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怡
【摘要】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但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话”这一沟通形式却形成了固定不变的模式————有声对话,从而忽视了无声教学。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即无声教学手段),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快乐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新课程,培养,乐趣,无声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通常只关心师生之间的有声对话——这一永恒的主题,而忽视了对无声对话——新课程教学中的这道“美丽风景”的研究。真正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有声对话与无声对话的有机结合。但是,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师生之间有声对话早已成了固定模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往往缺少真诚的心灵沟通与思维碰撞,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时则你一言我一语,议来论去,看似热闹,却并未论及问题实质。学生与文本之间也缺少充分的对话。试想,学生三到五分钟内仅仅是把所学的内容读一遍而已,怎能谈得上理解?对文本不理解,又拿什么与同学、老师交流,进行所谓的“思维的碰撞”。
作为一位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线教师,当学生出现“视觉疲劳”时,如何适当给予“美丽风景”,如何恰当的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特震撼我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拙见:
一、模仿秀,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生活中运用较少,加上英语课时少,不像语文数学每天都有,时间间隔比较大,容易遗忘。每当我教完单词或对话让学生读时,总有几个学生不愿开口,怕自己“怪怪”的发音,遭来同学们的嘲笑。针对这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我想:既然学生不敢“有声”地交流,是否可以让他们在“无声”中交流呢?一次,我让孩子们看我的口型,在心里跟我默读,根据口型帮他们订正。当多次练习后,我就告诉他们,可以发音了,口形完全正确了。慢慢地,他们就有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原来的“英语哑巴”现在都敢大胆地开口说话了。对话训练时,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无声地对话不但有利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他们信心的增强。
二、转移法,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当他们疲倦时,常常出现只看不听,只听不看或干脆不看不听的情况。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一改往日的苦口婆心,将无声教学引入课堂,提高他们的兴趣,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每当新授完单词或句型,学生脸有倦意时,我的偶创设一个“哑剧”,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其以另一种崭新的姿态投入新一环节的学习。如在教学动物这一课时,教完elephant,mouse,bird,cat,monkey,and cat.这些单词时,看着已显倦意的学生们,我突然不说话了,而是两手交叉,两脚分开,显得很笨重似地往前走。学生显然被这一“静”吓坏了,又看到我这个奇怪的样子,都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精神格外地集中。我呢?不说话,也不停止自己的动作,只是忽然又放矮了婶子,快速地向前走,一会儿又两手分开,上下挥舞,接着又两手放在嘴边移动,一转身又将手放在头上。我反复做了好几遍,知道大多数学生都在无声地跟着我做动作。当他们兴趣正浓时,我又转入了第二部分的教学,Let’s do:walk like an elephant,fly like a bird,act like a cat and so on.有别于传统教学,运用无声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转移了学生学习单词的疲倦,形象的动作使学生一学就会。
三、献爱心,在无声中使学生自醒
蕴涵着丰富信息的教师的面孔常常是学生认读的“黑板”,他们时时从教师的面部表情,而其中眼神的信息最为重要。教师可以用微笑的方式去表扬和批评学生,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上课迟到了,或上课时思想开了小差,这时,教师对其微微一笑,他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对及时改正。对于回答问题,表演对话精彩的学生则报以满意的微笑,有意识地让自己的“爱心提醒法”为教学服务,肯定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纸片表心声,扬起学生的希望之帆
“心中所想,尽在纸上。”利用纸片进行交流谈话,不失为一条了解学生心声的佳径。敞开学生心灵深处一些不愿向别人透露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
课堂上的我们常常要处理许多偶发事件:有人突然哭了;不知什么时候教室里闯入了一只小动物;发现某个学生看课外书入迷了等等。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纸片传递心声,圆满解决课堂突发事件。如有学生突然在课堂上哭泣时,我们虽然劝慰了几句,学生止住了哭声,但其心结并未消除,听课效率可想而知。这时,我们可以视具体情况或布置点作业,或提出某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则写一张小纸条给那位同学:“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这一点委屈肯定压不倒你,挺起胸,笑一笑,全班同学看看你。”这种无声的交流,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简单、命令式让他别哭,要好得多。这能使该生感觉到教师把他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第和他交心,无形中架起了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我们也可以视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转入对该生的激励或全班同学的教育之中。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会取得成功。”轻如细细丝雨,柔如习习春风,又恰似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田的“心灵对话”,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不但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而且还拓宽了教育途径,提高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4)孙晓青…英语教学中的无声对话教学[J].外语界,2002(4):19
(5)赵永新…无声对话教学对比有声对话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