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更应当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不断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方法融入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行为引导和习惯養成,为学生找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不断结合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丰富课堂教学环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构建有效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应避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在进行数学思维转换的过程中,教师应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让学生意识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并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形成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气氛,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际,进行问题的不断深入和分析,从而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运用所学知识快速解决数学问题,逐渐让学生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自主环境中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抓住问题关键,整合信息内容,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在不断进行课堂创新的过程中,能够用现代化教学思维思考课堂教学新形式,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应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其独立思考能力为培养基础进行教学问题的开展,突出其主体性。让学生进入自觉思考状态,并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展开不断的联想和创造,从而形成重要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空间。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把握问题的关键
教师在不断突出学生优势表现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观表达意愿,并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在引导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推理,形成重要的独立思考习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关系之间的变化,并能够从问题的关键出发,认真审题,形成豁然开朗的解题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也是在不断转换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进行知识整体思维构建的课堂。在不断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加入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向。学生能够将知识联系生活,对问题进行扩展,从而形成重要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是教师主观意见的表达,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重要教学目标,在教学细节上与学生达成一致,在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在课堂导入部分进行前期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训练中独立思考。
(二)巩固知识基础,建立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抓住课堂教学重点,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独立思考能力需要学生具有稳固的知识基础,并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对问题进行合理展开,逐渐形成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效连接。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践,也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建,逐渐让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欲望,进而达到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找到解题方法的同时,应当让学生自主总结解题过程,在不断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三)教师激励评价,形成独立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指导和评价的过程中,应当采用激励式评价。运用委婉的语言和幽默的话语,逐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自主解决问题的幸福,并逐渐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在解决问题中形成重要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敢于挑战有难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潜在数学能力。
三、结语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策略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学生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独立思考的信心,在教学设计中应当运用综合性教学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超,简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7(3).
[2]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5,1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