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策略管窥

2021-06-24 15:54程宝宝
文理导航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程宝宝

【摘 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高中历史教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关键。为了促进学生具备家国情怀精神,教师应充分挖掘历史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同时,我们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让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心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评价;课外实践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結果致使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轮新课改提出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来说,我们不仅肩负着历史知识的传授任务,还要在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能仅仅给他们讲故事、传知识,还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以使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达到“以史为鉴,用史明智”的水平,深刻体会家国的重要关系。

一、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国家庭历来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和家庭的培育,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趋于成人,思想也日益成熟,在此阶段学生最能切实感受到家庭的关爱,最易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然而由于我们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致使学生在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方面较为匮乏。他们要想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需要在内心树立起担当意识,积极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人,以获得可以预知的美好未来生活。

(二)新课程改革的外在需要

几十年的应试教育使得师生唯分数是瞻,致使在课程教学中出现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的缺位,尤其是部分学生竟然不知家国情怀为何物,更是受到社会诟病。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充分体现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诉求。因此,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积极践行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国家认同感、国家归属感和国家责任感,使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得到良好继承并不断发扬广大,使中华民族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要从新课标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标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活动,以提升家国情怀培养的有效性。其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发展需要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方向,使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思想,以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领会其中的家国情怀精神。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节教学中,我们可先结合新课标要求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成长需求,挖掘能够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针对本节内容,笔者认为可向学生讲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华民族为此所做的不懈努力,从而使学生透过这些历史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升华为家国情怀观念。

(二)基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教师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对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由于受各类电视剧、文学作品的广泛普及,高中生对众多历史人物都已有了较多的了解,但由于学生获得的资源仍相对有限,其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往往不够真实,也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从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精神。例如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自12岁留学于美国,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先后工作于福州船政局、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1905至1909年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并创设了“人” 字形线路和“竖井开凿法”,震惊中外,由于其在铁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詹天佑能够积极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中,充分展现了其爱国精神和忧国情怀。通过对历史上具有爱国情怀人物的评价,学生在无形之中就会受到他们爱国精神的感染,从而使学生能够以他们为榜样,逐步树立家国情怀。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于实践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古人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高中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局限,其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在课外时间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则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课外实践活动就是教师有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利器”。课外实践活动有多种开展形式,可以是教师选定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借助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围绕主题撰写论文,也可以是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家国情怀精神运用于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学以致用,避免空谈,还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研学旅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接触历史文化,于体验中生成家国情怀精神。例如在学习了庄子的思想后,我们可以以学校为阵地,让学生友好与他人相处,爱惜校园的一草一木,学会排解学习压力,为自己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杜绝眼高手低,从而实现知识外化于行为。又如我们在学习“红军长征”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身边的革命老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在活动中亲自探寻与红军有关的历史故事,从而认识到没有红军的英勇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让家国情怀精神不知不觉地根植于学生心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学生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高度认同的情感表现,也是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过程中应具备的一种人文追求。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既是深化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家国情怀不能靠教师灌输而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积极研究教材,认真挖掘历史资源,从而借助蕴含家国情怀的素材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祁黄骞.“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落地[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

[2]王燕燕.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高考,2019(07).

[3]陈新红.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多维度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0(11).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