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军
【摘 要】 小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能力有限,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让孩子易于接受。同时,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 小学教育 道德法治 生命教育
走进小学时代,许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毫无兴趣可言,认为不是必修课就不重视。正因为如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带来更多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课堂。教师还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从身边小事出发,将道德法治知识的案例带到课堂,带领学生认识生命,丰富生命。
一、教师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在教学这个過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所以,教师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生命,先从自身珍爱生命做起,再端正教学态度,让学生对生命加以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给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个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课程当中,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新的定义,明白生命的珍贵。
例如:大多数教师在授课之前会给学生布置相关预习任务,并发布相关学习资料以供学生参考。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提前认真备课,做足充分准备。在自己的备课本上通过画圈或者划线的方式,将课堂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标注出来,明晰下节课的上课大纲,弄明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高效率地利用课堂宝贵时间。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应提前对课文进行预习,大概了解下节课要讲什么。学生还通过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料,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为下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如此一来,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层层递进,将课程内容与生命教育紧紧融合起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生命的可贵,用自身的高尚品德来教育学生。
二、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强化生命意识
在自然世界中,万物皆可生,万物皆会走向死亡。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理性看待生命的起点和终点。然而,小学生的思想和认知还不完全,不能够充分理解生命的真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逐渐强化生命意识,完成生命教育的教学任务。小学生对生命的概念非常模糊,不能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小学生要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里面重点学习生命教育,通过认真学习,才能懂得生命的真谛。
例如:课文《我们的生命》中,教师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的解读,并设计了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成长两个环节。教师通过一段有价值意义的视频向学生展现生命的起源。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一起探索生命的意义,领悟生命的真谛。这个时候,学生深深陶醉于其中,大脑不禁浮想自己的出生以及成长的历程。教师以牡丹花为例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成长历程。 起初,我们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给予它生命的机会。过了几天我们给它浇水,给它创造成长的机遇。于是,它破茧而出,长出来第一枝芽。再给它施肥,浇水,让它成长。终于有一天,它长大了,开出来一朵朵鲜艳的花儿。在这期间花儿经历了风吹雨打,但是它永不放弃,认真对待生命,最终获得成功。在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在我们生命成长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种种挫折,可是我们都不可以看轻生命。每一条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爱生命。课堂节奏层层推进,逐渐实现教学目标。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营造活跃气氛
小学生的认知范围狭窄,教师不应该笼统地讲一堆课本内的知识,而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用案例陈述。教师在课堂应该多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多举例,易于学生理解。用太多过于大众化的例子,学生不但不易明白而且对完成教学目标不利。教师需要将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知识融入课堂中,举一些涉及道德与法治的案例。教师再出几道考题考查学生的掌握度,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最重要的一点是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适当增删课堂计划,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例如:《生命只有一次》一文中,教师告诉学生们,生命诚可贵。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再有。学生就会明白生命要好好珍惜,珍爱生命,人人有责。教师还可以举例学校内不文明的现象以及行为举止,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生命的意义,教师也可以完成道德教育目标。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告诉学生要珍惜生命,遇到危险要及时躲避,爱护自己。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品德教育,用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去熏陶学生。教育的核心是生命,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强化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 彭昌选.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4(01).
[2] 胡淑芳.浅谈小学思品课“情景体验式”教学法[J].新教育,2013(4).
[3] 懂丽玲.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3(09).