变成只会让学生机器的进行操作和理论的训练场地,这样做只会让学生对语文更加的厌恶,不会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积极性,更多的是让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在高三阶段的高考备战时期。虽然在高三的高考备战阶段是时间紧任务重的重要阶段,但是教师也应该恢复语文的阅读课程,这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做的,而且这样做不但不会降低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会使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也会带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样的高考复习阶段也是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当然,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选出一些好的阅读材料和一些好的文章精选,不能对学生的阅读放手不管。
二、引导学生对模拟试题有正确的认知
在很多学校高三高考备战阶段,为了能让自己在高考中达到一个自己理想的成绩,导致很多学生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都选择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题海战术,但是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以及在高考阶段的复习当中,题海战术并不是语文这门学科中最合适的一门方法,有时候只会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感觉到烦躁和对语文学习的消极心理,还会浪费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冲刺阶段的时间,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分配到每一门学科当中,从而使得学生在复习阶段过于紧张。
比如,在学生进行高考阶段的模拟试题的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将模拟试题中最后得出的分数当做自己高考时的分数预估,但是模拟试题并不是真正的高考题有时出的知识点还会有一些猎奇,然而相对于高中语文综合性来说具有决定性因素的不单单是依靠做题便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学生在进行模拟试题的训练时,首先,就要弄明白模拟试题中所给出的题型和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以及解答这些题目要达到怎么样的训练目标。其次,如果在高三复习阶段,选择了大量的语文模拟试卷进行训练和解答,肯定需要花费特别多的时间,但是,在语文的高考复习阶段中还不如将自己做练习题的大量时间。用来熟记语文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高考阶段的冲刺和复习,可以让学生尽量地少走弯路,与其量变产生质变,还不如在众多题型中找几种典型的高考真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探索,利用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用来复习整个高中阶段在高考中经常考查到的重点和难点。
三、加强结合生活实际丰富作文的内容
在高考的语文试题当中,说到作文对语文的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一点不为过,也算是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因为自身积累的语文素材较少,阅读量也较少,关注的新闻和热点也较少,在这种薄弱的语文基础上,想要写出一篇吸引教师眼球,同时又具有文采、思想境界又高的作文,只能说是难上加难。对此教师应该在语文高考冲刺阶段的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作文内容的训练,同时这也是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日积月累,才能积累到好的作文素材和写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扎实的功底。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积累时,应该引导学生从高一开始每天写自己的随笔,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发现有好的文章片段也应该让学生记到自己的累积本上,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和语文综合素养。对于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没有资料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语文课本中的屈原,司马迁等名人哪个没有感人的事迹,还有善于听取民众意见的齐王,为人民生活苦难而感到悲痛的杜甫……这些都是可以用到作文写作当中的材料,这样的就地取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写作材料。除此之外,还应该要求学生可以写出真实朴素的乡野生活,抒发出别人想不到的情感,用自己真正的感情去打动别人。再则,对于作文的题目、开头、结尾、文采、构思等等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训练,而且对于一些写字不好看的学生,教师要多次反复的对学生进行强调,把字写得整洁认真一些,让学生可以知道,在高考作文中字体整洁好看的重要性。
四、让学生在历史考试错误中认识自己
古人曾经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课标的标准和往年的高考真题。便是其中的“彼”,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情况便是其中的“己”,只有对这两方面有了熟悉的了解和认知,才能知道自身还有哪些缺陷,还有哪些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从而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出一个错题集,从自己整理的错题集当中了解到自己每次在考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也可以通过练习发现自己可以接受的难易程度,从而可以在考试训练中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②。
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的高考冲刺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难易度不同的文章和句子,或者是让学生去理解同样的句子,从而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步步的启发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因为每个班级都有学习较好和基础薄弱的学生,导致对同一个句子的理解时间有先后之差,这时候便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快速的理解和认知一段难度较高的句子。如孔子说的这句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句文言文所涉及到的知识便有很多有倒装句、判断句、古今异义、省略句等等,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句文言文进行标点和释义,帮助学生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并且引导学生在以往考试中所犯的类似错誤找出来,自己测试一下,看一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回答到怎样的地步。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让学生可以从以往的模拟测试中知道自己所在的层次,从而认清自己应该如何进行发展,如何在高考冲刺中可以更快地把握住自己的得分要点。同时,教师的积极引导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才能做到在高考冲刺期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五、教师构建有效的语文复习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高考的冲刺阶段中,只有科学性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也要教师探索出和其匹配的高考复习教学模式。很多高校的高三语文教师都认为在语文的高考冲刺教学中,高考考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就让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非常地保守,教学的形式也比较陈旧。由于这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新课标改革下的高考初衷背道而驰,导致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都显著的偏低,和新课标改革的精神相差较大。
比如,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如今的高考冲刺复习中,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原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最后在考试中无缘无故地紧张,达不到自身理想的考试成绩。对此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建一套在高考复习阶段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理念立足在高考当中,说明和新课标改革的精神相互吻合,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灵活地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模式是从“优先教学”“巧妙练习”“深度讲评”三大模块出发。消费的时间较少,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的担子变轻,使得学习效果优化,这便是“优”。在试卷中试题的巧妙选择和课堂中巧妙的点拨,这便是“巧”的表现。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学过程中,对训练题和试卷的深度讲评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需要教师认真的对试卷进行批改和阅读,抓准试题中学生常犯的错误,针对学生所犯错误的重点、难点进行复习,抓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弱点,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的设计教案,在课堂中帮助学生深度分析错误,从而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做题思路,构建一个有效的语文复习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高考冲刺阶段中,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语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同时也需要教师应该具有灵活的创新精神、执着的事业精神、阳光积极的性格、坚定不屈的意志。教师需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而且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在高考冲刺阶段过程中,教师只不过是一个“引路人”,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努力,日积月累自身的语文成绩才会有所提高,才能在高考这场“战争”中取得一个自己理想的成绩。
【注释】
① 薛占杰. 浅谈语文复习阶段的备课[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0).
② 王富辉. 高三语文复习的“三不贪”与“三注意”[J]. 考试(教研版),2007(11).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