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鹏 刘猛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在世界上逐步扩大的影响力,一种新型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英语”方兴未艾。中国英语是在中国本土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是中国英语的密切接触者与传播者。本文针对中国英语的不同英译方式做了一项对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英语表达接受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此项研究总结影响中国英语接受度的因素以及中国英语英译的策略,以促进中国英语在目的语境中的接受和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关键词:中国英语 汉英翻译 来华留学生
一.引言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最先由复旦大学学者葛传椝先生提出。他认为在英语口语和写作中,我国特有的事物可以用中国英语表达。汪榕培教授认为“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并把中国英语定义为: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中国英语可以看作EFL(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环境下的一种英语国别变体。中国英语立足标准英语,承载中国特色,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利器,是中国文化失语的解决之道。纵观中国英语学术史,先前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英语的产生、特点、概念、意义、语料库建设与未来发展等方面,而在接受度、英译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在华外籍人士对中国英语的接受度方面。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是中国英语的密切接触者与传播者,因此对他们接受度的调查颇有反映价值。先前对中国英语的研究大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较少。本研究针对中国英语的英译效果做了一项对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英语接受情况的调查研究。同时,通过此项研究总结影响中国英语接受度的因素以及中国英语英译的策略,为增进中国英语在目的语境中的接受度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献计献策。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设计和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是江苏省内高校来华留学生,调查他们对中国英语接受度的总体情况,并选取了 10个汉语词汇对应的典型的中国英语表达,调查不同英译方式下的中国英语在目标语受众中的接受程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探究,以得出对中国英语英译实践的指导意义。所选的中国英语表达均源自中国外文局、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等中国官方出版物的英文版官方网站以及英美主流媒体的报道,英译具有代表性且与来华留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
在问卷中,每个中国英语对应的汉语词汇提供3至5种现存译文选项,大体按照音译、直译、意译的方式排序,采用以图示物与将其放置于一定的语境中的方法,便于受调查者直观、准确地理解该词汇的含义,进而选择一项最能接受的译文。如对于“饺子”一词对应的中国英语,笔者通过以图示物的方法进行如下问题设定:How do you name this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所给选项为Jiaozi, dumplings, boiled dumplings, Chinese dumplings, I dont know. 再如,If you want to cheer someone up, which of the following(s) do you think would be appropriate?所给选项有Jia-you, Add oil, Go!, Come on和Aoligei(奥力给)。题目均为多项选择题。
笔者利用“问卷网”平台向江苏省内高校部分來华留学生发放问卷。此外,笔者还对部分受调查者围绕问卷内容和调查统计结果进行深度访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查阶段,主要采用的是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第二阶段为分析研究阶段,主要采用SPSS统计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问题分析。调查问卷在参照并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并针对来华留学生特点进行修改。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收集来华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所属国家所在英语圈层、汉语水平,其中“所属国家所在英语圈层”是基于卡奇鲁(Braj Kachru)的“三圈理论”将留学生所属国家分为内圈(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圈(非母语国家将英语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语言广泛应用于教育、政府和文化,如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和延展圈(指和前一类型相比英语主要服务于更多的专门用途,如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这些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等)。汉语水平依据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等级来评判。第二部分是调查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英语表达的接受情况,分为对中国英语整体接受情况与对具体的中国英语的词汇的接受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江苏省高校来华留学生。为确保调查结果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受调查者的接受情况,问卷采用匿名形式,不要求受调查者填写真实姓名及所属高校等信息。共计发放问卷112份,有效问卷回收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2.9%。
