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坤
【摘 要】 本文从数学运算、数学逻辑以及数学应用三方面着手,阐述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并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展开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借鉴,进而在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同时,实现其综合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管是对于学生的成长还是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尽管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制约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层次的探究。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1.数学运算的素养。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运算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思考、观察以及计算数学问题的同时提升其本身的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在实际展开学习的时候涉及大量的运算,所以若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则务必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大力开展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2.数学逻辑的素养。一般来说,学生如果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举一反三。通常数学知识本身都有着较为抽象的特点,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此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质量的提升。
3.数学应用的素养。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知识不能仅局限在教材课本的范围之内,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既要确保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其进行应用的能力。这样才可以有效弥补书本中的局限,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1.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同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想真正学好数学,需要充分将理论学习、积极思考以及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这就对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供学生开展相应的课堂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找到学生思维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措施,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
以“20以内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列出这样一道练习题:小猴子一共有20个桃子,它在家中藏了几个,剩下8个,问小猴子在家藏了几个桃子?这种练习题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当精准找到其中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去掉其中的多余条件,进而实现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在实际讲解这道练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先进行类似情境的设置,在班级中挑选20个学生,然后让15个学生去教室外,问现在教室里还剩几个学生。学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参与感,还能使其在游戏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層次的了解与认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推动力,学生只有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深入加强对学生兴趣点的拓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所带来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及名人事迹。以数学家华罗庚为例,其小时候在数学课上,教师便提出了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有一个神奇的数字,要是3个3个数的话,还剩2;5个5个数,还剩3;7个7个数,还剩2,问这个数是多少。该类型的题目中蕴含着一定的趣味性,学生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实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优化开展教学评价。除了积极组织课堂实践活动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以外,若想实现对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评价工作,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将思维发散,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能够同数学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例如,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测评方案的制定。其次,教师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相应的作业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教师在实际开展作业布置工作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且统一整合相关知识,在课堂中对相关知识内容展开详细分析。最后,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期末试题,在其中适当融入说一说、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在良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还能够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未来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务必要加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积极组织科学的实践活动,并优化开展相应的教学评价工作,切实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美华.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培育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