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华
【摘 要】语文是一门不容忽视且无可或缺的基础性学科。它不仅有利于在学生群体中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文化智慧和精神结晶,而且有利于保证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拥有一个好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能力,是立身处世、事业发展的基础型保障。在语文学科中,古典诗词与民俗文化的教学内容是十分经典而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这一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积极牢固地掌握古典诗词的学习,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注入活力现象。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古典诗词与民俗文化传承上作出了探究性实践,现予以呈现与分享。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民俗文化传承;策略性研究
在2020年最新版本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科目是中职学校中各类专业学生应当而且必须学习掌握的科目,这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们今后在生活技能、语言文字能力、交涉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中职学校及其语文教师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都是极高的,并且有着很高的学习价值,能够为学生带来从语言能力到文化情操的全方位素质提升。笔者将依据自己在中职语文多年的教育经验,为大家在“古典诗词教育”的策略方面提供点滴个人经验和见解。
在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活动中,“古典诗词”教学相对来说进行得并不十分顺利。一方面,由于古典诗词是古人的语言,其遣词造句比较凝练深刻,具有相当的“时空跨域”感。与现代的白话文用词习惯颇有些出入,同学们读起来比较拗口晦涩,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有所阻碍。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语文诗词课堂的单一性,老师们大多是通过一味记背的方式来让同学们达到“熟能生巧的记忆”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给本就比较晦涩的古典诗词学习又增加了许多的阻碍,同学们不愿意也完全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民族文化传承,古典诗词的学习浮于表面,效果十分有限。笔者将从如下三个角度来探讨如何提升中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效果和助力民俗文化传承。
一、要善于为学习与传承构建浓郁良好的文化氛围
“语言文化的学习始终离不开环境的支持。”这一流传甚远的信条式古来之语,意在强调“环境语言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职语文的古典诗词学习和民俗文化传承,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要从“环境角度”下功夫。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由于它是一个人每天都会身处其中的客观现象,能够对人们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实质性影响。区别于教科式的教学,同学们在一个浓郁的文化氛围内,能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文化上的熏陶,无论在自身文化修养上还是在品质情操上,都会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力和影响度。不仅这样,在学校教育中,一个良好的古典文化环境还能够帮助班集体形成一种学习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围,同学们会自觉主动地去接近古典诗词,积极探寻其中的丰富内涵和美妙之处。在这种环境氛围内,同学们会对古典诗词产生所谓的“语感力”和“认同感”,也能在“情绪智力”作用下大大改善“拗口晦澀”的问题现象。在此基础上,古典诗词文化的教学就会变得“顺水推舟”起来,自然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下去,教学效果也会发生显著提升。
举例来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张贴一些经典性或精髓性的古典诗词名句,以供同学们随时随地地阅读、学习和欣赏。让同学们每天都能在不经意间触摸到这些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美好佳句。这些语句的具体内容,也可以由同学们投票选出,并进行定时更换,以便于有效保持长时间的新鲜感和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一个专题“文化角”,在其中摆上一些名家诗集或是文化艺术品。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能够拥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和宁静的心理,来仔细感受古典文化的无限魅力,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濡染,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在全班(甚至全校)范围内刮起学习古典诗词文化的热潮现象,在最大程度内形成传承民俗文化经典的良好风气。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可在全校范围内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古典诗词文化学习周”等活动,从而把班集体学习的风气不断的拓展到全体校园,构建起更大范围且更有影响力的文化学习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
二、要善于在转变学习模式中引领学生感悟文化内涵
“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具有深刻性和持久性。”众所周知,机械性记忆不仅是“肤浅”的,而且是一种“短暂”现象。特别对于历经淘洗的古典诗词学习来说,由于其非常独特的用词特点和极其丰富的内涵形式,单纯意义上的“记背”模式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在传统以来的“普通话套讲八股文”教学模式下,同学们在一遍一遍地重复朗读中很有可能只是“照猫画虎”,即使记住了古典诗词,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文化内涵。那么,不仅学习古典诗词的真正价值就被忽略和抛弃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念也会逐步地淡化或消耗掉。有鉴于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带领同学们对古典诗词有一个大致上的了解,然后对其背后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进行剖析,如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他们在创作时所处的境遇和心境,以及诗人本身的性格特点等。所有这些,非常有利于帮助学生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诗人情感和创作背景中去,从而更加切身地体会到其文化底蕴和内涵。总之,先理解诗词的内在含义,再进行适当地记背,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古典诗词内容,在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将其扩写为一个小型的“情景剧”,然后让同学们自由地写剧本,选取并分配相应的角色,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课本剧”排练和表演。如此而为,让同学们在阅读、改编和表演中充分地“代入”到诗人角色或相应内容中,在与诗人相同的情境下体会诗人此人当时的内心活动,从而对诗词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有更好的传承效果。这种方法也比较新颖有趣,能够极大地提升中职语文古典诗词课堂的活跃程度,积极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升同学们的“投入度”和“参与度”,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进一步推动古典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要善于在生活互动模式中引领学生感受文化魅力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无论古典诗词文化还是现代语言文化,自古皆然、没有例外。正因为如此,包括古典诗词在内的语文知识及其教学活动,如果远离或摆脱社会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这不仅是绝对不可取的做法和现象,它还会因此而最终陷入“无本无源、镜花水月”的不良境地。不仅如此,社会生活一部蕴藏海量的“大活书”,大自然是一部“绿色的课本”。把语文教学“搬出”教材、课堂和校园,“引入”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生活中,有利于为教学相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元的“生活互动”,让他们通过生活元素的链接、涵养和滋润,有利于他们更加全面性、立体性地学习并感悟古典诗词内涵,用教材上和课堂内所没有的“眼光和情感”去“发现、寻找、求取”蕴藏其中的“芸芸众美”、文化艺术和精神元素,并且在“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中不断地自我感悟、自主探究、自行深化,从而让古典诗词学习逐步变成一种习惯,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比如,在周末或是节假日,教師既可带领学生又可让学生自己参观并学习附近区域内的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展览馆等,乐在其中并通过实实在在的文物,来感受时间和时空所带来的文化积淀现象。所有这些看得见的文物与书本上的文字符号相比,带给同学们的濡染、作用和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且在这样一种安静肃穆的环境下,令人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沙漏”在悄悄流淌,看到文化的“车轮”缓缓地碾过字里行间,不仅有利于获得极大的文化素养提升,而且有利于获得极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形式,对于语文学习和古典文化传承是很有帮助的。
四、结束语
古典诗词由于其独有的民俗文化特征和浓厚的历史文学价值,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被广大师生所重视。语文教师更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更加灵活的手段开展语文教育,让同学们从中不仅学会诗词更要学懂诗词,并能透过诗词字面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以达成全面性情操陶冶目标,对中华民俗文化起到一个有效的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小琴.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
[2]宋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57).
[3]蒋小琴.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21.
[4]宋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7):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