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迎
摘要: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阅读教学应当是开放而具有活力的,本文将针对现阶段小学生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问题;对策
1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将数学阅读看作数学审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太片面。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语文和英语等语言类学科可以通过阅读的形式来积累知识,然而诸如数学等逻辑性强的学科则无需阅读。数学只要学生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学好数学。此外,家长和教师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或对学习效果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情感以及数学思想等。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数学教育理念也会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不重视数学阅读或将数学阅读等同于数学审题。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数学阅读缺乏理论高度的认识、忽视了数学阅读的人文价值等。总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认识。
1.2学生未养成经常数学阅读的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学习,有的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有的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才去阅读,不是主动、自发的阅读。之所以学生不愿意阅读,是因为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即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不愿动脑思考问题。由此可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养成思考、质疑的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
2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对策
2.1教师加强引导
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运行是学生将阅读的内容内化于心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数学阅读的技能起到关键作用。皮亚杰认为只有在学习者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结果,不只是对某种特定刺激作出特定反应,而是头脑中认知图式的重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对数学阅读材料的内容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获取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构,以此达到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而充分发挥读者与数学阅读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在学生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总是问:“阅读后你得到了哪些结论?”而应该多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呢?如何联系起来的呢?你阅读后怎么思考得到这个结果的呢?”如果学生只是得出结果却无法解释他的思考过程,那说明学生对此知识还存在疑惑,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此时就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2.2进行标记批注,做好阅读笔记
数学阅读不能像读散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了解大意,而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为了快速准确的提取关键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时在旁边进行标记批注,做好阅读笔记。比如,可以用“____*”标出重点、用“﹏﹏Δ”标出难点、用“×”划掉干扰信息、用“[]?”标出疑问点、在“()”中写出隐藏信息或感悟等。此外,记笔记时要强调注意标题、格式等的规范性,帮助学生在阅读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2.3加强元认知训练
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例题、习题等时,要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才能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进行自我调控,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完成有意义阅读,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元认知水平。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新授课的学习中,元认知训练表现在:新授课学习中,可让学生自我提示:我要清楚概念、公式、定理等是如何得来的、有何实际背景。我要搞清楚概念、公式、定理中的关键词、符号的含义。我要想一想概念、公式、定理等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逆用,是否有其他等价形式,能不能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我是不是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我理解。我之前学过哪些类似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老师或同学是如何思考的,我在思考时是哪里有欠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加强等等。
2.4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阅读学习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做到嘴巴说、眼睛看、用手写。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有利于学生加工处理数学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以及有效地存储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圆规在纸上随意画几个圆,然后问学生所画的圆为什么没有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其次,教师让学生将圆剪下来,通过折叠、测量等动手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因此,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这将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盲目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2.5指导学生在数学阅读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数量关系转换成图形,以便使学生把数量关系形象化,最后帮助他们更形象直观地发现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换句话说,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简单的例子中归纳出数学规律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数形结合的方法也能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找到解决数学阅读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正迁移的发生。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11111111×11111111=?,公式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其实只要学生用化繁为简从1×1= 11×11= 111×111= 这些简单的例子归纳出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最后,提示学生利用竖式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3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要推动学生们去思想上接受一种类似于“大语文观”的“大數学观”,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让学生获得一种主动阅读的内心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黄德忠.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17):39-41.
[2].马艳芳.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