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1-07-09 15:57李学红
文学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李学红

内容摘要:基于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基础性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知识,在保证学生们得到素质化教育的同时,最大化的培养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优秀品质。本篇文章先是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再分为几个方面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的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几项有效的措施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關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便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而语文教学作为运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包含了社会类、民族类、历史类等多种文化。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智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因此为增强学生们对文化魅力的感知以及不断开拓学生在思维上的创造能力,应将传统文化渗透式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一.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语文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语文不仅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媒介,更是传统文化流传下去的核心方式。这就意味着将传统文化渗透式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1.有效阻止外来文化的入侵与冲击。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文化环境受到来自全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开放的包容度会使我国文化受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宗教的影响。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开放环境下文化带来的冲击,更为有利的促进传统文化对学生们的影响。基于这种方式下,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学习环境,保证了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而学生们身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主体,在得到足够保证的基础上,能够更为有效的阻止了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入侵与冲击。

2.能够更为高效的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大部分的传统文化都不是直接能够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故事背景或经过很多语言修饰再体现出来的,这样的教材显然比生硬的知识点更好,能够更大程度上的带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

3.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一种正常的人生价值观念。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积累,形成一种对传统文化作品独立的一种思考方式。最终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的价值观念。

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的现状

1.教师对课程的关注度不高。基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点大部分还都是集中在成绩问题上,这种过于看重分数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忽略。基于应试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记忆并分析的能力,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再加上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文章的学习只是以考试为目的的专门知识点梳理,没有从整体上全面的对文章进行了解,致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不到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和影响。

现阶段我国已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此时的大部分教师即使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由于还是要关注成绩高低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学过程仍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化还是一种过于形式化的模式。

2.课程设计上不够完善。语文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教学科目,在许多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小学阶段对相关的语文知识要打好基础,要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上。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问题上,通常是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教科书的文章类教学,一部分是单独与书本外的写作教学。在对第一部分的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们学习文章的大体意思、对语言文字进行鉴赏、理解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如何运用等方面的知识。而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也就是对写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们摘抄好词好句以及语言优美的语句,然后进行背诵,最终在写作时将这些积累的句子运用到作文中,或是背下部分文章的经典段落后匹配到作文中进行应用,形成了一种模板式写作。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学生们在写作和学习过程中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创作能力,还让学生们失去了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对自身能力和人格的完善过程。

3.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化。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主、客体的明确分离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予以一定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对整个学习进程进行把控、组织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以人为本”为教学理念,全方面综合性的对学生们的学习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是另外一番情况。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新课改的要求恰恰相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承担主体的责任,只是一味的将所谓的知识点传输给学生,而学生此时变为一个客体,在学习时只能一味的被动接受老师生硬模式下传递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情况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让整体上语文教学的环境培养受到了影响。

三.促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1.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衍生性引入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运用的教材,其内容都是非常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其内容和文章的选取都是由多年编制教学教材的专家、学者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最终编制而成的。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章内容不仅有现代化内容更是均匀的嵌入了传统历史性文章,最重要的是所涉及到的文章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素质培养意义,值得学生们不断的学习和揣摩。基于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仅只能传输给学生们关于修辞、写作手法这些比较生硬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根据文章内容不断影响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将这种精神不断的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中不断感受人文精神带给自身的影响,最终让学生在价值观的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上得到提升。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可以借助其原著的一系列背景说明本篇文章要传达给读者的意义与道理。草船借箭是出自于《三国演义》中在赤壁之战中的一个故事,主要写了周瑜故意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马上就识别出来这是条害人之计。后来在鲁肃的帮助之下,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虑、怀疑的性格,最终用通过草船诱敌借到十万多支箭。教师在对此篇文章进行讲解时,一定先要阐述文章、故事发生的背景,就如上文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基于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发生的,通过背景说明后再引入课文的具体内容即草船借箭整个故事的发生、经过以及结尾进行讲解。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在讲解中注意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也就是通过历史背景下对故事进行传递,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故事中的任务处在当时故事下所体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就比如曹操多疑的性格、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性格,都能够在故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还要整体性的对整个故事进行一个把控,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想要传递给读者的道理便是运用足够的智慧和谋略,借用他人的物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或期望。以上述例子的方式来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度,还能够通过文章的意义和延展性文化知识来促进学生们对自身人生价值观和思维观念的培养。

2.提升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素养。亘古不变,教师的责任即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汲取更多一部分都是来自教师的传授。基于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不断的加强,在教授课程之外进行不断的知识汲取和充实,只有当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保证,才能够以身作则的将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们。检验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不应仅局限于其所授课程的专业能力,应将眼光放到专业之外。在自己专业领域之外还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审美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才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之外还能不断吸收知识补充自己,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做好学生们学习的标杆,才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风格与魅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程度。教师通过自身的素养和人格魅力带动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不断具有相同的品质与魅力。

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不断累积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文化積累,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进程。相应的语文教师对教学中的方式运用也要多加以注重,达到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洗礼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学习乐趣的目标,最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们自身品格的养成,综合性的提升学生们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改红.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新通信,2018,20(04):206.

[2]何福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46):204-205.

[3]孟庆良.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现代交际,2016(19):200.

[4]蔡任午.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熠熠生辉[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253-254.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新塬镇教育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