根据调查,我们得到以下信息。来华留学生所属国家圈层其中内圈有11人占比10.6%,外圈65人占比62.5%,延展圈28人占比26.9%。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如下表(表1)所示:
调查的来华留学生中,有81人接受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国别变体的存在,占比77.9%,23人不接受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国别变体的存在,占比22.1%。对于具体不同英译方式下的中国英语的接受效果如下表(表2)所示:
(二)结果分析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与后续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英语接受度高,认可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国别变体的存在。对于整体上不接受者,他们给出的理由有英语在中国不是官方语言、中国英语不符合标准英语语法。不同英译方式下的中国英语十分影响来华留学生对它们的接受程度,因此不同词汇采取音译、直译或意译的方法不可一概而论。此外,我们发现,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影响他们接受度的一大重要因素。从结果大致可以看出,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越高,他们越倾向于选择音译或直译下的中国英语,如HSK等级为6级的7位留学生,他们选择了所有音译下的中国英语。再如对Jiaozi一词的选择中,HSK为1级的3位留学生中无人选择,HSK为2级的留学生中仅有2人选择。来华留学生所属国家圈层对其对中国英语接受度本研究中未发现明显影响。
我们还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于一些经济社会热词、甚至网络热词的接受度可观。如roadside stall(地摊)、heroes in harms way(逆行者);对于像Aoligei(奥利给)这样的网络热词,来华留学生也能拥有一定的接受度,这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提高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英语的接受程度。
我们还发现,即使一些中国英语的新词被权威的英语词典收录,如add oil(加油)、lose face(丢脸),来华留学生对其接受度也不可观。这说明了这些新词虽然被词典收录,但没有得到大部分受众的认可。在此面前,受众仍然倾向于选择传统的英译方法。对于采取直译方法的中国英语,如Chinese knot(中国结)、Double Seventh Festival(七夕节)、backtracker(逆行者),来华留学生对其接受度也并不可观。这反映出直译的译法并没有准确、地道地表达出词语的内涵。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能够被公众接受的译文才是有说服力的译文。译文只有被受众接受,才能达到传播的目的。由以上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不同英譯方式下的中国英语的接受度不同,因此对于不同英译方式的选择,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提高英译质量与受众的接受程度,从而推动世界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依据上述调查,笔者试总结归纳中国英语的几种英译策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1)音译:就是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把词汇拼出来。对于一些从英语文化中找不到类似意思的词汇,如果用释义的方式来解释,通常会显得过于冗长,所以可以用音译的方式来翻译。如Kung Fu(功夫/武术)。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事物逐步被人们所熟知。上述研究显示,如Jiaozi(饺子)、Lao Gan Ma(老干妈)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仍然能保持较高的接受度。然而直接音译对于熟悉汉语文化的读者而言并不会有太大困难,对于不熟悉者,我们可以采取音译+注释的方法。在我们的调查与访谈中发现,来华留学生能够接受如Lao Gan Ma(老干妈)这样音译而来的中国英语,但在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超市购物时,若能看到Chili Black Bean Sauce的注释,他们能够更加确信这是他们想要购买的商品。再如对于Jiaozi(饺子)一词,对于不熟悉或遗忘“饺子”这一汉语表达的留学生而言,他对于Jiaozi这个选项持迟疑的态度,他们不确定是否Jiaozi就是表示图中所示之物。若音译+注释Jiaozi(dumplings),来华留学生更能接受这一表达。
(2)译借:逐词借用英语词汇进行对应翻译。资料显示,常见译借的中国英语例如Four Modernizations (四个现代化), One China Policy(一个中国的政策), reform and opening up(改革开放)。此次研究我们发现,译借(或直译)的效果并不可观,这样的方式有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词语的内涵。如“中国结”若译成Chinese knot,就不能将其特殊的文化内蕴和民族特征表现出来;中国结象征吉祥如意,故译成Chinese Jubilation Knot才能充分译出 “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再如西方一媒体将“逆行者”译成backtracker,纯粹就是不假思索、乱翻一气,受众对此接受度仅有1.9%。“逆行者”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华夏大地时,对不畏危险、勇往直前的医护工作者的赞美,译成heroes in harms way才能体现其伟大的英雄气概,画面感十足。
译借的方式常常为了保留中国文化的本来特色,采取音译又不妥的情况之下,常见于一些存在已久、固有或已然使用成习惯的词汇,除上述提到的还有paper tiger(纸老虎),dragon boat(龙舟), the Temple of Heaven(天坛),对于这些词汇可以直接使用。 但对于译者而言,我们常常遇到的是一些新词,对于它们的翻译需慎之又慎,不可图方便直接英译,这样往往产生误解,造成中式英语(Chinglish)之嫌。在访谈几位在扬州某高校学习的留学生时我们发现,他们初来扬州,并不清楚Slender West Lake(瘦西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湖,直到老师向他们介绍了扬州的旅游特色,介绍了西湖与瘦西湖的文化底蕴,与他们才明白了Slender West Lake的内涵。因此,在译借的过程中,译者不妨也采取译借+注释的方式,让受众更能理解词语的内涵,而不是指停留于字面意思、浮想联翩。
