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勇波
【摘要】在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中,应用“德育微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德育教育。本文将从德育微课应用于班队活动中,激情趣启思维、德育微课应用于个别教育中,增魅力提实效以及德育微课应用于班级文化中,聚力量创特色三个角度出发,针对“德育微课”在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中的运用进行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德育微课”;小学班级;常规管理;应用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先进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其中微课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以简便、灵活的特点受到关注与应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便利。所谓微课,便是教师将课堂教学中会应用到的知识点以及章节学习的重难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固定的时间内为学生播放,这个固定的时间一般在十分钟之内,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知识点教学,所以微课的特点便是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尤其是在小学班级的常规管理应用中。当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数已经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也是重要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德育也应该成为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初具自己的意识和思维,应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对这个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所以教师应该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德育微课”应用到小学班级常规管理中,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一、德育微课应用于班队活动中,激情趣启思维
在班级活动的开展中,应用德育微课,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所以教师应该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德育微课教学,将传统班会中只靠教师主导的严肃课堂氛围转变为易于学生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发挥班级活动的价值。例如,当下垃圾分类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许多学生不明确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所以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度不够,即便是扔垃圾时想要垃圾分类,但也因为种类过多,从而对垃圾随意进行处置,虽然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一旦养成坏习惯,后期就不容易再进行改变。所以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让学生了解当下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以及垃圾随意处置带来的严重后果,然后为学生播放正确的垃圾分类方式,可以采用动画、儿歌的形式让学生牢记,然后组织学生对视频中的扔垃圾进行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垃圾分类。
二、德育微课应用于个别教育中,增魅力提实效
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所以性格爱好也不相同,班级中的学生众多,性格爱好迥异,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在教学中将德育微课应用与个别教育中,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实效。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习惯模仿家长或者周围人的习惯动作,而他们的分辨能力较差,不管是不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都会“照单全收”,所以可以发现在班级中,学生都有着这样或者那样不符合年龄段的坏习惯,如抖腿、说话不文明等,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会对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热爱游戏和动画,所以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他们这一特性,对他们的坏习惯进行纠正。可以先了解学生喜欢的影视形象或者动漫人物,然后制作关于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的课件,将学生感兴趣的形象加入课件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然后可以和学生玩一个游戏,那就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德育微课应用于班级文化中,聚力量创特色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式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所以课业压力变得越来越重,而小学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之间就班级文化问题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造成影响,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们之间的感情,提高凝聚力。例如,在制定班级口号或者班歌时,一开始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所以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内容的微课为学生播放,如爱国主体的课件、创新发展的课件、热爱劳动的课件、安全健康的课件等,播放完成之后,让学生选出一个最感兴趣的课件作为班级文化的方向,然后根據这个方向制定班级口号以及班级文化。其中口号是最常被应用到的,所以一定要主题明确、朗朗上口,形成班级特色。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班级常规管理与德育微课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具体为:德育微课应用于班队活动中,激情趣启思维;德育微课应用于个别教育中,增魅力提实效;德育微课应用于班级文化中,聚力量创特色。
参考文献:
[1]胡倩倩,尹刚,方正清.课程思政视域下“婴儿抚触”递进式融入德育元素的微课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3):132-134.
[2]储海平,王祖凤.关于中职德育课程生活化微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24):81-84.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19.2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