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鸿
摘 要:科学课程中包含了地理以及物理知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该课程中也涵盖了较多的实践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细化,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达到问题细化的设计目的。基于初中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的问题细化设计展开相关探讨,希望对今后的科学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践探究环节;问题细化设计
初中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课程中具有较多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探究学习能力。针对学科的这一特征,无论是在猜想环节还是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教师都需要重视问题的细化设计,引导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对问题合理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猜想是实践探究的前提,由于初中生的年龄较小,生活经验积累较少,因此,学生对问题的猜测会从生活方面入手,这也需要教师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从生活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形成完整的猜想流程,带着自身对问题的理解进入课程的学习中[1]。
以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汽化与液化”一课为例,本课讲述了蒸发、沸腾等实验现象,并且探讨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因素。基于此,教师可以将问题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将湿毛巾快速晾干?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提问之后,展示出了强烈的学习欲望,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学生说把毛巾摊开,放在阳光下可以干得快,也有的学生说可以利用烘干机进行烘干,学生纷纷根据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猜想。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回答进行归类,根据不同的性质划分成加大蒸发面积、升高温度等类别。在分类过后,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术语对分类类别进行表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更加规范的语言表达,也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回答进行二次分析和整理,加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并且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猜测和分析,保证学生的猜想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利用小组探究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度思考
小组探究作为当前教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信息,对学生学习科学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较为欠缺,在设计方案時可能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用自己的直观感受体会科学实践探究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课为例,学生在前面的课节中已经有了基本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前为每个小组分发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等实验设备以及记录表,并且在实验前提出问题:能否将定值电阻换成滑动变阻器?利用当前的实验设施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如果你认为可以将定值电阻换成滑动变阻器或者需要增加滑动变阻器,请简要说明原因和实践流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都围绕“电阻是否能更换”进行探讨,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可更换,也有的学生认为需要更换才能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学生在提出设想之后便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践。当前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以及探究状态,其对于问题的设想也可能存在错误的情况,教师在观察到这类情况时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应该观察其在小组中是否得到思维上的转变,如果学生始终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教师再进行引导和帮助,以此强调问题在实践环节中的重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是对内容全面分析的过程,并且在问题的引导下会意识到需要多次测量保证缩小实验误差,加入滑动变阻器可以更好地进行实践,所以需要在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加入滑动变阻器。教师通过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滑动变阻器在实践环节中的重要性,以此突破本章教学中的重难点,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
综上所述,初中科学课程离不开实践探究环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合理性以及细化设计,提出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适当引入实践环节,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实验探究能力,也有助于问题细化设计,对后续初中科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建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26-27.
[2]朱文娟.初中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的问题细化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184.
[3]陈海南.初中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的问题细化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2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