(3)意译:保持原文内容、而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并不一一对应。调查发现,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他们对这样的英译方式接受度较高。意译关注内容忽略形式,较为灵活,就要求译者对词语意义十分透彻的理解,运用准确地道的英语刻画其中国特色内涵。如对于“地摊”的英译,roadside stall与roadside booth 相比前者接受度较高。因为stall指的是a table or small shop with an open front that people sell things from, especially at a market stand,而booth 指a small area separated from a larger public area by screens or thin walls where, for example, people can make a telephone call or vote in private. 可见,stall一般侧重于集市上的摊位,而booth可指一个小隔间,或两面、三面围起来的小空间。所以roadside stall更能准确描述“地摊”的意义。再如对于“后浪”的英译rising waves相比younger generation更胜一筹。“后浪”一词本身就是具有比喻义,它不仅仅是younger generation(年轻的一代),更是蓬勃发展、锐意进取的年轻的一代。所以,他们时刻准备着汹涌,准备rising奋起拼搏,而不是甘心于falling沉沦。这个译法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蓬勃气概,也与与他们同龄的来华留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共鸣。
总而言之,对于英译方式的选择,译者需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透彻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让受众准确直观地认识词语的内涵与中国特色。特别是对于音译和译借的方法,对于新词或存在时间较短、范围较窄的中国英语,应当添加注释,避免使中国英语沦为中式英语。
在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英语接受度方面,除了合理英译,高校和任课老师还需积极向他们讲述、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使来华留学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新的载体,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英语和中国文化。
五.结语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有效地沟通、交流和影響。无论何种翻译,都希望被受众接受,以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度的高低是衡量译文优劣的重要标准。接受度高的译本,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才能更加顺利地传播其背后的内涵与文化因素,才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译者英译时,应以受众的接受度为主要考虑,灵活运用各种英译策略与方法。多数译文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推敲斟酌的结果。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人手不足和精力有限与受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响,本次调查的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和来源国数量不足,特别是来自“内圈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太少,影响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其次,英译效果的判断最终是基于受众的接受效果,所以目的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主义倾向。最后,本理论以受众的接受效果为导向,译文面对的受众群体广泛,而留学生只是其中受众的一种,所以研究时应尽量考虑到所有潜在的受众,并展开详细的分类讨论,这样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全面、公正。
参考文献
[1]路玮丽. China English: the Medium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J]. 海外英语, 2018, 000(001):12-13.
[2]Wei R, Su J. The statistics of English in China[J]. English Today, 2012, 28(03):10-14.
[3]Yoshikawa H. Recognition of world Englishes: changes in Chukyo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s[J]. World Englishes, 2010, 24(3):351-360.
[4]张晓雪, 窦卫霖. “翻译说服论”视域下汉语新词英译效果与策略研究——以一项汉语新词英译的接受度调查为例[J].上海翻译, 2020(01):76-81.
[5]艾玉.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兼评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海外英语, 2019(14):18-20.
[6] 高一虹, 许宏晨. “世界英语”及“中国英语”研究:新世纪的挑战与展望[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6(05):122-129.
[7]孔莎.从中国英语音译词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27(03):73-76.
[8]俞玮奇.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减退的影响因素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3):24-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一般立项项目,得到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一般项目(202011117104Y)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2011117104Y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