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摘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出发总结策略:构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引导拓展探究,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现代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只有拓宽创造性思维,不断结合现有的知识并多角度思考去解决问题,才能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把创造性思维带入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目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应对考试难以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结合实践调整教学思路,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发散思考等环节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学生是创造、探索的主体,而让学生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发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平行线判定”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了实践操作情境:首先要求学生利用三角板和直尺,运用“一贴、二靠、三推、四画”的口诀自主绘制平行线。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绘画的过程标注出直尺与两条平行线构成的角,并要求学生分析不同的角之间的关系。教师趁机引入同位角的概念,而学生结合绘画的过程很容易发现同位角相等的特征。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分析同位角相等与两条直线平行的关系。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并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之中,进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创造性思维是在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给予学生尝试、犯错的机会较少,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主动尝试的勇气,安于接受教师的标准答案,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针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组织探究性活动,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空间,让学生在启发下乐于尝试、敢于尝试、善于尝试,并在尝试、犯错、纠正的过程中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时,教师设计应用题:在某公园的售票处有这样一则海报:个人票價每人20元,团体票价(不少于30人)八折优惠。如果我们班组织去公园春游,要你来买票,你准备花多少钱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分组合作展开了探究活动,并通过确定人数、计算票价等方式尝试探索,并完成了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并通过互动讨论形成了创造性思维和探究。
三、引导拓展探究,启迪学生发散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保证教学进度,常常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敢进行创新探索。因此在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对陌生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和理解,并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大胆地联想、勇敢地尝试,从而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解题技能应用到未知的学习探索中,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带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和显著的发散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单一的学习思路,对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并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开阔性。
四、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讲解数学知识,以锻炼学生的解题技巧和速度,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导致学生遇到学习问题之后的第一个思路就是找老师讲解,而不是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分析,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课堂教学的实践阶段,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梳理思路。在课堂中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且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分析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在初中数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结合实践探究总结相关策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走出思维发展的局限,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创造,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颉霞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5):27.
[2]侯万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教导刊(上旬),2020(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