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数学“你知道吗”板块教学为例,浅谈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

2021-07-04 02:15梁少依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思想策略

梁少依

摘要:2011年我国小学数学全面课改,在新课改中强调要提升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每册教材都新增“你知道吗”板块教学,目的是在于通过这个板块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本人在这十一年课改教学过程中,以“你知道吗”板块教学,探讨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你知道吗”;数学文化;数学思想;策略

课改十一年之际再回望,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还是不高,老师们更多关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也以应试内容为全部。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度解读教材、挖掘内涵。以人教版教材编排的“你知道吗”板块教学为例,提出“品读阅读资料,加强数学文化渗透;深挖延伸内容,理解数学思想;体现拓展发散,发展数学思维” 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进行思考与实践。

一、品读阅读资料,加强数学文化渗透

(一)用数学的悠久历史来展现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及背后的发展规律是数学知识的最大魅力所在。“你知道吗”板块中有很多类似的内容,我们要合理运用阅读材料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人文润泽,使课堂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起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和学生一起分享教材三上第99页的“分数在人类不同发展时期的表示方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内涵和读写、记录、计算、交流在实际生活中的方便快捷。课堂便不再是学生片面追求知识的场所,而是师生共同发掘人类文明、数学历史的乐园。

(二)用数学的发展历程来体现数学知识的育人价值。

数学家为挚爱的真理而不懈追求的精神在教育学生、启迪学生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执着追求真理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会大大提升数学知识的育人价值。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圆周率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及数学爱好者的小故事,如祖冲之的故事,以及有的国外数学家已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几百万位;有的数学爱好者能一口气背出圆周率小数部分很多位等等,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这样由古至今,由中及外的数学发展史中感受到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懈追求,用数学的曲折历程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从而产生“心向往之”的学习动力。

(三)用数学的美学价值来发挥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美学特征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外显性质,教师可利用符号、公式、图形、数学逻辑等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让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从而感悟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后,可以最标准的五角星为例,向学生介绍“黄金比”的相关知识,我们也将“黄金比”这一概念进行推广。课堂上,我们向学生介绍头部、面部、手部、躯干等身体各部位的黄金比,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深挖延伸内容,理解数学思想

在“你知道吗”板块为学生介绍了很多看似不作要求,但与现阶段的学习又息息相关的数学概念,例如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的介绍、短除法、如何判断最简分数能化小数等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不但不能不教,应该更要花心思教,善于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课内渗透教学,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把“你知道吗”真正变成学生的“知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感受数学方法的精妙和数学思想的深远,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领略数学的内在文化特质。

(一)数学学习内容要延伸。

很多数学知识都具有高度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教材简化了一些解决的方式方法,力求能使学生简明易懂。例如五年级下册有关质数与因数的教学内容,教材中介绍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用列举法。但是列举法局限于两个数字比较小的数之间的计算,对于一些数字稍大或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时,列举法就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在教学时必然要引入简单易懂且容易操作的“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法”等方法,将数学的学习过程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不断延伸。

(二)还学生一个完整的数学。

最简分数能否化成小数的判断是五年级下册79页“你知道吗”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个知识,这样在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他们就不会在“能不能除尽”中纠结。学生只有在知识中没有缺陷,知道来龙去脉,才不会在学习中留下遗憾,

三、体现拓展发散,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六年级下册在反比例的例题后穿插了关于反比例图象的“你知道吗”内容。课本编排的意图一是链接“正比例”与“反比例”之间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在正比例内容的编排上,有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式和正比例图象,但在反比例的例题中却没有编排反比例图象,为此,教师紧密结合正反比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对比分析,很自然地引出反比例圖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清晰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各自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区别。其意图二是链接现学知识与将学知识,并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小学生学习的正反比例图象是在第一象限的,为了让学生对该知识体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知,同时又考虑到小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适时穿插了正反比例各个象限内的表现图,让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又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之后,我们可介绍的“刘徽用出入相补原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使学生掌握原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会将一个图形经过分割、移补的方法转化为长方形进行面积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可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一定的激励作用。” 数学不仅仅是一个个精确的概念,一步步复杂的计算,一个个深刻的定理,透过对于“你知道吗”板块教学,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挖掘与渗透,那么这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精妙和数学思想的深远,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领略数学的内在文化特质。

参考文献:

[1]高君平.数学文化观下的教学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2]黄建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王光明 范文贵.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数学思想策略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